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son雨中護濕地 石門阿里磅人文歷史、生態豐足

2020-11-04
{{ (language == 'en' ? 'Social Innovation Organization' : '社會創新組織')}}
環境資訊中心
1434
{{ (language == 'en' ? 'Quality Education' : '優質教育')}} {{ (language == 'en' ? 'Responsi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 '產消責任')}} {{ (language == 'en' ? 'Life on Land' : '陸域生態')}}
Epson雨中護濕地 石門阿里磅人文歷史、生態豐足

大小朋友對於自然中的一切都感到驚奇。樹幹上有許多蟬殼,吸引志工注意。攝影:曾子郡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曾子郡新北報導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以下簡稱環資)於12日舉辦生態工作假期,帶領台灣愛普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Epson)同仁及親友認識石門阿里磅生態農場的自然人文,並進入濕地移除外來種水生植物,共同守護珍貴濕地。

1997年,60個家庭集資買下阿里磅生態農場,並由召集者王德昌經營,以「定存大自然」為口號,期望能永久保存這片10餘公頃的山林與濕地,與環資努力推動的「環境信託」理念不謀而合。

志工們步行至阿里磅溪,沿途王德昌介紹在地的自然環境與人文歷史。阿里磅一帶曾經是藍染原料「大青」的重要產地,日治時期開始栽種茶葉後,更一躍成為全台茶葉產值最大的地區,富饒一時。後來隨著工業發展,傳統茶業逐漸沒落,茶園荒廢、人口外移,今昔相比令人不勝唏噓。

王德昌也帶領志工用五感體驗大自然:構樹、楓香、艾草、狗尾草⋯⋯讓志工們試著觸摸、聞聞味道。現場的竹葉小船DIY,更讓大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帶著兩個小孩來參加的志工蘇先生說:「在都市生活的孩子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體驗,真的很有趣!」

因灌溉、治水和防洪等需求,台灣多數河川往往在經濟與安全考量下,被整治為水泥化的「三面光」,導致溪流生態系不復存在。但阿里磅溪難能可貴的保留了原始風貌,王德昌開心表示:「阿里磅溪都沒變,跟我小時候的記憶一模一樣!」輕輕翻開石頭,蛙、魚、蝦、蟹,還有石蠶及蜻蜓幼蟲躲藏其中,也不乏許多能代表水質的指標生物。

阿里磅溪仍保有原始樣貌,Epson志工在此大合照
阿里磅溪仍保有原始樣貌,Epson志工在此大合照。攝影:曾子郡

農場內的濕地是許多生物如青蛙、蜻蜓等的重要棲息地,卻面臨外來種植物的威脅問題。本次的活動目標即是移除水芙蓉(Pistia stratiotes L.)及人厭槐葉蘋(Salvinia molesta D. S. Mitch.)。

早期將水芙蓉與人厭槐葉萍是做為園藝植物引入,但後因疏於管理而逸散到自然環境中。強大的適應及繁殖能力,讓它們遍布全台水域,至今難以根除,並影響原生物種的生存空間。清除外來種植物的志工活動,能為濕地裡的動植物帶來數個月的喘息時間。

志工行動前,人厭槐葉萍及水芙蓉幾乎將水面占滿,影響濕地生態
志工行動前,人厭槐葉萍及水芙蓉幾乎將水面占滿,影響濕地生態。攝影:曾子郡

孰料,才走不到一半就下起了傾盆大雨;鋒面帶來的雨勢之大,讓久居當地的農場夥伴直呼難得:「石門很少下這麼大的雨!」經過評估加上雨勢稍緩,部分Epson志工仍穿上青蛙裝,在雨中賣力清除外來種植物,儘管全身濕透也不介意,一心想為濕地盡一份力。期待 Epson 志工們能延續當日的熱血精神,在生活中持續守護環境,讓自然生態獲得更多的關注。

志工進入濕地移除人厭槐葉萍及水芙蓉
志工進入濕地移除人厭槐葉萍及水芙蓉。攝影:曾子郡

志工在傾盆大雨中,仍賣力清除了大半的外來種水生植物
志工在傾盆大雨中,仍賣力清除了大半的外來種水生植物。攝影:曾子郡

文章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關於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我們自2000年4月16日起,每日發行「環境資訊電子報」並建置「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污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築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

{{ language == 'en' ? 'more cases' : '你可能會感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