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一覽-大溪木藝生態博物物館
木博館為實踐展演大溪生活魅力,讓大溪成為宜居宜遊城鎮的願景,以實踐「調查、保存與紀錄大溪有形、無形文化資產及生活文化,持續建構大溪學」、「以居民參與共學行動的精神,推動大溪木藝、社頭文化、街角館及大溪生活的展演、推廣及再生產」為目標,持續推動地方文化保存傳承及發展工作,透過居民共學、挖掘地方知識、蒐集在地記憶,和居民共同建構地方知識,逐步累積建構大溪學內涵。
木博館研究範疇有三,包括與大溪地區相關之「有形文化資產」、「無形文化資產」及「生活文化」,核心議題則有「歷史建築再生」、「木藝」、「社頭文化」、「街角館」及「生活文化」等。透過多元的方案,積極鼓勵及捲動居民與對大溪生活文化有興趣的團體與個人參與,共同「調查、記錄及保存大溪文化資產及生活文化」,將詮釋的權利與能力回歸到居民手中,讓「故事中的人自己來說故事」,共同實踐在現地生活脈絡裡展演大溪,建構居民共同詮釋的大溪學知識系統。並同時展開與學校的合作計畫,實施進校教學或是學習資源提供等,讓大溪學相關知識能從小扎根。
適逢博物館5週年,在館舍建置、基礎調查漸漸累積出點滴成果時,值此際,博物館著手整理5年來的調研成果,開放大眾了解本館調研脈絡,另將已完成權利盤點的成果開放查閱;最重要的,本次開放也包含近年居民共學、自發進行田野調查、梳理家族故事、地區特色等成果。邀請大眾與我們共同關心、投入發展大溪學。
核心議題1:共學成果—地方社群參與
木博館開館至今的第一個五年期間,以整備及修繕公有歷史建築群空間、發展館舍群再利用的展示及營運計畫、提供觀眾服務等為軟、硬體重點工作,因此研究內容包括:開館前完成博物館基本策略規劃及展示資源調查計畫,並逐年依文資法展開對各棟歷史建築的調查研究、規劃設計、修復及再利用等一系列工作。
實踐居民參與共學、行動係為大溪木博館運作的核心精神,為捲動居民共同參與大溪地方知識建構之行動,分年展開大溪田野資源學習平臺、大溪學建構與策略發展、現地保存等計畫等,聚焦學員及居民的培力,期能累積其田野經驗,以及在地詮釋、挖掘故事等能力,提升對文化資產及大溪生活文化的自覺及價值意識,並願意轉化為展演及實踐行動,包含參加田野工作坊的學員、社頭組織成員、木藝職人、及博物館志工夥伴們皆是開始行動的不同小社群,從自家的家族、產業及信仰文化故事、地方的共同記憶開始,嘗試書寫大溪的多元面貌;並在木博館5週年之際,自發地持續這份熱情。
共學成果—街角館
博物館與地方的關係,從培植、引入資源,到並肩努力為大溪做出改變的行動,在街角館計畫中亦可尋見。自2013年即啟動的街角館計畫,2019年起,更多地、開放地鼓勵居民夥伴參與共學,透過博物館搭建起來的社群以及學習資源,實踐自身對於大溪更多的理解,並且將自己作為展演大溪生活魅力的一份子。我們邀請居民共同關心、保存、展演大溪文化,從木藝據點、店家、工作室等,任何有故事與記憶的空間,只要秉持共學、行動、改變的精神,希望讓大溪朝更好的方向發展,都可以成為木博館的民間夥伴。
街角館是讓大溪居民的生命故事,成為在現地脈絡下蒐藏的珍寶,不僅要說出自己獨有的、具特殊意義的故事,更要反思自己能為公眾服務什麼,可以如何提出具有公共性及公益性的行動計劃,希望促成良性的自循環系統,讓每一位街角館長形成自主改變及成長的動力,透過參與、共學及行動過程,逐漸走出自己的特色經營樣貌,進而以己身經營的街角館基地為據點,連結出不同區域、不同特色主題的發展,以吸引更多夥伴加入,彼此互助合作,串聯、互相激發出更多可能性和機會。因此,木博館從初期提供資源與引導的身分,包括專業諮詢、培力課程、及軟硬體整整備等資源的協力,逐漸轉而成為共學平台團隊中的一員,鼓勵街角館夥伴們形成民間自主運作平台,朝向更有能量的發聲及串連運作,進而與博物館的營運產生更多對話。
核心議題2:木藝
