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新世紀需要的教育(上篇)

2019-10-28
{{ (language == 'en' ? 'Social Impact Platform' : '社會創新平台')}}
Social Innovation Platform
社會創新平台
814
{{ (language == 'en' ? 'Quality Education' : '優質教育')}}
找出新世紀需要的教育(上篇)

.

找出新世紀需要的教育:108課綱與教育創新

1994年四月,當這群家長們走在臺北街頭,呼喊教育改革時,或許不曾料到這次的遊行會真正帶來改變。他們更不會知道,這個呼喊,開啟了一場長達數十年的巨大變革。這場「410教育改造,為下一代而走」大遊行,令官方開始推動升學體制的調整,也針對教學內容——也就是課程綱要——大幅修訂,希望能回應民間的訴求,改善教育的機會與品質。「教改」啟動,成為20多年來臺灣教育的主軸。

410遊行開啟了臺灣教育改革的漫漫長路。自民編部審教科書起、再到九年一貫乃至十二年國教而來,20多年來,教育改變的不只是學制與考制,更是教學的方法、內容與目標。從只求學生知道、記憶的的部編本填鴨式教育,到強調「帶得走」的基本能力,再到希望學能有用的十二年國教的核心素養。教育體制與內容隨著社會與潮流變動,不斷調整,為的,就是讓臺灣的下一代能經由教育,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十二年國教的兩大引擎:核心素養與校本課程

配合十二年國教而上路的108課綱,以「自發、互動、共好」作為核心理念,希望培養學生適應現在生活及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也就是核心素養。參與總綱制定的學者、教師、家長、官員們,將核心素養劃進一步分為三面九項的內容,以作為課程發展的主軸。藉由素養導向的改革,課綱制定者們期盼學科知識不再是學校教育的唯一內容;也希望能夠翻轉學習的動力,在教育的過程中,彰顯學習者的主體性,令學習者能夠運用所學於生活情境中。

以素養導向作為課程核心的108課綱,除重新構築課程內容、目標,也推動各校進行學校本位的課程規劃。在108課綱中,除了中央訂定,全國一體適用的部訂課程外,另外留有校訂課程學分,讓各校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課程。同時,課綱也期待各校能夠以校為單位,結合部訂課程與校訂課程,考量學校願景、當地產業、社區、師資、家長、學生的情況來進行整體課程規劃。這種從由學校為主體,試圖解決學校所面對的問題,發展學校特色的課程規劃,就是學校本位課程。

社會創新平台的照片

從課綱的鬆綁到校訂課程學分的釋出,十二年國教試著讓作為教學主體的學校與作為受教主體的學生能有更多的空間。不只希望教育工作者能在教學活動中落實自發、互動、共好的核心理念;更期待鬆綁的制度能釋放教育工作者的活力與創造力,活化教學現場,讓新一代的受教者,更有能力面對新時代的挑戰。

改變教育從教師開始;官方協助的教師培力

要引入新的教學觀念,改變教學現場,不能只仰賴制度鬆綁,更需要有積極的、創新的教育工作者投入。因此,鼓勵、支持教師的培力與創新成為官方推動國教新概念的重點工作。在協助高中銜接十二年國教的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下,師大教育系副教授陳佩英領軍帶領十多位教師組成的愛思客團隊(ASK, Attitude Skill Knowledge),便以工作坊的形式,培養教師規劃、操作素養課程的能力,藉此令新課綱素養的理念與方法更深入教學現場。在短短兩年內,愛思客團隊就培育約兩千名教師,更入選《親子天下》的教育創新100,成為落實108課綱的重要推手。

迄今已經四年的「夢的N次方」教師專業成長研習,則是民間發起,官方協助並擴大辦理的教師培力活動。「夢的N次方」由曾多次獲獎的南投縣爽文國中王政忠等人發起,由教師組成講師團隊,主動規劃培力課程,國教署從旁協助。王政忠長期在中寮鄉爽文國中服務,最早發起夢的N次方時,是以偏鄉教師的培力支持為主要目標。2017年以後,在國教署的支持下,整合多地教育局參與,「夢的N次方」因而逐步推展到全臺各地。「夢的N次方」內容廣泛,從王政忠的MAPS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法到課程設計;科目從閱讀、生活科技到數學,有效帶動教師的交流與成長,是目前全臺最大的國中國小教師專業研習活動。

 

待續(下篇)

{{ language == 'en' ? 'more cases' : '你可能會感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