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商機大爆發,反思庇護工場的隱憂》

2020-09-28
{{ (language == 'en' ? 'Social Innovation Organization' : '社會創新組織')}}
凱義品牌整合行銷管理顧問公司
1879
{{ (language == 'en' ? 'No Poverty' : '終結貧窮')}} {{ (language == 'en' ? 'Decent Work and Economic Growth' : '良好工作')}} {{ (language == 'en' ? 'Responsi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 '產消責任')}}
《中秋商機大爆發,反思庇護工場的隱憂》

《中秋商機大爆發,反思庇護工場的隱憂》

筆者:中華品牌再造協會理事長 王福闓

因為上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包含農曆年、情人節甚至母親節等對零售業來說的重要節慶促銷活動,不少業者都未能達到過去的目標,而下班年雖然疫情在台灣仍然在控制範圍,但像是父親節檔期仍有部分收到影響。

根據中華品牌再造協會初步統計,因應中秋節而推出的新品或禮盒,包含應景食品、農產品、家電、美妝旅遊行程甚至主題餐飲服務,超過上千家品牌有在社群或是新媒體上投放廣告或是與媒體合作曝光。

過去中秋節的促銷也是許多像是庇護工場、非營利組織的收入來源機會,消費者因為送禮而衍生的需求,正好能符合一般庇護員工可以操作生產,又能有一定創新的能力。然而今年因為市場雖然總體有所提升,但對於不少規模較小甚至經營能力有限的業者來說,競爭的條件變得更激烈。

從庇護工場的經營理念及需求必要性來看,許多尚有工作的身心障礙朋友其實是可以獲得機會甚至收入,但台灣對於庇護工場的生存及整體的提升卻依賴高度補助,以及過去每年常上演的中秋促銷缺業績的話題來增加營收。而庇護工場同質性偏高,像是糕餅、手工皂等,除了部分像是洗車、羊毛氈甚至結合觀光工廠型態外,少見創新的產品及服務。

雖然今年可以發現,各地方政府更積極的用整體資源來推動民眾購買庇護工場中秋商品的意願,但除了結合振興券、促銷展售活動之外,仍然較少有主題式的整合行銷方案來增加品牌的形象,也不夠讓消費者能更了解庇護工場的重要性及需求。

部分像是喜憨兒、育成基金會、伊甸等知名庇護工場,因為有較為完整的營運行銷組織,以及一定的整體品牌形象,所以除了在中秋節的檔期有規劃外,包含了年度的計畫或是長期產品開發提升,都有相對的能力。但反觀不少中小型的庇護工場,因為經營行銷能力較弱,縱然中秋促銷帶來了一些業績,但對於整體發展及生存仍然有些風險。

庇護工場事實上定期都必須加以評鑑並作為提升的基準,筆者過去擔任庇護工場顧問時就發現,部分的經營者因為過度仰賴補助及節慶促銷的收入,而本身卻沒有能力、人力或意願接受創新的思維,甚至就算有庇護工場輔導顧問的機制,卻礙於經營者自身的困境而給予的幫助有限。

或許今年因為內需的機會,筆者身邊部分庇護工場的業績也有不錯表現,但當一般市場的企業品牌,像是在中秋禮盒的產品研發、包裝設計,甚至是新媒體及廣宣的應用都更為積極時,消費者畢竟是自我需求導向。

但若是可以從庇護工場的經營類型來著手改善提升,像是導入休閒農旅、服務體驗,甚至協助建立有系統性的品牌形象,或許未來消費者不再只是因為中秋佳節而上門消費,連婚慶、生活旅遊甚至是其他日常需求,都願意因為喜歡而選擇庇護工場的服務與產品。

{{ language == 'en' ? 'more cases' : '你可能會感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