木博館始終將「調查、記錄及保存大溪有形、無形文化資產及生活文化」作為目標,然宥於編制上不如大型博物館具有研究能量,故展開與專業團隊或研究者合作,就木藝、社頭、家族等議題,展開調研與紀錄,並透過博物館的公共職能:展示、教育推廣、出版等方式,將蒐集所得之知識,轉譯為大眾接收的形式。
自開館以來持續針對木藝主題進行研究調查、策展以及推廣行銷的工作,透過與木藝師們的合作,梳理大溪木藝文化譜系與風格特色,增加在地木藝產業的能見度與曝光率,梳理木器傳統產業的未來發展可能。首先是開館即以「大溪好神器」特展來介紹聞名中外的大溪神桌家具,另一方面逐步引入外部木藝資源與地方交流,辦理「OPEN UP 打開木視界」特展及「家具新生-2016臺灣木家具創作交流展」。同時,接續拜訪大溪木藝耆老與藝師,以了解產業及技藝傳承現況,有感於大溪木藝技藝與文化的可貴,思考當代木藝發展須以「傳統」為根基,才能夠真正讓溫厚細膩的木藝重現光華。在創館之初,以發揚大溪傳統工藝、提升木藝創新及設計能量發展為雙主軸。
自 2016 年開始進行大溪木藝師資源的普查計畫,在過程中記錄大溪木藝師承體系,描繪出文化資源的網絡,並以普查成果作為展示基礎,介紹譽為「大溪瑰寶」的游禮海藝師,以及徒子徒孫遍布大溪的林先文藝師,呈現木藝師承故事及其代表性作品,讓傳統的職人精神呈現於世人眼前。
木博館作為文化保存及展演推廣的平臺,未來將持續努力與時間賽跑地進行訪談和研究工作,同時思索如何培育木藝人才、傳播木知識、行銷大溪木藝產業,讓木藝進入人們的生活,成為人們俯拾即是的日常。
本館自106年起定期發行館刊《一本大溪》,將每年調查研究的成果,整理轉化成許多生動有趣的在地專題,定期與大家分享、探索大溪的人文之美,其中包含在「木藝」相關的主題有:木藝產業與匠師、木製材、木生活與學習等。
核心議題3:社頭文化
社頭文化是由在地信仰祭典衍生,木博館持續針對此核心議題進行研究調查工作。從104年開始即透過大溪社頭文物調查、影紀實暨輔導計畫,進行文物普查與教育推廣活動,逐步與社頭組織建立關係,同時在過程中推廣並深化「現地保存」的觀念與做法,使其有意願與博物館相互合作、協力同行。107年更在過去已累積的研究資料與信任基礎上,進一步思考傳統民俗在當代生活的意義,轉化元素與年輕世代溝通,以更多元的方式讓民眾認識在地慶典與社頭文化。
從調查研究到教育推廣,木博館不斷透過各種方式與社頭互動,在今年可看到許多令人驚喜與感動的改變,包含年輕人的積極參與,逐漸產生更為開放的網絡串聯模式。期待不同世代的相互尊重、溝通與理解,讓傳統組織能夠找到繼續傳承百年的新模式與可能性,延續、點亮此一無形文化資產的生命。
本館自106年起定期發行館刊《一本大溪》,將每年調查研究的成果,整理轉化成許多生動有趣的在地專題,定期與大家分享、探索大溪的人文之美,其中包含在「社頭文化」相關的主題有:大溪社頭遶境文化。
核心議題4:歷史建築再生
木博館的館舍群,從最早開館的壹號館、武德殿、四連棟、藝師館、工藝交流館、即將完成修繕並開放的公會堂暨蔣公行館、第二期宿舍群,以及未來修繕後作為社頭文化館使用的農會倉庫等,沿著大溪老城區的普濟路,逐步串聯為具有生命力的文化景觀體驗廊道。
歷史建築群的修復與再利用,賦予這些老建築訴說大溪歷史文化的功能,另方面,也透過活化使用,讓人重新進入這些具有故事的空間,創造新的互動與可能性。歷史建築作為地方文化的展演空間,因而延續建築生命,持續累積故事的過程,彷彿是大溪不斷詮釋與再造的原動力象徵。
核心議題5:生活文化
木博館以大溪人為核心,關注大溪在地的生活文化與記憶,結合大溪豐富的文化資產,持續梳理在地人文、自然、生活及產業等,例如飲食、教育、宗教、警政、家族史等,積極與居民互動,希望透過「生態博物館」的角色,與居民共同實踐文化的保存與創新,逐步累積不同類型的在地知識資源及資料。
歷年來藉由口述訪談、現地保存、田野調查、故事採集等研究方法,形塑大溪大小歷史文化脈絡,研究成果包括「大溪交通運輸發展」、「李騰芳古宅故事採集」、「梅鶴山莊林家家族及地方發展網絡」、「大溪警察局宿舍群歷史發展脈絡」、「生態調查」等。
