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消費正資助黑心企業? 環團推「掃了再買」APP募資 一掃見裁罰紀錄

2020-03-25
{{ (language == 'en' ? 'Social Innovation Organization' : '社會創新組織')}}
環境資訊中心
2181
{{ (language == 'en' ? 'Responsi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 '產消責任')}} {{ (language == 'en' ? 'Peace and Justice Strong Institutions' : '和平正義')}}
你的消費正資助黑心企業? 環團推「掃了再買」APP募資 一掃見裁罰紀錄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推出「掃了再買」APP,購物時就能看見製造商的環境違規紀錄等資料。圖片來自: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臉書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標榜「人道蛋」的企業曾繞管線偷排廢水、廣告「不砍樹」的環保衛生紙大廠是空污罰鍰大戶。缺乏資訊,讓消費者無意間買了黑心企業的產品。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以下稱綠盟)計畫4月推出「掃了再買」APP,募資行動17日晚先行開跑。

只要在購買前先掃描商品條碼,就能看到製造商環保違規開罰的紀錄。這是「掃了再買」APP第一階段的功能。綠盟的期待是未來能加上更多資料,讓食品重金屬檢出、勞工過勞等紀錄一一被看見。

你買的環保產品不是環保產品? 一掃看見環保違規

「回想我們曾一起因抵制味全,讓它累積虧損達35億元;也曾因拒用塑膠柔珠,改變化妝品大廠的商品開發;因減少衛生筷、吸管等一次性餐具,推動許多店家經營習慣的改變。」綠盟透過嘖嘖募資平台邀請民眾加入,讓「掃了再買」APP順利上市。

「廠商不要再比爛了,好公司會獲得肯定。」綠盟副秘書長曾虹文表示,APP已經建置了製造商環保違規開罰的資料庫。計畫未來能加入食安重金屬、添加物、公司勞動違規等資料庫。除了「壞寶寶」名單,「好寶寶」名單也會被納入,例如是否有FSC標章(代表產品中的林木來自次森林或人工種植的森林)等。

綠盟從2017年開啟「透明足跡」計畫,長期累積工廠違規排放空污、水污紀錄,成了「掃了再買」的基礎。

曾虹文說,看到企業一次一次被罰,一次一次罰不怕。這次發起「掃了再買」APP,就是希望更貼近消費者。他澄清,並非有污染的都要抵制,而是讓企業有動力做更好。

追求「好產品」 從「不違法」開始

民眾對「掃了再買」APP的期待是什麼?從綠盟兩次焦點對談與線上問卷看來,大家最關切的是企業的環境表現──誰被罰最多的?誰已經在改善?在食安方面,民眾在意重金屬的比例超出防腐劑甚多。

「掃了再買」APP預計四月推出,消費前一掃可知廠商違規紀
「掃了再買」APP預計四月推出,消費前一掃可知廠商違規紀錄。示意圖由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提供。

曾虹文表示,APP很想加入勞工、食安、上下游產業鏈、國外開罰紀錄等資料,但資料主要來源是政府公開資料,資料面臨欠缺或不足。舉例來說,稻米雖然有檢驗重金屬等,卻沒有跟產品品牌名稱連結,製造商在國外砍伐雨林紀錄等,國內也沒有完整資料。對於這些缺憾,暫時會以重大新聞的方式呈現。

兩年前綠盟曾公開衛生紙廠商裁罰資料,引發社會熱議。有人驚覺愛用的「再生衛生紙」違規紀錄超高,但也有人陷入「砍樹」跟「污染」如何抉擇的困境;或在「開罰紀錄高」與「已有改善」間難以決斷。

「真的很難」,曾虹文坦承,有消費者表示「直接告訴我哪些可以買」就好,或是提供一個指標就好。但這牽涉到大家對各項目重視的程度,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以一個APP要呈現所有面相,還是有其侷限。

「不違規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回到最初衷,我們只是希望企業做到負責任的生產,讓環境可以變好。」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推出「掃了再買」APP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推出「掃了再買」APP,購物時就能看見製造商的環境違規紀錄等資料。圖片截自: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嘖嘖募資平台影片

 

文章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關於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我們自2000年4月16日起,每日發行「環境資訊電子報」並建置「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污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築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

{{ language == 'en' ? 'more cases' : '你可能會感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