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秒必爭!要合作或競爭?好氏社企推動 SDG 桌遊,體驗緊急現實與全球困境

2020-03-24
{{ (language == 'en' ? 'Social Innovation Organization' : '社會創新組織')}}
Hao-Shi Social Enterprise
好氏社會企業有限公司
4002
{{ (language == 'en' ? 'Quality Education' : '優質教育')}}
分秒必爭!要合作或競爭?好氏社企推動 SDG 桌遊,體驗緊急現實與全球困境

好氏社會企業於 2018 年推出《孩子們的福爾摩沙》桌遊課程,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 SDGs)為設計主軸,透過遊戲帶領學員拉近和永續發展議題的距離,本月 11 日在臺北市社會創新實驗中心舉辦體驗活動。

透過遊戲帶領學員拉近和永續發展議題的距離

隨著人類社會高度發展,繁榮背後所呈現的卻是許多人的生存困境,諸如一個人可能因性別、種族或社經地位受盡歧視,又或是氣候變遷助長了 2019 後半年失控的澳洲森林大火,這些細碎的不公與破壞,都讓生存變得不那麼容易。

對此,聯合國 2015 年發布 17 項永續發展目標,呼籲全球在 2030 年前積極實踐包括消除貧窮、性別平權、海洋生態等議題,並且兼顧經濟成長、社會平等及環境保護 3 大面向,讓人類能以更有價值及尊嚴的方式,在世界上好好生活。

聯合國 2015 年發布 17 項永續發展目標

沒有單一資源或組織,能獨自解決永續問題

目前 SDGs 在臺灣社會尚未非常普及,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為了讓玩家更熟悉永續發展目標,好氏在活動中將學員分為 4 組,每組都代表一間企業或組織,遊戲的目的是透過投注不同資源,盡可能解決不同的事件,得分最高者優勝。

各組織手上都握有 4 大資源,按「影響力」分級,由大至小依序是「關係」、「資金」、「技術」和「人才」,視事件需要投注在對應的 SDG 項目裡。投注資源如同競標,影響力最大者得標。

有趣的是,這裡的「關係」更接近「人脈」意義,如同現實世界,「雖然影響力大但無法單獨存在」,必須和其他資源併用。好氏社會企業共同創辦人王慧龍笑著解釋:「想要解決問題,只靠關係是不行的。」

好氏以「海洋塑膠濃湯」事件卡為例,播放一段影片告訴學員,塑膠吸管、漁業廢棄物、石油排放等因素正在嚴重影響海洋生態,接著各組要開始討論如何運用手上的 4 大資源,投入對應的 SDG 項目中,以解決此事件。

王慧龍指出,一個事件常牽涉多項的 SDG 目標。例如海洋議題就和第 12 項「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及第 14 項「(永續的)海洋生態」環環相扣,前者包括人們可以在購買或製造前,做出更多負責任的「選擇」(例如支持永續生產的企業或廠商),避免成為汙染環境的推手;後者則是維護海洋生態與資源,讓地球的命脈得以永續。

好氏社會企業共同創辦人邱鈞評補充:「有時議題背後其實會有很廣泛的連結,SDG 也有牽一髮動全身的效果。透過遊戲大家可以思考,平時做好哪一項 SDG 可以避免事件發生,或在發生後,可以透過哪幾項 SDG 來彌補。」

議題背後其實會有很廣泛的連結,SDG 也有牽一髮動全身的效果

在遊戲規則中,要想解決事件(如海洋塑膠濃湯),一是必須在相關項目中「湊齊所需技術」,因此在此例中,第 12 項和第 14 項都要有組別投注資源;二是為了強調 SDG 的重要精神「夥伴關係」,因此無論要解決哪張事件卡,第 17 項的「夥伴關係」都一定需要有資源投入。投入資源的組別也可能因此成為啟動計畫的「執行者」,有權在事件最後分配各企業得分。

邱鈞評解釋得分的意義:除了為遊戲勝負增添緊張感,也可視為每間企業/組織的利潤或聲望。如同現實中,許多企業多以帳面上的利潤或擴大社會影響力為目標來行事。

分秒必爭,要合作或競爭?遊戲映照現實人生

為了搶分,各組在每一輪的時限內需要思考策略,考量我方及其他組織如何分配資源,才能獲得最大得分。然而在遊戲前期,基於多樣且細緻的規則,有些團隊很容易陷入短視近利的陷阱中。

例如,因為遊戲設有「專利卡」規則,當企業投注的資源在前一回合未被使用,就能獲得該 SDG 項目的專利卡,可在下一回合搶先運用,價值大於任何一項資源。此時得分低的組別就可能想盡辦法,將資源投在與事件無關的項目中,藉此得到專利卡。換言之,企業的首要目標變成「要在社會上握有籌碼」而非致力於解決事件,似乎多少也在映照了現實。

團隊間乍看是單純的競爭關係,實際上希望促成的是「合作關係」

邱鈞評進一步指出,團隊間乍看是單純的競爭關係,實際上希望促成的是「合作關係」。因為事件如果未被成功解決,地球會累積越來越多事件,若檯面上超過 6 張事件卡就會面臨「世界毀滅」,所有得分都不算數,如同現實中,所有人競相逐利,最後集體因環境破壞而滅亡。

「我們不會從一開始就直接叫大家合作,而是想在過程中讓每個人自行摸索體會。」邱鈞評提到,遊戲過程中,其實允許每組各派代表到其他組「交涉」,起初學員可能忽視這件事,或只限於小組對話,但隨著檯面上待解決的事件增加,氣氛越來越緊湊刺激,有些小組開始懂得和其他組別展開合作,討論如何分配資源、可以投注在哪些項目,以確保地球能永續發展,避免招致最糟的結果。

不僅如此,好氏也在最後指出,整場遊戲的時限(例如本場是 2.5 個小時),如同聯合國宣布要達成 SDGs 目標的「2030 年」期限。遊戲結束時,玩家可以回頭省思這段時間內有多少事件成功被解決、多少事件基於什麼原因一直卡在檯面上,或彼此浪費了多少時間在逐利而放任情況惡化。回到現實世界,我們不只更認識 SDG 在談什麼,也從過程中體會到實際解決問題時可能遇到的資源調度與競合困難

距離聯合國設下的 2030 年期限已經倒數 10 年,以 SDG 為營運主軸的好氏社會企業,利用趣味性與挑戰性十足的桌遊,依據不同群體的玩家(如小學生或企業人士)調整遊戲難度,引領學員攜手認識臺灣的永續發展議題。如今,實踐 SDG 已無法只憑一己之力做到,比起獨善其身,彼此互助、連結及交換想法、有效投助資源,才是推動永續發展的關鍵。

{{ language == 'en' ? 'more cases' : '你可能會感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