一顆香草種子串起一條產業鏈

2021-02-23
{{ (language == 'en' ? 'Goverment' : '政府部會')}}
社會經濟入口網
336
{{ (language == 'en' ? 'No Poverty' : '終結貧窮')}} {{ (language == 'en' ? 'Decent Work and Economic Growth' : '良好工作')}} {{ (language == 'en' ? '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 : '永續城鄉')}}
一顆香草種子串起一條產業鏈

現在流行青年返鄉,但陳人鼎卻是中年返鄉,他在有一定事業基礎背景下,回到家鄉臺東縣東河鄉尚德村,他想做的不只是發展社區營造,還想以故鄉為基地,打造出臺東的香草產業鏈。

 

東河尚德農業發展史

從「橄欖葉合作農場」字面上來看,也許對陳人鼎想做的事情有些摸不著頭緒,因為農場裡既沒有生產橄欖葉,他事業的重點也不完全在農場,只因橄欖葉是來自聖經的鴿子叼回橄欖枝的故事,他心中的弦就此觸動。

陳人鼎是家族在東河尚德的第三代,五歲時,父母為了到大都市打拼,舉家搬到臺中,長大後,對故鄉有股濃濃情懷的他,常自己回到故鄉走走看看,八年前正在臺中做保養品事業的他,事業遇到一些瓶頸,他決定搬回故鄉,讓自己從頭開始。

尚德的農耕條件在東海岸算是相當優異,位於海岸山脈屏障的泰源盆地,較少遭受颱風直接侵襲、受東北季風影響小、雨水充足,良好的農業條件吸引許多族群移入。日治時代,阿美族人被日人迫遷至此種水稻,成為首批移入的族群;四十年代,農發條例鼓勵公地放領政策,開始有漢人遷入部落務農;第三批移民則是退輔會安置榮民的「戰士授田證」,尚德形成了一個眷村。民國48年西半部發生「八七水災」,造成東部人口一股大移民潮,彰雲嘉南等地災民搬遷到臺東,尚德也沒例外,而這些族群遷入尚德的歷史中,都與農業有密切的關係。

很難想像,現在僅設籍三百人,實際只有一百二十幾個人居住的尚德村,在那個時候最多超過二千多名居民!直至七十年代,工業發展起飛,大量居民離開偏鄉往都會區搬遷,臺東各地人口直線下降,在那之前,尚德漢人與原住民人口比例各半,現在只剩下阿美族人。

返鄉先組社區發展協會

100年回家鄉發展也算某種機緣,在西部的保養品生意發展有些不順利,常回鄉的他發現村落居然有個大型寺廟開發案要進駐,他與地方人士組成社區發展協會,擋下寺廟的興建案,後來乾脆搬回來住。

剛回家鄉時,尚德村並沒有民間組織,他從社區發展協會做起,當時協會在做社區關懷據點,藉訪視過程,慢慢聘請這些原本就是農人的長者組成工班,建立合作農場,再成立香草加工廠,規模建立起來後,再與一些農民契作合作。

初心是想保護這片美麗的土地,後來思考自己的保養品事業,有無可能從源頭種植開始,於是從迷迭香、香蜂草、綠薄荷等西洋香草入門,開始增加本土香草的種類,包括柑橘類的花朵(橙花)加工、臺灣到處可見的野薑花、附近森林的月桃葉、肖楠等,這些臺灣特有種本土作物,相當受國外廠商喜愛,在國際市場具有競爭優勢,一種屬於臺灣的味道逐漸漫延。

目前較受歡迎的組合是臺東洛神與西洋香草結合的香草茶,在英國、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市場都頗受歡迎;而臺灣的野薑花烘乾後製成的香草茶,帶有熱帶風情的淡雅香氣,也頗受歐洲、香港、日本的喜愛。保養品市場方面,臺灣本土種肖楠在國外市場非常少見,是賣得最好的香氣,牛樟精油與到手香萃取液保養品,在國際市場上也有其獨特性。

