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用「租」的減少6公噸廢棄物 台電員工餐廳變身北歐風複合式空間

2022-02-15
{{ (language == 'en' ? 'Social Innovation Organization' : '社會創新組織')}}
環境資訊中心
943
{{ (language == 'en' ? 'Climate Action' : '氣候對策')}} {{ (language == 'en' ? 'Life on Land' : '陸域生態')}} {{ (language == 'en' ? 'Partnerships to achieve the Goal' : '夥伴關係')}}
家具用「租」的減少6公噸廢棄物 台電員工餐廳變身北歐風複合式空間

雙方簽下6年的租賃約,期間將由IKEA負責員工餐廳的空間設計與家具維護。圖片來源:台電提供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台灣電力公司與IKEA(宜家家居)合作,透過「以租代買」的方式,將台電大樓的員工餐廳餐桌椅等家具全數換新改造,今(18)日舉辦啟用典禮。台電表示,以租代買模式可減少購買、維護及廢棄處理成本,這些家具最終將由IKEA收回再利用,估計可減少約6公噸家具廢棄物,等同約減少20公噸碳排放。

這是繼台北101之後,台灣IKEA再次與企業合作推出家具訂閱服務。台電董事長楊偉甫表示,希望成為公部門的領頭羊,帶動各部門把碳排降到最低,用多元的方式邁向2050淨零碳排。

上百種家具全用租的 用完由IKEA回收再利用

台電推動循環經濟,與家具零售業者IKEA合作,用「以租代買」家具產品服務化模式,改造台電總部員工餐廳。台電指出,員工餐廳自1983年啟用至今近40年,去(2021)年與IKEA展開合作,建立循環家具模式,雙方簽下為期6年的合約,期間由IKEA包辦空間設計與家具、家飾的規劃佈置,後續也由IKEA負責維護整修及最終回收,有別於傳統「製造、購買、使用、丟棄」的線性模式,實現循環經濟概念。

台電說明,員工餐廳占地約260坪,這次IKEA提供了106項餐桌椅、沙發、吊燈等家具,共設置438個座位。讓員工餐廳不僅是用餐空間,還有會議、活動舉辦、員工休憩等多元用途,預計農曆年後正式運作。

台電員工餐廳改造前。圖片來源:台電提供
台電員工餐廳改造前。圖片來源:台電提供

台電員工餐廳改造後。圖片來源:台電提供
台電員工餐廳改造後。圖片來源:台電提供

循環家具可減少20噸碳排放 台電:盼成公部門領頭羊

台電表示,過去就曾於辦公大樓應用這類產品服務化概念,如影印機採以租代買模式已逾30年,這次循環家具模式也可減少後續購買、維護及廢棄處理成本,預計可減少約6公噸家具廢棄物,換算等同減少約20公噸碳排放,相當於2000棵樹一年的碳吸收量。最終這些用過的家具也可由IKEA回收翻新,透過循環供應鏈延續產品生命。

台電董事長楊偉甫強調,面對氣候變遷的威脅,循環經濟是一個重要的選項,台電近年除在電力本業上推動能源轉型,企業經營也從過往線性思維轉為循環經濟模式,未來新建工程都會以循環利用為目標,在設計階段就考量未來除役或退休後的回收方式,以達成零廢棄理念。楊偉甫表示,希望成為公部門的領頭羊,帶動各部門把碳排降到最低,用多元的方式邁向2050淨零碳排。

台電董事長楊偉甫說,希望成為公部門的領頭羊,帶動更多元的減碳方式。李蘇竣攝
台電董事長楊偉甫說,希望成為公部門的領頭羊,帶動更多元的減碳方式。李蘇竣攝

租賃家具助減碳 IKEA正醞釀消費者「購回」機制

台電的員工餐廳並非台灣IKEA首宗家具訂閱案例——在2019年底,IKEA就和台北101合作,透過租賃方式提供商用家具。這次台電的合作案是公部門首例,IKEA集團董事凌思卓(Martin Lindstrom)表示,IKEA正大力推動循環經濟,預計2030年要達到全面使用可再生與回收材料,讓每一個產品都能被修繕再利用,重新回到供應鏈中,延長生命週期。與此同時,也要積極尋求循環經濟領域夥伴,透過合作的方式,達成循環目標。

除了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模式,IKEA先前曾透露,預計今年要在台灣推出消費者產品循環機制,向消費者收購手上不需要的IKEA產品,經過維修翻新之後再低價出售。對此,IKEA企業傳播經理吳語涵表示,目前還在建立完整的後勤維修系統,仔細評估不同種類產品的翻新潛力,待確定之後將盡快推出。

IKEA集團董事凌思卓(Martin Lindstrom)表示,IKEA目標在2030年全面使用可再生與回收材料,讓每一個產品都能被修繕再利用。李蘇竣攝
IKEA集團董事凌思卓(Martin Lindstrom)表示,IKEA目標在2030年全面使用可再生與回收材料,讓每一個產品都能被修繕再利用。李蘇竣攝

文章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關於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我們自2000年4月16日起,每日發行「環境資訊電子報」並建置「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污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築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

{{ language == 'en' ? 'more cases' : '你可能會感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