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nguage == 'en' ? 'CHEF CLEAN ' : '淨毒五郎有限公司')}}
{{(language == 'en' ? 'Social mission' : '社會使命' )}}
淨毒五郎是 2015 年創立的MIT自有品牌,並於 2021 取得國際B型企業認證,致力於成為對世界最好的企業。
鑑於石化成分及不明來源原料對肌膚、環境的傷害,我們從以環境友善、親膚安全、溫和有效三大原則開發產品,並從 2019 年開始,致力透過再生塑料瓶器使用、無包裝販售及可循環之桶裝銷售系統從源頭減少廢棄物,實踐責任消費生產。至今已有 82% 以上塑膠瓶器為再生塑料製造,並於全台擁有約 30 間無包裝裸售合作據點,年減少高達 15 公噸以上的塑膠量。
我們的使命是透過創新的商業模式及安全有效的商品,傳遞友善共好的理念,朝著「對我好 對自然也好」的目標前進。
{{(language == 'en' ? 'Business' : '營運模式' )}}

淨毒五郎為環保居家清潔用品研發生產及販售之企業,產品皆為臺灣製造,並以植物性來源成分為主要開發原料。
在能力所及的範圍,淨毒五郎致力於以生產者的身份,透過各項具體措施及創新模式從源頭降低清潔劑產業對環境的傷害,力創對消費者、環境及社會的永續共益價值。
產品的永續:使用100%再生塑料瓶器,並採用分解度相對較高之植物性來源原料減少環境影響
銷售的永續:推出可循環的10KG桶裝販售系統 及 無包裝補充計劃,鼓勵使用自備瓶器的消費模式減少新塑膠產生;同時在電商端採用循環包材並取得環保署網購包裝減量標章,多管齊下從源頭達成廢棄物減量,提供企業及個人對世界更友善的潔淨選擇。
淨毒五郎產品同步於官方網站及線上/實體通路進行販售。
- 與多間知名線上通路合作,包含MOMO、蝦皮、博客來、全家線上購、Pinkoi等
- 700+ 合作實體通路,包含寶雅、誠品EXPO、HOLA、大樹藥局、丁丁藥局、台隆手創、昇恆昌等
- 全台約 30 間無包裝補充據點,包含數間家樂福影響力概念店、昇恆昌內湖旗艦店、藝人 李霈瑜 主理之選物店等
{{(language == 'en' ? 'Current status' : '現況與年度成果' )}}

淨毒五郎採用 100%再生塑料瓶器及無包裝裸購推廣,從源頭減少廢棄物產生,落實責任消費與生產,從產品設計到供應鏈促進綠色經濟,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我們的使命是:透過創新的商業模式及安全有效的商品,傳遞友善共好的理念,並藉此推廣永續的生活態度。朝著「成為全球居家清潔用品的永續者與領導者」的願景前進。
|再生塑料瓶器及減塑供應鏈
淨毒五郎品項至今已有 82% 以上塑膠瓶器為再生塑料製造,更獲得環保署頒布網購包裝減量標章,引進可重複使用之循環包材進行出貨,從源頭落實責任消費生產。
|提倡零塑消費新型態
起始於2019年12月的無包裝計畫,由成立官方無包裝補充站為原點,以裸賣的形式向大眾販售品牌清潔劑,並開放全台的無包裝商店申請合作進貨。若每個人都可以自備容器填裝清潔用品,不但可以減少家中的瓶瓶罐罐,更能從源頭就遏止新塑膠的產生。
|讓無塑消費成為你的日常
我們盼望未來除了拓展無包裝補充站的合作夥伴,讓更多人可以不產生新的塑膠就能買到生活用清潔劑,也可以裸販售的形式,供應其他企業組織內部採購,甚至在各組織企業廣設補充站,讓更多的消費行為建立在 0塑膠產生之上!
|R-Clean 潔淨循環永續服務布局
R-Clean潔淨循環計畫主要目標為建立 10kg大桶裝產品配送以及回收專案,透過此計畫可協助企業在填充清潔用品時大幅降低額外的資源浪費,藉此達到降低碳足跡、節省資源消費與廢棄物產生,根據淨毒五郎過去所接觸到不同產業的清潔服務案例了解,透過重複使用容器,減少可達到減少塑膠生產、降低碳足跡、節省資源消耗與廢棄物產生。傳統清潔公司裝填用小容量及大容量容器被視為消耗品,造成巨量環境資源浪費。我們希望經由綠色生產及回收配送減少廢棄物產生,提升廢棄物再利用效率。
|2024 年專案成果以及績效評估:
全台共約 30 間合作無包裝商店(包含3家家樂福影響力概念店)
無包裝商店遍佈全台北中南東
統計 2024 全年,共計就減少了超過 15 萬公噸的新塑膠生產量,換算成減少的碳排放,相當於大安森林公園 5 個月的吸碳量,省下的水足跡更是足夠一個人高達 1200 年的用水量。
{{(language == 'en' ? 'Social influence' : '社會影響力呈現' )}}
淨毒五郎除了將 82% 以上塑膠瓶器更新為再生塑料材質,更透過無包裝販售推廣及可循環之桶裝銷售系統,鼓勵重複使用容器填裝居家清潔用品,落實 SDGs12 產消責任。每年約減少超過 15 公噸的新塑膠,從源頭減少廢棄物。
除此之外,我們亦將可循環之桶裝銷售系統結合公益認購、公益捐物計畫,降低非營利組織營運的負擔,進而協助組織服務順利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