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nguage == 'en' ? '窯場輕旅行,打造「磚」屬記憶' : '窯場輕旅行,打造「磚」屬記憶')}}

2024-03-21
{{ (language == 'en' ? 'Goverment' : '政府部會')}}
{{ (language == 'en'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X 朝陽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X 朝陽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
863
{{ (language == 'en' ? 'Quality Education' : '優質教育')}} {{ (language == 'en' ? '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 : '永續城鄉')}} {{ (language == 'en' ? 'Partnerships to achieve the Goal' : '夥伴關係')}}
窯場輕旅行,打造「磚」屬記憶

首圖圖說:磚到橋頭自然值成果發表會,與會的有水保局林長立副局長、彰化縣林田富副縣長,與社區居民共同見證此次共創計畫成果。

採訪|張愛玲 圖片提供|李雁隆老師

彰化縣花壇鄉橋頭社區是紅磚的故鄉,因應磚窯產業沒落而轉型為具觀光價值的磚窯文化園區,提供兼具教育意義與傳承磚窯文化的農村特色遊程;為重現往日光彩、吸引更多年輕族群的注目,朝陽科大李雁隆老師以「創意農村體驗微行銷 - 磚到橋頭自然值」,針對窯場文化園區提出相關行銷新對策。

橋頭磚窯文化園區腹地廣大,造訪的客層主要為團體客,只要提前預約即有專人進行磚窯文化導覽;漫步在自動隧道窯中,可感受磚窯製作的歷史文化及工藝技法,並DIY 體驗磚土如何幻化出各種不同的紅磚創作。

建立友善參觀導覽系統
橋頭社區積極串聯在地資源,舉辦多場小旅行活動,但李雁隆老師觀察到,現場因導覽人力的不足,導致團體客人數過多時,後方客人易被前方擋住,再加上動線告示不清、欠缺導覽系統可輔助介紹,散客來訪更只能自行在園區內走馬看花,無法得到良好的參觀體驗。

「這樣的現象導致網友評價兩極。團客滿意程度高,散客卻常留下負評,而這些負評會直接影響即將來訪對象的參訪意願。」109 年李雁隆老師帶領大專生洄游團隊,已為園區極具特色的自動隧道窯進行燈光改造,打造出濃厚的異國特色氛圍。110 年他繼續帶領工業設計系的共創團隊學生,從交通規劃、園區動線、logo 形象設計等,全面重新優化導覽系統,並邀請建築系「基本設計」課程的師生,以橋頭磚窯文化園區為場域基地,實地參訪後針對園區製作場區重新規劃模型,激盪出更多元的靈感。

上:建築系師生在磚窯文化園區實地 討論動線規劃,並探討窯場創新 設計的可能性。 下:攝影課程為磚窯文化園區拍攝的 作品,並做成明信片。
上:建築系師生在磚窯文化園區實地討論動線規劃,並探討窯場創新設計的可能性。
下:攝影課程為磚窯文化園區拍攝的作品,並做成明信片。

左:由種子學員新開發的順砌法磚杯 墊,適合運用於磚窯DIY 課程。 右:朝陽科大同學們的磚雕杯墊作品, 學習各種不同的磚雕技巧。
左:由種子學員新開發的順砌法磚杯墊,適合運用於磚窯DIY 課程。
右:朝陽科大同學們的磚雕杯墊作品,學習各種不同的磚雕技巧。

共創團隊此次將自動隧道窯區分為三大區塊,第一區以投影方式呈現早期農村採集磚泥土的過程,輔以展版說明臺灣磚窯的歷史演進;第二區原為製窯加溫區,因此改造上方燈具為火焰燈,讓遊客身歷其境感受高溫加熱的製程光景,並闡述磚窯製作的工序流程;第三區則在磚土坑洞內,搭配燈光擺放早期的磚窯作品,介紹第四代張澄淵工藝師的故事。短短135 公尺的自動隧道窯內,讓前來參觀的遊客沿著動線,即能感受豐富多元的磚窯文化與知識。

