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nguage == 'en' ? '賺錢也賺人的事業' : '賺錢也賺人的事業')}}


在講述社會企業的理念與經營方法時,總不免面對一些詢問:社會企業的「投資報酬大概要多少?」、「SROI該怎麼計算」「社會影響力是什麼?」、「如果賺錢是否一定要保留不分配?或是分給社會團體?」等問題。
要獲得這些問題的適切答案,不應該從他人的學術或價值觀之下得到標準的制式回答,應該試著用一個社會創業者的心境來模擬思考,設想自己因為看到社會問題,為了要解決問題而創業,目標是什麼?我想你大概已經有答案了。
「我們是為解決問題而出手創業,首要任務當然就是社會問題;賺錢!不會啦,夥伴們可以賺生活就不容易了!」
只要離開「賺大錢」的心中這口井,就會看到井外大千世界中的「社會」是多麼複雜,有歡樂美滿也有眾多煩惱,有法理光照的生活也有莫名的黑暗角落。這些角落裡的煩惱,形色各異、理由萬千,倘若真有人(例如你)想要自力解決問題,你大概有如唐吉訶德的瘋狂,選擇做這種摸不清、想不通、複雜多變的社會事務,當作事業目標。專心的服務顧客將本求利,可能目標與工作任務還單純些。
因為不忍煩惱而創業,圖的是─
大家都不坊試試看,先選擇一個你關心的社會問題,想想看你要不要投入?如果下決心投入,想要得到什麼?
我的答案很簡單,就是解決問題、幫助被這些問題煩惱的人。
賺錢?當然是使用在地資源,用最小的資本,跟這些人共同面對經營挑戰。社會人士的認同與夥伴的心力投入,才是我們最珍貴的資本。我們只圖工作報酬,如果能賺大錢,商業公司早就搶著做,就不會是社會問題了,是吧?!
社會創業者很少夢想賺大錢,每天起床迎接他的是,該怎麼處理煩人的紛雜群體、怎麼溝通?怎麼做才對大家有幫助?是否對我們也很關心的其他事務,如社區生活品質、環境、文化、技藝、工作機會等有益?
往往,忙啊忙的,一陣瞎忙之後終於可以翹起腳小小休息時,也不禁會問自己,為什麼會做這件事?到底圖的是什麼?(別跟我說可以賺錢)
因為心繫煩惱而動手,當然圖的也是心之所願
詢問投身社會創業甚至中途加入社會企業的專業人士:「你想獲得什麼?」我想沒有人會從賺錢的角度回答。但是,即使是非獲利的回答,也都說得很多樣、很冗長、很沒有焦點。因為在他們一路以來的經營生活中,非關獲利的問題層出不窮,他們追求的社會目標也會一路轉變。總歸一句話:「我們始終在追求著社會價值有關的目標」。
不錯,最終就是統一用詞「社會價值」,一個無法用金錢衡量,用心體會社會的苦惱才能捉摩的到,讓社會更好的加值物。
解決社會問題的行動,首重社會價值
「社會價值」既是來自個人心理評斷,有關社會貢獻的感觸,說來這是有點矛盾的。因為某個人所認為的好,未必會被其他人認為好(就如同強調環境保育,對想要經濟發展的人就認為不好)。因此,所謂的「社會價值」可能只是特定族群、某個社區範圍內,他們小範圍內的自我改善,與外面的人可以不相干。
所以與其說是「社會的價值」(social value),不如說是「社會體的價值」(societal value)。
說直接一點,就是「我們的問題,我們自己解決,創造我們的生活需要」。
所以,一個蕭條的鄉村,要為自己久被荒廢的資源,創造再利用價值,設想自己特色的各種行業,創造村民就業或吸引人群入鄉,他們會要求自己:使用在地資源、拒絕工業生產、多用傳統手藝與就業人力、要求維護在地文化與生態環境,以及限量的生產與服務。
這麼多龜毛的「自我要求」,外人可能不以為然,但是,他們就只是改善自己社會(社區、社群) 的社會問題,走出自己特色的社會改變,即使仍有人群間的價值觀分歧,因為是特定區域內、同質性相對較高的人群,大家對社會價值的評斷比較容易齊一。
