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天使之翼」再轉型-向陽薪傳木工坊

2022-03-18
{{ (language == 'en' ? 'Goverment' : '政府部會')}}
社會經濟入口網
1452
{{ (language == 'en' ? 'No Poverty' : '終結貧窮')}} {{ (language == 'en' ? 'Decent Work and Economic Growth' : '良好工作')}} {{ (language == 'en' ? 'Industry, Innov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 '工業創新')}}
乘著「天使之翼」再轉型-向陽薪傳木工坊

木工坊成立的目的是讓在地人學得一技之長,把就業機會留在原鄉。

位在最美車站多良的向陽薪傳木工坊,原本以漂流木發展木藝品起家,並借力勞動部的培力就業計畫成立團隊及擴張發展,也跟著多良車站爆紅。卻在新冠疫情期間遭逢重大經營挑戰,如今決心放大格局,朝第三階段發展轉型。

社群網路上,不時可看到朋友圈在台東多良火車站的打卡文,照片上則見一人站在3公尺寬、銀色精緻鏤空的「天使之翼」前,襯著「台東藍」海水的美照。要找到「天使之翼」,只消從車站往斜坡走300公尺,就在向陽薪傳木工坊的基地上。
在一片大海旁,為什麼有這樣一家木工坊?原來,2009年的八八風災,清華網路文教基金會曾晴賢教授所發起,曾教授號召各界協助廠房修建與設備的建置,承德油脂股份有限公司李義發董事長提供資金,請台東原愛工坊協會理事長、現任池上鄉萬安國小校長鄭漢文負責執行,公東高工前校長黃清泰(第二任理事長)募集師資,號召公東師生協助教學與研發,目前工坊的顧問黃俊傑教授就是其一。工坊於是有了絕佳資源,在2010年8月催生了向陽薪傳木工坊。


為協助族人在地就業而成立
當年成立木工坊的目的就是實踐「把就業機會留在偏鄉」的想法,8年來,在勞動部培力就業計畫的挹注下得以招募師傅和員工,加上林務局的資源,讓木工坊在海角一方,慢慢站穩。
多良屬於排灣族查拉密(Calavig)部落,族人以種植薑、小米、南瓜等作物為主,由於工作機會不多,大部分族人必須離鄉背井,外出工作。現在有了木工坊,族人多了一個選擇,可以回到自己家鄉安居,有一份工作,學一項專長,又有基本薪資可領,果然吸引了多位族人返鄉工作,10年來已經有多位學員因培養了一技之長,開工作室創作自己的作品,在台東的文創市集自營銷售。
木工坊成形後,隨著多良知名度提升,為增加工作機會,接著成立食工坊,提供查拉密風味餐;一樓則設立「阿底旦文化故事館」(排灣族語,阿底旦意為「土地的朋友」),除了介紹地方文化,也販售餐飲咖啡和木工作品,作品包括桌上型的「天使之翼」第一代和第二代、盤具、木沙拉盤、托盤、杯墊、積木等等。還順勢開辦導覽及木工體驗課程,推出遊程產品。這些都有培力就業計畫的支持。


影響力有如地方經濟火車頭
木工坊多半是男師傅,食工坊則以女力為主。在新冠疫情爆發前的3、4年間,木工坊和食工坊陪伴部落一起成長,隨著多良車站改建,吸引越來越多遊客,大家因此都忙得不亦樂乎,經營也出現盈餘,還有餘力為部落長者做送餐服務。有些員工曾在食工坊學習,離職後進駐車站攤位,成為攤位老闆,一起創造在地商機,在這個村民僅百餘人的小地方,向陽薪傳也算是帶動地方經濟的火車頭了。
多年來,向陽薪傳已經協助超過20位以上族人學習或提升木工技能,作品賣得出去,自信心自然提升。其中還有2位獲得文創設計佳作,其中楊偉倫還是位聽障人士,他的線切割技術一流;也有2位成為太麻里賓茂國中的木工藝講師;2位食工坊的員工取得丙級廚師證照等。現今仍有5人成為種子幹部,留在部落繼續服務推廣木工技能,2019年,為了讓木工坊與布工坊各自財務獨立,由接棒的莊文毅申請成立臺東原鄉天使文創協會,方便兩個工坊可以爭取更多資源為偏鄉努力。
莊文毅本身是公共藝術創作者和社區營造規劃師,「天使之翼」便是出自他之手。他同時在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任教,連續多年帶著學生來多良實習,把廢棄十年的多良國小教室改造成向陽今天更有排灣族風格的木工坊樣貌。
 

木工養成要3年 卻因低薪難留才
事實上,木工坊的經營一直有不為人知的困境。比如說,因為位處偏遠,物流成本特別高,一張大桌子動輒5,000元的運費,就會把工坊的利潤吃掉大半;若由客戶負擔,則價格就沒有競爭力。
更大的挑戰在木工人才培訓。莊文毅說,木工師傅一般需要3年時間養成,但進來的新手,有些其實是在就業市場適應不良或本身缺乏競爭力,例如工作心態不積極、或者酗酒,或者生理上的弱勢,就有20位左右的學徒半途而廢。然而,台東人口本來就不多,願意留在偏鄉的年輕人更少,以致工坊成員流動也大,人力的質與量變得較不穩定。
而另一個現實問題是,學有所成的族人,因為木工坊提供的基本薪資與市場上木工師傅的收入落差過大,所以陸續有師傅轉而進入一般工廠上班或是自行創業。
「但我們是樂觀其成的。」莊文毅仍正面看待。因為讓族人能創業,自給自足、有尊嚴的生活,也是工坊當初成立的初衷。
沒想到疫情爆發後,木工坊的經營急轉直下!
過去,靠勞動部的培力就業計畫補助,一年可以僱用6個人,加上來自林務局等政府的收入占5-6成,4-5成靠工坊營運自籌。但疫情三級期間,自營收入幾乎歸零,偏偏勞動部補助在2020年底到期,三級期間的3個月,木工坊沒有錢發薪水,光人事和租金成本就虧損超過百萬元,人員自然留不住,不但獨居長者送餐中斷,食工坊也形同解散,讓工坊經營陷入困境,於是尋求各方協助。幸運的是林務局剛好有推動國產材的計畫,提供一個合作案,讓木工坊稍解燃眉之急。


