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國一般廢棄量突破千萬噸 暫存垃圾連年飆升

2022-06-06
{{ (language == 'en' ? 'Social Innovation Organization' : '社會創新組織')}}
環境資訊中心
1158
{{ (language == 'en' ? 'Climate Action' : '氣候對策')}} {{ (language == 'en' ? 'Life on Land' : '陸域生態')}} {{ (language == 'en' ? 'Partnerships to achieve the Goal' : '夥伴關係')}}
2021年全國一般廢棄量突破千萬噸 暫存垃圾連年飆升

自2018年有統計以來,未處理的暫存廢棄物量連年上升,而2021年衛生掩埋量也呈現上漲趨勢。攝影:廖禹婷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我國一般廢棄物產生量正式突破千萬噸。環保署統計資料顯示,全台一般廢棄物總量前(2020)年達到990萬噸,創下新高,去(2021)年則再次超越,來到1006萬2344噸。平均每人每年約產生20.6公斤的廚餘,以及428.5公斤的垃圾。

疫情起步? 一般廢棄物破千萬噸 過半都是資源垃圾

環保署統計顯示,2021年全台一般廢棄物總量1006萬2344噸,其中包含一般垃圾38.8%、56.3%的資源垃圾及4.8%廚餘。

統計資料也顯示,2021年回收再利用量較2020年增加34.2噸,回收率則小幅提升,從2020年的58.8%提升至61.1%;塑膠容器及紙容器的回收量各約20.4萬公噸及17萬841公噸,相較2020年都有所增加。

回收基管會解釋,2020年疫情剛興起,大眾外出比例也大幅下降,直到2021年後大部分經濟活動才較為復甦,「有消費就代表有廢容器的產出」,而後續又有再利用的需求,因此整體回收量才會提升。

六都人均廢棄物量 北市最低 桃園高出全國平均

防疫期間,訂購外送也成為家常便飯,過去三級警戒期間,全台餐廳僅供外帶,更是造成一次性餐具及容器的使用量增加。根據環保署最新統計,我國每年約用掉22億個一次性飲料杯,產生的塑膠容器量非常可觀。

以六都來看,六都產生的廢棄物約占全國73%,人均垃圾量又以台北最低,桃園最高。首都台北市的人均廢棄物量與去年持平,每日僅有0.81公斤,持續為全台最低。桃園市則是每日1.54公斤,每年約562公斤,高於全國平均的429公斤。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廚餘的回收量相較2020年約減少4.75公噸。督察總隊科長劉俊廸解釋,我國去年為防堵非洲豬瘟,曾推動暫停使用廚餘養豬輔導措施,是導致廚餘回收量下降的主因。另外,由於民眾近來外帶比例增加,餐食份量較可精準控制,因此廚餘量也下降。

2021年9月我國為防堵非洲豬瘟禁止廚餘進入豬隻飼養場所。圖片來源:行政院
2021年9月我國為防堵非洲豬瘟禁止廚餘進入豬隻飼養場所。圖片來源:行政院

焚化爐歲修、掩埋量新高 「未來兩、三年都呈成長」

近兩年來,焚化爐陸續進入歲修整改期,許多縣市「垃圾山」堆置情況嚴峻。2021年一般廢棄物焚化處理量持續減少,但衛生掩埋量較前一年增加14.4萬噸,再破新高。

焚化處理量減少,是否代表焚化效能衰退?環保署督察總隊科長呂建興表示,近年來民眾生活型態改變,加上處在台商回流高峰,事業廢棄物總量提升,整體垃圾熱值升高,才會導致焚化處理量下降,但其實焚化處理效能並沒有降低。

衛生掩埋量上升,也被指出與焚化爐進入整改有關。劉俊廸解釋,整改階段的焚化爐檢修時間長,因此優先調度掩埋場來暫置垃圾。停爐檢修的時間變長,廠別也增多,「未來兩、三年掩埋量都會呈現成長趨勢。」

環保署官員說,未來兩、三年掩埋量都會呈現成長趨勢。圖片來源: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環保署官員說,未來兩、三年掩埋量都會呈現成長趨勢。圖片來源: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呂建興補充,公有焚化爐早期是為處理家戶垃圾而設,每年處理量能約為650萬噸,以目前全國家戶垃圾每年480~500萬噸,其實「綽綽有餘」,多出的量能也可供事業廢棄物使用。

然而,國內每年產生的事業廢棄物就將近180萬噸,要讓公有焚化爐協助去化,顯然心有餘而力不足。

事業廢棄物搶焚化爐 「暫存廢棄物」連年升 三年漲230%

環保署自2018年開始結算年底「未處理暫存廢棄物」,數字連年上漲,三年間成長了230%,2021年底結算時,已有高達67.9萬噸的暫存廢棄物未處理。

究其原因,或許和事業廢棄物專用處理設施不足有關。國內僅針對有害事業廢棄物設置中央處理設施,其餘的一般事業廢棄物沒有專用焚化爐,導致一般廢棄物的處理空間受壓縮,未處理的一般廢棄物只能在掩埋場「暫置」,等著排隊進焚化爐。

年度未處理暫存廢棄物

督察總隊表示,目前的替代措施是盡量做好垃圾篩選,事先篩除不可燃或不適燃的垃圾,減少需焚化的垃圾量。呂建興也提醒,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該依據《廢清法》規定設置專用處理設施,「一般事業廢棄物應該往專用處理設施去走」。

南投縣廢棄物難外運 「妥善處理率」連兩年居末 

2020年全國一般廢棄物「妥善處理率」[1] 降至94.8%,跌回2001年水準,2021年持續下滑,只有93.6%。妥善處理率最差的南投縣及雲林縣,連續二年維持落後,2021年二縣市仍有32萬噸廢棄物暫存待處理。

南投縣沒有焚化爐,南投縣環保局廢管科科長余建志表示,2021年縣內廢棄物主要外運至苗栗、嘉義、高雄及宜蘭處理,不過這四地的焚化爐近期常有設備老舊導致焚化量能下降,或是進入整改期而無法協助其他縣市外運的垃圾,投縣的妥善處理率才會下跌。

他也說,南投縣境內未處理的廢棄物大多暫置在掩埋場,若暫置空間有限的掩埋場也會優先協助進行垃圾分選打包,不過「預計這幾年(廢棄物處理問題)還是會很艱困。」

上(4)月南投縣環保局在草屯鎮轉運站進行垃圾篩選打包作業,希望降低垃圾自燃風險。圖片來源:南投縣環保局提供
上(4)月南投縣環保局在草屯鎮轉運站進行垃圾篩選打包作業,希望降低垃圾自燃風險。圖片來源:南投縣環保局提供

注釋

[1] 一般廢棄物妥善處理率=一般廢棄物處理量/(一般廢棄物產生量+上期期末一般廢棄物暫存量)*100%。資料來源:環保署

文章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關於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我們自2000年4月16日起,每日發行「環境資訊電子報」並建置「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污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築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

{{ language == 'en' ? 'more cases' : '你可能會感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