藉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投入休閒產業

陳人鼎從104年起真正投入產業,一開始先做商務導向,開發國外市場的原料與配方需求,106年開始做產品研發,107年才試著產出商品,進入一般消費者市場,108年開始發展品牌概念,同時規劃觀光休閒產業。

107年申請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多元就業開發方案」,除了合作農場的人力資源,尚德的香草類商品產出、包裝等方面都因為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協助,進一步將尚德的特色向外推展出去,這些產品透過網路平臺與零售店銷售,加上特定主題的體驗活動,創造多元通路與營收,可以更有力道去推廣家鄉,增加在地就業機會。

透過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把尚德的香氛生活產品以體驗的方式推廣。由於尚德村交通不太方便,陳人鼎試著與臺東糖廠、都蘭獨立書房、成功鎮咖啡廳幾個據點結合,提供國際有機認證的萃取物精油原料開設DIY課程,讓參與的顧客製作個人化的清潔用品或保養品,活動成效反應不錯。未來他打算安排更多類似的體驗課程,逐步往其他縣市拓展品牌,再連結尚德在地體驗成為良性循環。

尚德的位置較偏僻,並非廣為人知,陳人鼎認為只有透過設定主題來吸引特定族群,他說:「現代人壓力大,身邊就有很多朋友患有現代文明病,甚至憂鬱症。」於是發展出兩至三天的體驗式活動,以生活與生命為主題,讓顧客體驗反樸歸真的生活過程,就像是一種心靈的療程。

東海岸環境有利建立台東香草產業

在產業鏈上,陳人鼎從過去農業的香草加工廠,到現在投入保養品加工廠。陳人鼎指出:「綜觀臺東的產業,南迴線有生產排灣族主力作物紅藜小米,縱谷有稻米,都是發展成熟的產業,而海岸線的長濱、成功、東河一帶卻沒有自己的主軸產業,其實這一塊地區環境因子條件最優秀,非常適合保養品工業,而保養品產業與品牌,核心價值就是環境,更值得被大眾所重視。」

就這樣,原本只是為了保護家鄉土地而回來,結果這一路上,從不熟悉的農業,到研發配方、取得專利,甚至開始蓋起工廠,創造在地的就業機會,這樣的人生不曾在過往的想像之中,但為了家鄉與保養品產業的夢,這一切的過程再苦也都值得了。

陳人鼎回到家鄉臺東東河鄉尚德村發展香草事業,從農業種植到香草加工,進而創造香草保養品產業鏈
▲陳人鼎回到家鄉臺東東河鄉尚德村發展香草事業,從農業種植到香草加工,進而創造香草保養品產業鏈。

尚德村的香草田,除了提供製造香草加工產品,也發展休閒農業
▲尚德村的香草田,除了提供製造香草加工產品,也發展休閒農業。

臺東縣橄欖葉合作農場的香草體驗,也有提供香草入菜的餐點
▲臺東縣橄欖葉合作農場的香草體驗,也有提供香草入菜的餐點。

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案例故事

受訪對象:

有限責任臺東縣橄欖葉合作農場 陳人鼎

文章來源:社會經濟入口網

關於社會經濟入口網:

民國103年2月17日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升格為勞動部,其所屬三級機關職業訓練局亦改制為勞動力發展署(Workforce Development Agency),以「開拓就業新氣象,創造勞動新價值」為使命,秉持「促進勞動力發展」的工作原則,從「調整人才培育機制、優化產業人才結構」、「強化人才訓練體系、協助職能轉換提升」、「善用海外專業人才、以利產業國際連結」三方面,擘劃國家勞動力發展政策,進而提升國家經濟發展及競爭力,以符合世界勞動市場的趨勢。
 
勞動力發展創新中心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所屬單位,配合政策及社會經濟環境變遷需要,以創新、專業與效能為核心價值,辦理勞動力創新發展事項,期對國內產業面及人才提升有所助益。為推動與民間合作發展社會經濟與推動社會企業相關任務,運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及培力就業計畫等工具,並研究結合創業貸款資源或創新補助模式,協助社會企業暨社會創新組織育成、培育相關人才並創造就業機會。

{{ language == 'en' ? 'more cases' : '你可能會感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