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下鄉、社區培力 ─ Abury以現代設計活化傳統工藝

2020-08-31
{{ (language == 'en' ? 'Goverment' : '政府部會')}}
社會經濟入口網
1705
{{ (language == 'en' ? 'Decent Work and Economic Growth' : '良好工作')}} {{ (language == 'en' ? 'Industry, Innov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 '工業創新')}} {{ (language == 'en' ? '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 : '永續城鄉')}}
設計下鄉、社區培力 ─ Abury以現代設計活化傳統工藝

▲透過數位行銷管道銷售全世界,Abury希望將利潤5成分享給職人和社區。(圖/Abury提供)

 

德國時尚手作品牌Abury,以舉辦設計競賽的創新方式,讓獲獎設計師下鄉與世界各地的傳統手工藝職人彼此激盪,打造出融合現代設計和地方工藝的手作產品,並將販售盈餘的50%回饋當地,形成一個結合傳統與現代、工藝與公益的商業正向循環。每件Abury產品背後,皆是一段段跨文化交流的故事,它讓消費者摸得到溫度,也讓工藝之美得以進化與傳承。

以發揚傳統手工藝為職志的Abury,於2011年在德國柏林成立。Abury緣起於創辦人安卓雅·珀瑞(Andrea Bury)的一趟摩洛哥旅程,當地擁有極具風情的傳統手工藝,尤其那些以皮革揉合傳統花紋的Berber包一直讓她難以忘懷。但就在與一個個Berber包相遇的過程中,珀瑞發現,當地販售許多來自中國的包包,其低廉的價格嚴重衝擊當地手工製Berber包職人的生計,更讓這項傳統工藝一步步走向凋零。珀瑞藉由和當地職人互動,不斷從生產、銷售流程中尋找可能的問題。她發現這些包包在設計與銷售的過程中缺乏了包括:現代的設計元素、品質控管、專業與公平的商業流程,以及進入國際市場的行銷管道等痛點,導致其在全球化的今日不斷失去競爭優勢。

帶新銳設計師下鄉交流 讓時尚設計也有故事溫度

為挽救這項傳統製包工藝,珀瑞最後決定從時尚手作產品切入,讓現代設計結合傳統工藝,以手作工藝和風土民情為基底,藉由設計師們下鄉與傳統手工藝職人合作,開發出個性獨具的時尚生活化系列商品,最後再透過數位行銷管道銷售到全世界。

「維護傳統並非只是保存,而是要將那股熊熊火焰繼續傳遞下去,」執行長珀瑞說。Abury發揚傳統工藝的方法,即是打造出一個結合工藝與公益,被稱之為Abury「好設計」(ABURY Cycle of Great Design)的正向循環,其中包含5個面向(見圖),彼此嵌合環環相扣,發揮出「生產=教育=愛」的精神。

首先,自2015年起,Abury藉由舉辦ABURY Design Experience(ADEx)設計競賽,每年選拔出一位具潛力的新銳設計師,接著邀請他們深入各傳統社區,由Abury提供設計師旅行和創作的預算,與當地手工藝職人相處2個月,在想法上彼此醞釀激盪,一同開發、製作出深具時尚感與傳統韻味的年度手工系列產品,進而保證了產品的品質與溫度。

「產品風格、品質與各地風土民情並不相斥,」珀瑞認為,這三者的結合可以為時尚產品創造出新魔法,同時還能增進跨文化間的交流與理解,因為「它蘊藏著手工藝職人雙手背後的故事,以及百年工藝那醇厚的溫度。」

工藝結合公益的公平貿易 分潤回饋社區 延續文化傳承

從社會企業理念出發,在商業模式上則採取公平貿易模式,將這些帶著故事與溫度的手作產品行銷到全世界;讓合作的手工藝職人能獲得合理報酬,既可創造就業、改善生計,亦能增進年輕一輩學習手工藝技術的意願,讓傳統文化與地方社區皆能擁有足夠的進化動能。