轉型自立自強 要把格局做大
根據原民會2021年3月的原住民族戶籍人口資料顯示,15歲以上原住民族,有45.94%設籍在非原住民族地區,這反映了台灣偏鄉部落長期缺乏工作機會,以致多數青年外出就業甚至永久離鄉。部分族人則因為個人問題或家庭因素無法外出工作,或因種種生活不如意而酗酒,成為社區與家庭的負擔,對社會可能帶來「負」的價值;但這些人如果有培力就業計畫提供的機會,輔導其職能,對社會就會帶來「正」的產值,更能創造青年留鄉的工作機會,其實質上的意義已經超越表面上有限的產值。
然而危機有時候也是轉機,莊文毅希望藉由這次機會調整經營模式。木工坊一邊思考轉型,同時積極辦展,為未來的發展做準備。「雖然協會做的是社會企業,營利不是主要的目的,但是沒有營運策略是無法永續經營的。」
莊文毅指出,木工坊至今兩次轉型,走到第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利用漂流木製作粗獷造型家具或產品,為木工坊奠基;第二個階段開始製作更精巧的木盤、杯墊等生活用品,發展地方文化特色旅遊,力求自給自足;疫情爆發以來,木工坊朝第三階段轉型,主要3大重點為:
     1.定位為精緻木工,開始製作桌椅等大型風格家具,進軍少量多樣的中高單價市場;或接受客訂。
     2.開始走出工作室,承接室內木工裝潢工程或公共藝術案。
     3.目標成為台灣東部的木工推廣中心以及人才與設計資訊的交流中心。
「未來工坊服務對象不僅僅是多良附近的村落,要以更大的格局來思考工坊的未來,」儘管眼前財務壓力很大,莊文毅仍語氣堅定的扛起來,不忘工坊成立的初衷:要服務更多台東族人在家鄉安身立命,讓族人因為發現家鄉的特色,更有自信心。
臺東原鄉天使文創協會準備帶著向陽薪傳工坊轉彎起飛,目標明確,就像熊鷹拍打著牠的「天使之翼」,面向日升的東方,重新出發。

臺東原鄉天使文創協會-臉書專頁:原鄉天使文創協會

這裡是來自各地的天使,一棒接著一棒,集合大家的努力所形成的力量,

我們會莫忘初衷,闖過每一個難關,希望這個世界會因此堅持,每天都可以更美好一點點。

~莊文毅,臺東原鄉天使文創協會理事長

臺東原鄉天使文創協會(向陽薪傳木工坊)-商業模式
臺東原鄉天使文創協會(向陽薪傳木工坊)-商業模式

向陽薪傳木工坊近年開始承接公共術藝案,知本自然教育中心的森林遊戲彈珠牆就充滿創意和趣味。
向陽薪傳木工坊近年開始承接公共術藝案,知本自然教育中心的森林遊戲彈珠牆就充滿創意和趣味。

大型精緻家具也是向陽薪傳木工坊的轉型重點之一。
大型精緻家具也是向陽薪傳木工坊的轉型重點之一。

向陽薪傳木工坊前庭是看海絕佳位置,吸引遊客流連忘返。
向陽薪傳木工坊前庭是看海絕佳位置,吸引遊客流連忘返。

莊文毅理事長和他創作的兩代「天使之翼」,都是桌上最美的風景。[ 圖片提供:臺東原鄉天使文創協會(向陽薪傳木工坊)]
莊文毅理事長和他創作的兩代「天使之翼」,都是桌上最美的風景。[ 圖片提供:臺東原鄉天使文創協會(向陽薪傳木工坊)]

培力就業計畫案例故事

撰文:何索隆

文章來源:社會經濟入口網

關於社會經濟入口網:

民國103年2月17日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升格為勞動部,其所屬三級機關職業訓練局亦改制為勞動力發展署(Workforce Development Agency),以「開拓就業新氣象,創造勞動新價值」為使命,秉持「促進勞動力發展」的工作原則,從「調整人才培育機制、優化產業人才結構」、「強化人才訓練體系、協助職能轉換提升」、「善用海外專業人才、以利產業國際連結」三方面,擘劃國家勞動力發展政策,進而提升國家經濟發展及競爭力,以符合世界勞動市場的趨勢。
 
勞動力發展創新中心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所屬單位,配合政策及社會經濟環境變遷需要,以創新、專業與效能為核心價值,辦理勞動力創新發展事項,期對國內產業面及人才提升有所助益。為推動與民間合作發展社會經濟與推動社會企業相關任務,運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及培力就業計畫等工具,並研究結合創業貸款資源或創新補助模式,協助社會企業暨社會創新組織育成、培育相關人才並創造就業機會。

{{ language == 'en' ? 'more cases' : '你可能會感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