本館自106年起定期發行館刊《一本大溪》,將每年調查研究的成果,整理轉化成許多生動有趣的在地專題,定期與大家分享、探索大溪的人文之美,其中包含在「生活文化」相關的主題有:茶產業、古道、月眉的生活、大溪的國小生活、大溪的文學、大溪的過年、大溪的仕紳、三層三社、大溪的農業文化、桃園客運、古道、南興、大溪老相館、中央路生活、大溪公園、大溪的體育等。
透過數位典藏,累積大溪文化資源
2019年,木博館立基對木藝、社頭與大溪生活文化等研究議題,及田野訪談及互動經驗所累積的基礎,啟動規劃「大溪文化資源庫」的分年計畫,規劃未來可供公眾查詢、了解大溪文化資源之網路平台管道。
大溪文化資源庫於2019年完成架構規劃、程式建置以及試投資料,現為館內持續建置資料、測試使用階段,為達資源庫可被公眾使用的目標,入庫資料仍須依據最新的調研所得,重新校訂、進行權利盤點,以致重新洽談授權範圍等工作,並將資訊區分為可公開、與可能涉損個人權益、個資保護不公開的部分,另外須建置關鍵字、檢索關聯等,使資源庫檢索精度提升,以2021年下半年度起逐步開放部分資料庫提供查詢使用為目標努力。
此外,為配合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建置計畫,木博館結合推動社區記憶徵集、現地保存等行動,已上傳648筆詮釋資料(107年298筆、108年350筆)。這些資料待文化部完成各縣市政府權利盤點結束後,即會一併開放提供查詢。
相關研究成果閱覽
申請流程:圖檔下載
申請表單:word檔下載
聯絡電話:03-388-8600
電子郵件:10033053@mail.tycg.gov.tw
關於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木博館組織成立於2015年1月1日,該年3月28日開館,累積4年的實務運作經驗,2018年透過博物館願景工作坊,與館員及街區夥伴展開對話,重新整理勾勒本館的願景、使命、目標。
立基生態博物館理念,體認一個地方文化的保存傳承及轉化發展,核心的關鍵是「培育地方人才」及「建立聚集及連結人的永續基地」。博物館以實踐在現地生活脈絡裡展演大溪,建立大溪學的知識系統為目標,推動各種營運及教育推廣方案。
無論是街角館、大溪木藝傳承、社頭文化保存與推廣,以及更多木博館關注的主題,本館都是以點、線、面串聯起更多大溪人的參與,找出和議題可以連結的人和資源,藉由各種方案的策劃展開人才培力、鼓勵永續基地的形成。
這座博物館是透過和居民一起做、一起共學行動的過程,挖掘地方知識記憶及再生產。我們開放自身的展館及輔導民間空間修繕整備,做為資源及故事展演、轉化的基地,努力讓大溪的文化資產,包括木器工藝及社頭文化等在生活脈絡中持續生產及保存,且居民參與行動可以在生活中發展及提升,最後將實現展演大溪魅力,讓大溪成為宜居宜遊城鎮的願景。
使命
一、修繕整備公有及民間空間,建置大溪資源及故事展演、轉化的創生基地。
二、促進大溪木器工藝及慶典文化在生活脈絡中持續保存發展。
三、透過居民參與共學行動,探索建立大溪學,在現地脈絡裡展演大溪生活魅力。
四、推動大溪文化資產、生活文化與環境的保存、發展與再生產,促進地方生活品質提升。
目標
一、修繕整備博物館歷史建築群作為核心營運樞紐。
二、調查、保存與紀錄大溪有形、無形文化資產及生活文化,持續建構大溪學。
三、以居民參與共學行動的精神,推動大溪木藝、社頭文化、街角館及大溪生活的展演、推廣及再生產計畫。
-
