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台日平等交流共創之平台:台日遊學院(1)構想源起

2020-10-16
{{ (language == 'en' ? 'Citizen' : '公民')}}
加賀市地域振興協力隊 王立中(東京裏物語主編)
1198
{{ (language == 'en' ? 'Partnerships to achieve the Goal' : '夥伴關係')}}
打造台日平等交流共創之平台:台日遊學院(1)構想源起

計畫緣起

自台灣地方創生元年起,就不斷有日本專家學者赴台演講開課,而赴日考察這項政策執行成果的官方民間團體也絡繹不絕,筆者在日本某地方政府以地域振興協力隊員身份執行台日交流專案;期間不只著眼於觀光,也以官方、學界等角度切入,執行各項專案時,除了摸索台日交流的全新可能之外,同時也尋找願意共同打造以平等為前提進行交流共創平台之日方夥伴。

走了一圈社會創新與社區營造、並參加過幾項研修與實際完整參與幾項日方計畫後,筆者以有意共同發展台日共創模式的日本前輩案例為基礎,設計了本計畫,希望透過此計畫能打造台灣獨特的生態系,並與日本的系統相接,進而生成新的商業模式與交流模式。

以個人為單位的兩個基礎計畫

來自日方的“社區營造系統”與“PLUS KAGA”都是以個人為單位開始的計畫,在目前的社區營造,甚至台灣談論的地方創生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產官學如何協作,但以組織為單位的溝通因變因與參與角色立場複雜有時會變得繁複而成效不彰。

因此現在在日本某些執行者中,興起了一股「尋找自我」與「尋找初心」的趨勢,應運而生的就是利用半年時間找出自己想做的事並做成企劃書的「社區營造學校系統」與讓大學生以執行者角色進入地方設計並執行專案的「PLUS KAGA」。

這兩個計畫的主旨都放在:「以個人為單位出發。」先搞清楚自己想做什麼、自己能做到什麼、不能做到什麼,在單獨執行的過程中讓大家清楚意識到什麼事情是自己就能做到,什麼事情必須倚靠團隊才能做到,同時也釐清個人與團隊的目標。

在訓練個人能力與培養實踐力時,也能讓每個人的思緒更清晰,行動目標更明確,從了解自己的過程中逐漸邁向更有效率的協作與合作。

以學習作為主題

在價值觀混亂與資訊爆炸的現代社會,都市人所接收的情報量早已超過大腦負擔,加上社群媒體演算法助長,多數人們逐漸迷失方向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奴隸。在錢怎麼賺都不夠花的情況下,主流社會所倡導的買車買房成家立業標準,成為了M型化社會的兩極之間的高牆。

筆者詮釋下的地方創生,就是以某部分社會價值取代金錢價值,那我們有限的人生與有限的收入究竟該怎麼規劃?這必須透過大量的學習與自我探索來接近每個人生命中真正的目標。如果我們的目標不再是主流社會追捧的賺大錢與出人頭地時,那人生又該朝什麼方向前進?

這也是為何日本各地社造跟新創圈那麼多課程跟學校的原因。

課程與學校只是提供人們了解自己的契機,而察覺自己內心渴望而開始行動的人,將會成為每個地方真正需要的行動者。有一群這樣的人開始集結,自然會開始生成各種依附地方條件並與時俱進的創生模式。

目標:台灣社群橫向連結與台日平等共創

台灣與日本無論在產官學上一直以來都有密切的配合,但某些交流或是合作,卻建立在台灣人無條件付出較多的基礎上,雖然就現實面而言,某種程度不求金錢回報的付出,的確是促成大大小小交流活動至今依舊能持續的原因,但在這種不健康的體質下,單一活動或計畫究竟能持續多久? 對這點筆者感到懷疑。

對於首先施行地方創生政策的日本,台灣有許多可以借鏡,但日本模式畢竟只是某群執行者在某個時機、條件與時代背景下所產生的一時之計罷了,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已經沒有一個模式能保證永遠立於不敗,尤其在地方更是如此。因此筆者認為台日交流下一個時代的趨勢,將發展為透過各種形式的交流,促成物產與人能以各種方式流通的新模式。

(待續)

{{ language == 'en' ? 'more cases' : '你可能會感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