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寮風采 X 惡地農夫的陽和啟蟄

2021-05-20
{{ (language == 'en' ? 'Goverment' : '政府部會')}}
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 X 惡地農夫工作室 梁舒婷
2741
{{ (language == 'en' ? 'Quality Education' : '優質教育')}} {{ (language == 'en' ? '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 : '永續城鄉')}} {{ (language == 'en' ? 'Life on Land' : '陸域生態')}}
田寮風采 X 惡地農夫的陽和啟蟄

田寮鄉位居高雄東側,西邊緊鄰大崗山,南邊相連燕巢鄉,北面則是與臺南的交界線,這裡是泥質惡地貫穿的其一鄉鎮,眼前一片荒蕪看似無用,卻在一座座光禿嶙峋的山脊藏有沃土,表面崎嶇不平,倒映在河水或農塘中,顯得格外寂靜,猶如月球表面,人們給它一個淒美的名字「月世界」。

雖然特殊地形造就生活的不便利,但土壤組成得天獨厚,梁舒婷說:「這麼棒的地方我必須做點什麼,讓更多人看見這裡的優點。」於是拯救社區產業,成了惡地農夫工作室的當務之急,不僅推廣農產品手做、工藝、繪畫比賽,並與其他社區聯合深度旅遊等,同時也成為 107 年大專生洄游農 STAY 的合作住村場域,引入大專生,讓田寮更增添一股活力。

梁舒婷常常透過辦理食農教育活動讓在地的孩童認識這塊土地。

 

從農業帶出產業優勢

月世界的土質為青灰泥岩,含鹽及石灰量過高、地表侵蝕嚴重、缺乏水源,農作物的生長期緩慢,導致沒辦法經濟規模的量產,也無法機器採收,需要的人力資源越來越多,但看似缺點卻是特點,一直以來田寮都是以農為主的鄉鎮,在山與山之間藏有零散的沉積沃土,在地居民相當珍惜,懂得善加利用這些土地來種植,孕育出的農作物特別的好吃,促成居民豐富且自給自足的農業型態,像是最具代表性的地瓜、芒果、鳳梨、芭蕉等等都會比起市面上的 Q 彈有嚼勁。

推廣惡地產業是有一定困難度,成為梁舒婷建立「惡地農夫工作室」的開端,先藉由種植地瓜提燈引路,吸引更多人前來了解田寮的特殊性,成為在地與產業中間的溝通橋樑,得以發展實用的手做課程、黃麻染布、地瓜點心等,讓當地居民能夠在學習之餘開心販賣,足以貼補家用。梁舒婷希望將惡地的歷史、文化、演變,能夠好好的傳遞出去,除了融合在地農夫的蔬果整合販售平臺,也與附近學校鄉土課程合作,讓孩子們從小扎根,培養在地意識,認識後並進行文史調查,成為社區小尖兵。

除此之外,在107年、108年也與水保局共同合作,成為大專生洄游農 STAY的住村場域,之後引進一群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的學生,以「月球保衛隊」為名參與「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進駐社區,協助農業推廣、建築、廣告、資訊管理、數位內容等專業,以回憶為出發點,創造在地專屬崇德的繪本、協助拍攝社區相關行銷宣傳,不僅為社區增添年輕活力,也讓改變持續發生,創造生活機能之餘,也保留過往風貌,真是一舉兩得。

透過動手操作,更能快速吸收課程上的知識

 

美術結合建築,打造社區新視野

梁舒婷從小在崇德社區長大,看著母親十分熱衷於社區營造,投入婦女家政班、老人關懷,耳濡目染之下,東海大學美術系畢業後考取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的社區營造組,適逢家鄉的協會改組,缺乏年輕人協助推廣社區事務,因此回到自己家鄉服務貢獻所長。梁舒婷服務崇德社區至今有八年時間,先是在社區發展協會擔任總幹事,後來有感於單是發展社區福利工作對於青年返鄉缺乏誘因,於是決定放手一搏,親身推廣社區產業發展。因此除了自己以外,丈夫也相當支持社區的工作,上至父母、兄弟姊妹以及兒女都認同且投身其中,一家人可說是社區發展的領頭羊。

