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面鷹來了!高雄鳥會推出可愛LINE貼圖 募款救草鴞

2020-02-21
{{ (language == 'en' ? 'Social Innovation Organization' : '社會創新組織')}}
環境資訊中心
2875
{{ (language == 'en' ? 'Quality Education' : '優質教育')}} {{ (language == 'en' ? 'Life on Land' : '陸域生態')}}
猴面鷹來了!高雄鳥會推出可愛LINE貼圖 募款救草鴞

高雄市野鳥學會推出草鴞LINE貼圖募款守護猴面鷹。圖片來源:LINE貼圖

 

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李育琴 高雄報導

蘋果臉的貓頭鷹有貼圖了!高雄市野鳥學會最近推出「星空下的獵手-猴面鷹」LINE貼圖,鼓勵民眾購買支持草鴞保育行動。

草鴞的臉像蘋果又像猴子,因此也叫猴面鷹,在台灣數量稀少、不常見。高雄鳥會指出,草鴞是唯一棲息在草叢的貓頭鷹,有長長的腳,以抓老鼠為主食,但是卻因棲地與農地重疊,生存受到農民使用滅鼠藥和鳥網等威脅,有消失的危機。

為了讓民眾更了解草鴞面臨的問題,鼓勵大家一起守護草鴞,擔任教師的高雄鳥會鳥友與學生合作,設計出可愛的LINE貼圖,供鳥會募款使用。透過逗趣生動的貼圖宣傳,希望有助於讓更多人認識草鴞保育。

高雄鳥會總幹事林昆海說,草鴞數量相當稀少,民眾也不易見到,因此受到的關注較其他瀕危野生動物低。

林務局調查推估,目前全台草鴞僅300-500隻。草鴞面臨的鼠藥毒害和鳥網等問題,近年政府政策修改,不再推動滅鼠週發放鼠藥,也鼓勵農民採用友善農業,架設猛禽支架讓老鷹來幫忙捕鼠,這些政策作法有助於草鴞獲得較好的生存環境。不過林昆海提醒,民眾居家使用滅鼠藥、農民架鳥網等,這些威脅仍在。

高雄鳥會去年和今年分別在旗山和燕巢監測草鴞巢穴。去年一窩三隻草鴞幼鳥皆因農藥毒害死亡,今年另一窩則已離巢。林昆海說,監測情況顯示,草鴞的覓食範圍與農地太靠近,因此威脅一直存在,另一方面,適合草鴞生活的棲息地也越來越少。

林昆海指出,工業區的開發是原因之一。近兩年政府在南部推動的橋頭科學園區和沙崙綠能科學城,這些計畫基地都有草鴞出沒,隨著工業開發,草鴞也將失去棲地。政府在推動相關政策時,是否做好環境監測和評估,考量瀕危物種棲地消失的危機,否則稀有的草鴞只會越來越少。

高雄鳥會推動草鴞保育,多直接與棲地所在的社區農民合作,進行教育推廣。林昆海表示,鳥會也希望將草鴞議題推廣至一般民眾,在生活中一起守護猴面鷹,例如鼓勵支持友善農業農產品、參加認識草鴞保育的生態活動等,未來也會陸續在臉書粉絲頁刊出草鴞「梗圖」,用逗趣可愛的畫面故事,鼓勵民眾關注這隻不太受到注目的猛禽。

參考資料

 

文章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關於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我們自2000年4月16日起,每日發行「環境資訊電子報」並建置「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污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築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

{{ language == 'en' ? 'more cases' : '你可能會感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