Abury的產製流程,也非常注重勞動者的權益,例如:一週工時不得超過48小時,不接受小於15歲或該國法定工作年齡的童工,僱用者必須按時定期支付工資,不得低於法定最低工資,且必須依員工資歷和表現付薪,也不允許任何不公平的薪資扣減。員工也應享有合法帶薪休假、產假、育兒假和病假等權益。

最後,Abury便會把銷售所得的50%回饋到這些職人所居的社區,Abury以基金會有效管理收益回饋金,將其轉換成教育時數,投注於社區培力公益上,這包括在該社區的兒童教育、學前教育、婦女教育、婦女縫紉與電腦職業技能訓練等課程,完成一趟好設計的循環之旅。

「我們與社區的人們一起努力工作,而不是一味地給予,」到2019年11月止,Abury已在摩洛哥偏遠山區等地累計投注近20萬小時的教育時數,Abury不但讓傳統與現代、工藝與公益能夠彼此相生共榮,在發揚百年工藝美學的同時,更活化地方,壯大了地方社區的自主力量。「我們相信這是一個更好的生意模式。」珀瑞說。

創造就業、活化地方經濟 Abury創新模式 台灣可資借鏡

Abury以創新的「好設計」模式,保存與發揚了許多傳統工藝技術,不僅製作出好的產品,更持續回饋社區教育,維護兒童受教權益並提升婦女的社會經濟地位,讓人類及地球一點一點地變得更加美好。成立8年,Abury已從摩洛哥逐步深入厄瓜多、印度、秘魯、坦尚尼亞等多個國家的地方社區,系列品項也從原本的手工皮革包,逐步擴展到鞋子與各類飾品,展現出專屬Abury的時尚特色。

對此,德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員會特別在2015年時也給予Abury認證,肯定其在維護人類無形文化遺產上的理念與成就。而2017年至今,Abury也因為在社區照顧上的貢獻,持續獲得B Lab的B型企業認證,成績斐然。

台灣傳統工藝文化亦同樣面臨著保存與傳承危機,多年來,勞動部結合其他政府機構,持續連結合各界資源,推動包括在地特色產業發展、地方工藝文化傳承、開發並行銷地方特色工藝產品等社區培力計畫,希望能以人為本,再現各地方社區的生活光景。Abury以設計競賽媒合設計師與手工藝職人的「好設計」商業模式,將可作為台灣重建社區的一項重要參考,透過時尚設計與傳統工藝在商業上的合作,串連起人、產品、產業與生活環境,為地方社區創造就業機會,也替社區整體發展與工藝傳承注入了源源不絕的創意活水。

為慈善而創作藝術,

讓我們只是透過發揮他們的藝術表達力,

就能夠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Abury

▲Abury「好設計」概念圖(資料來源:Abury/編輯部製作)
▲Abury「好設計」概念圖(資料來源:Abury/編輯部製作)

國外社會創新案例故事

撰稿:林丞閎

 

文章來源:社會經濟入口網

關於社會經濟入口網:

民國103年2月17日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升格為勞動部,其所屬三級機關職業訓練局亦改制為勞動力發展署(Workforce Development Agency),以「開拓就業新氣象,創造勞動新價值」為使命,秉持「促進勞動力發展」的工作原則,從「調整人才培育機制、優化產業人才結構」、「強化人才訓練體系、協助職能轉換提升」、「善用海外專業人才、以利產業國際連結」三方面,擘劃國家勞動力發展政策,進而提升國家經濟發展及競爭力,以符合世界勞動市場的趨勢。
 
勞動力發展創新中心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所屬單位,配合政策及社會經濟環境變遷需要,以創新、專業與效能為核心價值,辦理勞動力創新發展事項,期對國內產業面及人才提升有所助益。為推動與民間合作發展社會經濟與推動社會企業相關任務,運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及培力就業計畫等工具,並研究結合創業貸款資源或創新補助模式,協助社會企業暨社會創新組織育成、培育相關人才並創造就業機會。

{{ language == 'en' ? 'more cases' : '你可能會感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