不管外人是否有不同意見,「社會體」認為對內部成員有益的就該做,就要創造大眾需求的產出,這就是他們的「事業目標」。
社會問題只是驅動創業,社會價值來自各項行動結果
社會價值是創業團隊,夥同他們想幫助的人群,在經營過程中所展現出的,超越賺錢桎俈後的「企業自由」,是企業由利益關係人共同享有的「經濟民主」(economic democracy)之自主意識。
企業終於可以做自己的主人,不再只是金錢目標的僕人。
社會企業不只是投資者的事業資產,它應該是社會人群的生活空間,我們該用更廣闊的觀點看它,它是社會共好之理想的心靈平臺。
所以,與其斤斤計較這家企業創造了什麼,不如仔細品味慢慢欣賞,這個由夥伴共同奮鬥的志業,創造出什麼大家共同享有的產出。
社會價值:特定人群改善生活的需求物
人追求生活改善,一般都會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或實體物資消費開始,如同馬斯洛(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所解析的─人的需求會逐步隨著生理的滿足而提升至:安全平穩、社會融入、自尊與自我成就等,較為抽象、心理、內 心自我肯定等高層次的需求。
企業(家)何嘗不是如此,尤其是小型規模、社區共有的經營組織,夥伴們相互認識,容易擁有共同理想,所有的目標都擁有自然的社會先天性。
當我們要追求普世社會共同接受的價值,這些價值的內容,必須是人人都接受甚至追尋的,美好幸福生活、人群相互尊重與安全、公平機會與人權正義等人性基本需求。
這樣的原則與想要維護的價值觀,當然不容易普及化,不可能快速實踐,可是如果經由基層社區或社會體的自力改善、群體的經濟自由,由個別的局部社會改善,確實可以產生由點而面、集小勝成大勝的社會改變。
我們是賺人又賺生活的事業
不要再問社會創業家賺多少錢,應該要問他賺了多少「人」,因為他們在做的是人群生活改善的事業。是獲取人群支持的社會行動。
以後,我們該相互詢問:「請問,你們今年賺了多少人?」
-
[公益創新 徵案100]高齡居住安全識能虛擬實境解方系統臺北醫學大學 高齡健康暨長期照護學系本專案將致力於以數位傳播造福全台各地,特別是都會區弱勢族群以及山地離島偏鄉。為了...
健全生活
優質教育
良好工作
-
2023銀色大門-不只是送餐,長輩零肌餓大革命銀色大門事業有限公司我們預計將全台19座本島主要城市(6直轄、3省轄、13縣),規劃成4個區域專責社...
終結飢餓
良好工作
永續城鄉
-
2023TiC100 太平頭汴坑地方創生走向世界財團法人水源地文教基金會計畫目標: 第一年:在專業應用上,除了注重青年志工的培育與在地文化經驗的分享傳承...
終結貧窮
良好工作
永續城鄉
-
2023TiC100 來團GO來團GO【概念目的】來團GO團隊從改善小型生產者所得分配不均的議題出發,拆分出「缺乏優良...
終結飢餓
良好工作
產消責任
-
2023TiC100 鯤喜灣活化計畫L&J創生團隊(三)計畫目的:現今景點大多都以印章、製作銅幣等方式作為紀念的象徵,但印章大多都...
良好工作
永續城鄉
海洋生態
-
共耕食代—永續綠生活實踐家+社群鏈結發展計畫共耕食代一。計畫目標:共耕食代於2022年進一步在都市農耕社群經營基礎上籌劃『餃子聚樂部...
優質教育
良好工作
產消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