旅拍美照,社群媒體吸引年輕客群來訪
由於旅客平均年齡較高,為開拓年輕族群,李雁隆老師透過攝影課程,帶領學生在邊拍邊玩中,學習實用的拍攝構圖及拍攝技巧,如:網美自拍三大招、IG 女神打卡必拍pose 公式、旅遊攝影背包客風景攝影技巧等,並針對老磚窯的人文地景進行完整記錄,用年輕人的影像美學去闡述新的故事,並將照片作品上傳至個人社群媒體中,一起協助推廣橋頭社區的在地磚窯文化。

此次還透過「虛擬實境設計課程」,將整個磚窯場進行720 度的環景攝影。遊客只要掃描DM 宣傳品上的QR Code,就能虛擬實境在家感受園區全貌。「現在是自媒體的時代,傳統磚窯文化應善用科技與影像進行多元行銷傳播,才能為老技藝找出新出路。」

持續開發紅磚文創商品,上架販售
橋頭磚窯文化園區目前除古蹟修復、特殊磚的生產外,亦投入磚雕藝術與發展系列文創商品,如:醇酒磚、小磚組合盆器、燈罩、筷籠、杯墊等。李雁隆老師持續帶領共創團隊研發磚製文創商品,其中雪橇音樂盒、燭台、項鍊等皆已成功商品化上架販售,他還無私地將粉末冶金技術分享給橋頭社區,110 年並特別協助開發一款可體驗不同砌磚工法的杯墊。

如何讓紅磚商品不被時代淘汰,繼續和現代人產生關係?李雁隆老師認為,還是要回歸到生活面,透過現代設計元素的巧思加入,將紅磚做成不同形式的生活物件。他期待透過共創計畫,未來真能「磚到橋頭自然值」,為橋頭社區磚窯產業帶來更具經濟價值的前景。

左:同學們參觀磚窯作品展示區,討論 學習各種磚雕產品的製作方法。 右上:共創成果發表會中,朝陽科大 熱音社的同學們熱情演出,與 社區居民同樂。 右下:張澄淵磚雕工藝師向同學們講 解磚窯歷史與各種磚雕技巧。
左:同學們參觀磚窯作品展示區,討論學習各種磚雕產品的製作方法。
右上:共創成果發表會中,朝陽科大熱音社的同學們熱情演出,與社區居民同樂。
右下:張澄淵磚雕工藝師向同學們講解磚窯歷史與各種磚雕技巧。

計畫主持人▶助理教授︱李雁隆
專長為工業設計、文創商品設計及設計方法。多年來積極投入農村社區再生,發明設計能量豐沛的他,2020 年以創新火焰技術,為苗栗公館客家農村傳統陶瓷窯廠,打造別具特色的創新居家燭光產品,並在國際發明展中摘金。

學生回饋▶學生實際走進農村,擷取更多設計元素
工業設計系碩一的蔡忠諺和徐鴻恩,在帶領大學部學弟妹執行計畫的過程中,驚喜發現傳統紅磚添加現代設計元素後,也能重新變身年輕族群會喜歡的生活物品。「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未來想真實走入農村中,發掘土地上別具特色的設計元素,而不是只依靠網路或滑手機等數位方式,間接地去理解這個世界。」

教學亮點
① 結合不同系所老師開設的課程,提出綜合性的行銷推廣方案。
② 透過自媒體課程,訓練學生用影像說故事的能力。
③ 重新進行場域及導覽規劃,協助社區推廣磚窯文化輕旅行。

關於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水保署從民國100年辦理大專生洄游農村計畫至今,陸續加入農STAY計畫、洄游二次方,到現今展開的青年回鄉行動獎勵計畫,全面鼓勵青年走入農村。結合農業、創意、美感、文化與科學,跨界融合、多元創新,為農村帶來源源不絕的動能與能力。年輕世代用其所長,體驗農村生活、認識農村事務,發揮創意,從在地的需求和社區居民的互動中,找出幫助農村與農產業向上提升的創舉,進而轉變為在地創業的機會,並且集合眾人之力幫助農村與社區擁抱改變、迎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