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座國產化成分風場 雲林允能首批風機拚9月發電

2021-09-15
{{ (language == 'en' ? 'Social Innovation Organization' : '社會創新組織')}}
環境資訊中心
587
{{ (language == 'en' ? 'Climate Action' : '氣候對策')}} {{ (language == 'en' ? 'Life on Land' : '陸域生態')}}
第一座國產化成分風場 雲林允能首批風機拚9月發電

雲林允能風場施工現場照片,受到疫情影響,第一批國產化風機預計今年9月底啟用。圖片來源:達德能源提供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孫文臨報導

 

離岸風電再傳好消息,繼台電一期風場於8月底完工啟用,久候多時的雲林允能風場也力拼9月併聯發電。開發商達德能源(WPD)表示,允能風場是我國第一座具有國產化成分的離岸風場,共有80座支離岸風機,將自9月底開始分批啟用發電,預計年底前可完成20支離岸風電。

盼國際離岸風電技術根留台灣 經濟部積極推動國產化

能源轉型是蔡政府的重要政策,積極發展離岸風電、推動再生能源,並希望透過選商機制引導風電產業國產化,讓國際離岸風電業者的技術可以根留台灣,帶動國內產業發展,是國內近年熱門的綠色商機之一。

經濟部表示,國內產業過去沒有實際離岸風電水下基礎製造經驗,面臨許多技術上的學習瓶頸,「以興達海基為例,初期在銲接品質良率偏低,亦有發生銲道冷裂問題。」但經過學習調整後,已克服銲接技術瓶頸,量產能力亦逐步提升。

台灣第一座離岸風場,是位於苗栗縣竹南外海的海洋風電 ( Formosa I ) ,共22支風機、合計裝置容量128MW,於2019年年底完工;第二座風場則是位於彰化外海的台電風場,第一期21部風機,合計裝置容量109.2MW,於今(2021)年8月底甫完工;原定今年年底前還有海能及允能兩座風場將完工,不過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工程皆有所延宕。

經濟部說明,因疫情嚴峻全球離岸風場相關工程幾乎停擺,已擬定配合防疫規定之風電專業人員輪替因應措施,而允能及海能風場預計於2022年完工併網,「目前落後的進度將於明年趕上,明(2022)年預計完成1.7GW,2025年如期達成5.6 GW。」

雲林允能風場是台灣首座具有國產化成分的風場,預計明年能夠正式完工。圖片來源:達德能源提供
雲林允能風場是台灣首座具有國產化成分的風場,預計明年能夠正式完工。圖片來源:達德能源提供

疫情影響 允能風場進度落後46% 力拼年底完成20支風機併聯

允能風場位於雲林縣四湖鄉及口湖鄉外海,德商達德能源(WPD)規劃設置80架8MW的西門子歌美颯離岸風機,總裝置容量達640MW,是台灣首座具「國產化成分」的離岸風場,原定第一座風機於2020年第三季度開始發電,2021年底完成本案工程。

然而,達德能源表示,2020年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各國啟動嚴格的邊境管制,全世界的離岸風場進度都受到衝擊,整體進度平均落後40%左右,各國政府也紛紛協助業者渡過難關。

「特別是施工機具及專業人員調度受影響嚴重。」達德能源指出,離岸風電海事工程高度仰賴外籍專業技術人員,再加上今年台灣本土疫情爆發後,採取更嚴格的邊境管制,因此目前允能風場工程進度落後約46%。

允能公司強調,即使面對如此大的挑戰,仍力拼9月底,讓首批10支離岸風機完成併聯,「這將是台灣首批具有國產化成分的離岸風機將開始投入供電,是台灣離岸風電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年底前預計完成20支離岸風機,年發電量約5億度,剩餘風機則預計2022年完工。

允能風場國產化的項目包含陸域變電站、40部機組的水下基礎、水下基礎轉接段及塔架等風機三大重件,均由本土廠商製造,國產化如期如質達標,「Made in Taiwan的水下基礎、轉接段及塔筒的品質和交貨期程,讓國外第三方驗證單位對於台灣的工業技術水準大加讚賞。」

事實上,允能風場2020年曾發生漁民海上抗議事件,導致工程一度受阻,但達德能源表示,經與相關利害關係人長期討論,已有協商共識,也保持聯絡管道。

雲林允能風場共有80架8MW的西門子歌美颯離岸風機,總裝置容量640MW。圖片來源:達德能源
雲林允能風場共有80架8MW的西門子歌美颯離岸風機,總裝置容量640MW。圖片來源:達德能源

文章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關於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我們自2000年4月16日起,每日發行「環境資訊電子報」並建置「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污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築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

{{ language == 'en' ? 'more cases' : '你可能會感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