在地老屋改造算是崇德社區的重要工程,梁舒婷的老公林信成是建築出身,在他的協助下,與大專生合作將廢棄候車亭,煥然一新成為現在崇德社區發展協會的嫦娥商店。就在今年,惡地農夫預計利用當地的刺竹(平埔族――馬卡道族部落,周圍都種植刺竹,他們稱刺竹為 Takau,是高雄古地名「打狗」的由來。)建造新的候車亭,梁舒婷說:「我們做的都是要跟大家講故事。」這些美化社區空間、優化社區動線的舉動,不是為了吸引觀光客,而是透過有連貫性的故事,讓觀光客有新的發現,能夠滿載而歸。

雖然從事社區發展大部分是勞力活,但梁舒婷不忘將美術結合其中,讓藝術種子在崇德社區發芽,在巷弄間手繪有故事性的牆面,最有趣的是每年都會舉辦「心田寮繪畫比賽」,為了不讓主題只侷限在月世界,會依照不同年級制定貼近生活的主題,像是低年級畫田寮特色水果、中高年級畫大崗山的相關產業;另一方面也開設營隊課程,帶領孩子有機會更認識田寮,引導他們在繪畫上盡情發揮天馬行空的創意。

 

斜槓人生,化悲憤為里山精神

高雄西南的淺山地帶大多分布惡地地形,早期農業時代,在地居民有個共同的生存法則,每個人身兼多項技能,隨著一年四季,種地瓜、採龍眼、收黃麻、賣竹子,馬不停蹄的工作,靠的是熟知與惡地環境共生共榮的「里山精神」。

「里山」一詞源自於日本,意思是環繞於傳統農村聚落的山林資源,亦代表臺灣的丘陵地形,讓農民在困難的環境,多方技能開發、學習,對惡地可以有不一樣的想像,產生互利共生的密切關係。

去年夏天,原本梁舒婷的父母因為身體不適想退休,決定將在崇德社區最後一間早餐店歇業,可是梁舒婷則認為若是連一般常民的早餐店都消失,會不會讓小朋友更討厭這裡。後來經過團隊的討論,惡地農夫以斜槓身分,這裡打造成「早安!月世界」社區複合式商店,搖身一變成為遊客 DIY、導覽服務、與兼具社區機能餐飲服務等多功能社區商店,希望從自身的環境著手,讓在地居民抑是旅人,能更有感的體驗在地生活美好的一面。

為了讓帶動觀光,讓駐足的旅人能夠在此地久留,惡地農夫正在積極籌備惡地導覽刊物,梁舒婷希望能透過出版在地刊物,系統性的整理地方資料,讓在地特色清楚明瞭,吸引觀光的同時,文化也可以常久的受到保存。

梁舒婷調侃自己的工作室就像是在地的仲介,專門處理惡地的大小事務,如果明星有經紀人,那惡地農夫便是田寮的經理人吧!

「惡地農夫」常辦理食農教育課程,吸引不少親子共同參加。

 

小檔案

109年青年回留農村創新計畫:「這個月吃土」-月球限定的旬味漫遊

 

關於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

水保局從民國100年辦理大專生洄游農村計畫至今,陸續加入農STAY計畫、洄游二次方,到現今展開的青年回鄉行動獎勵計畫,全面鼓勵青年走入農村。結合農業、創意、美感、文化與科學,跨界融合、多元創新,為農村帶來源源不絕的動能與能力。年輕世代用其所長,體驗農村生活、認識農村事務,發揮創意,從在地的需求和社區居民的互動中,找出幫助農村與農產業向上提升的創舉,進而轉變為在地創業的機會,並且集合眾人之力幫助農村與社區擁抱改變、迎向未來。

 

{{ language == 'en' ? 'more cases' : '你可能會感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