[公益創新 徵案100]孩子的學習溝通小夥伴_宇宙製造開發 AI 社交溝通平台宇宙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宇宙製造專注 3 件事:1. 教育科技技術服務研發 2. 學習型教材與課程設計 ...{{ language == 'en' ? 'Good Health and Well-being' : '健全生活' }}{{ language == 'en' ? 'Quality Education' : '優質教育' }}{{ language == 'en' ? 'Reduced Inequality' : '促進平等' }}
-
[公益創新徵案100]偏鄉特教親師個案管理平台籽樂教育籽樂教育專注於 3 件事:SEL 系統檢測、SEL 教材應用、SEL 師資培育工...{{ language == 'en' ? 'Good Health and Well-being' : '健全生活' }}{{ language == 'en' ? 'Quality Education' : '優質教育' }}{{ language == 'en' ? '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 : '永續城鄉' }}
-
『出人頭地』好客生活寶藏禮盒1喝一口客庒花草果茶台灣台青柑譜共好協會【出人頭地-好客】寶盒 四大驚喜攜手苗栗客庒在地友善種植的農友們,精選出獨具苗栗...{{ language == 'en' ? 'No Poverty' : '終結貧窮' }}{{ language == 'en' ? 'Good Health and Well-being' : '健全生活' }}{{ language == 'en' ? '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 : '永續城鄉' }}
-
[公益創新徵案100]走進離島的 1 萬個小時 日光文旅成功推動日光文旅國際有限公司日光文旅專注 4 件事:青年創業陪跑、數位文化走讀、海廢永續行動、馬祖 ESG ...{{ language == 'en' ? '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 : '永續城鄉' }}{{ language == 'en' ? 'Responsi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 '產消責任' }}{{ language == 'en' ? 'Life Below Water' : '海洋生態' }}
-
【Better 2 Gether】趴利趴利永續冰淇淋_趴趴走生物多樣性環島串聯計劃昕樸永續股份有限公司此計劃示範場域為嘉義大林的鳳梨青農(自然農法),讓三輪冰淇淋車在嘉義(嘉義縣與嘉...{{ language == 'en' ? 'Responsi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 '產消責任' }}{{ language == 'en' ? 'Life on Land' : '陸域生態' }}{{ language == 'en' ? 'Partnerships to achieve the Goal' : '夥伴關係' }}
-
【Better 2 Gether】一站式永續生態系Sciencely Handmade藉由建構一個推廣ESG 體驗活動與產業平台,實際配合需求端,協助符合永續城鄉及多...{{ language == 'en' ? '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 : '永續城鄉' }}{{ language == 'en' ? 'Life on Land' : '陸域生態' }}{{ language == 'en' ? 'Partnerships to achieve the Goal' : '夥伴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