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觸覺科技 以3D列印視障教材

2024-05-08
{{ (language == 'en' ? 'Citizen' : '公民')}}
生命力新聞
161
{{ (language == 'en' ? 'Quality Education' : '優質教育')}} {{ (language == 'en' ? 'Reduced Inequality' : '促進平等')}} {{ (language == 'en' ? 'Partnerships to achieve the Goal' : '夥伴關係')}}
改良觸覺科技 以3D列印視障教材

↑ 觸覺科技有限公司與Xpark水族館合作,提供民眾與視障者海洋生物觸摸圖。圖片提供/觸覺科技有限公司

【記者李昭靜、李依諠/臺南市報導】視障者輔具都是以點字為主。然而,點字是一種文字媒介,無法直接傳遞訊息的形象給予視障者,他們只知道我們如何稱呼「企鵝」,卻無法得知「企鵝究竟是什麼形狀」。來自臺南的觸覺科技有限公司運用受熱、3D列印等技術製作「描繪形狀」的觸圖,讓視障者可以用觸覺感受物體的形狀。

觸覺科技 Tactile的成立

大學讀工業管理與資訊系、碩士讀GMBA(企管碩士學位)的楊豐憶,當初因為商科的才能而受到開發TACPIC系統(一種以3D列印、熱感應製作觸圖的客製化系統)工程師的邀請加入團隊,之後就開始接觸台中啟明學校和視障者議題。楊豐憶觀察到視障者教材資源匱乏且售價昂貴、觸摸圖的製作粗糙、市面上的輔具多為海外進口因此賣得很貴。考慮到不是每一位視障者都有如此厚底的身家去負擔這些視障者必需的物品,楊豐憶決定自行研發出獨家、全新系統,包括立體圖像編輯系統、立體圖像印表機、觸摸顯示器、觸覺手套。立體圖像編輯就是TACPIC系統,可快速設計觸摸圖;立體圖像印表機則是利用3D列印技術,以熱感應列印出立體的凸點,這種印表機列印出來的觸圖比起傳統印表機更加快速且精確。觸摸顯示器以無紙化為訴求,以電子產品代替紙,並可以顯示因為觸摸而正在移動的浮雕物體;觸覺手套則是以加入了一套觸覺回饋的科技,讓視障者可以辨識觸碰。

↑ 盲文和觸摸圖製作流程。製作 / 李依諠

在製作TACPIC系統的過程中,觸覺科技的執行長施金波發現,如果只是將系統放置在電腦,那會被硬體設限,因此觸覺科技的所有數據計算都是用AI雲端計算。軟體工程師邱明新認為,在開發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是圖像分類、分割相關區域,再加上雙語言自然使用與結合更多實質功能。未來則希望可以掌握不同面向、材質的物體。

公司的組成與產品優勢

觸覺科技於2022年5月25日成立,成員共有十名,全職兩名、兼職八名。資金來源除了四處參加政府比賽贏來的獎金外,大多依靠自營。營收項目來源有視障教材製作、觸摸式地圖設置、軟體授權、硬體設備經銷費等等。而為了最大限度獲取政府資源,目前仍是GMBA學生的楊豐憶也積極參與各項政府的創業競賽,例如2022年Ustart創業計畫、南臺科大的校園三創競賽築夢創業組的第三名以及系統技術類的第一名、2022年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並且也受到南台科大育成中心的幫助,提供他們實驗處、研產處等等設備場地。

↑ 觸覺科技有限公司獲頒111年度Ustart創新創業計畫績優團隊。圖片提供/觸覺科技有限公司

觸覺科技剛開始是以製作視障朋友的教材為主而開發的觸覺輔助學習系統。這個系統是可以協助特教老師和特教學生使用去製作視障朋友們自己想要的器材。他們認為市面上的視障朋友輔導教材非常的單一化,都只有盲文的點字,而沒有更為直觀的圖。透過這種客製化教材的方式,解決視障朋友和特教老師對於教學上的需求。楊豐憶說:「我們應該也給盲人他們應有的學習權利。」從盲文書籍選擇性極小的方面來看,楊豐憶認為這是非常可惜的。

楊豐憶加入團隊時,觸摸教材的製作方式是以3D列印為主,不過他經過計算成本與效益之後,才發現這樣不怎麼賺錢。經過大約兩個月的時間研究,楊豐憶將整個團隊研發和開發方向調整為觸摸圖編輯系統、2.5D印刷設備、解決方案三合一,這也是整個公司目前的收入來源。

觸覺科技公司也開始將自家科技運用在藝術作品領域,觸覺科技的系統主要是以影像處理的演算法和3D建模重建為主,因此是可以廣泛應用到不同領域、製作這些領域的觸覺。例如近期舉辦的《出售不快樂》的藝術特展,為全臺第一個結合觸覺科技的藝術家畫作展覽、音樂家羅文謙與觸覺科技合辦畫展,以可觸摸畫作加上語音導覽,實現觸聽覺結合。以及與桃園Xpark水族館合作觸覺魚骨浮雕圖,提升視障朋友在遊覽水族館時的體驗。

↑ 觸覺科技有限公司與Xpark水族館合作,提供民眾與視障者海洋生物觸摸圖。圖片提供/觸覺科技有限公司
↑視障者第一次觸摸麥哲倫企鵝的外觀,興奮地詢問可否將觸摸圖帶回家。圖片提供/楊豐憶

視障朋友在製作教材上有幾種方法,像是工廠要特別開模或找專業點字書廠商來製作點字書,但是以上兩種方法在價格方面都非常昂貴。而透過觸覺科技系統製作的教材,不僅價格不高,還可以客製化。普通管道只能製作點字,而觸覺科技不只能製作點字,還能運用加熱技術在3D列印上將凸點排列成自己想要的圖形。這是觸覺科技在市場上的獨家優勢。

研發的難題

成立公司之後,從技術、人員,到市場都有其困難點。以技術層面來說,觸覺科技現在都是依賴學校的工程師,若是由學生來進行研發,恐會跟不上市場的變化。

第一是溝通問題,商科出身的楊豐憶,剛加入隊伍時,裡面的人全是工科出身,且百分之九十的成員是來自菲律賓、泰國等的外籍人士,在文化、知識、溝通交流上需花費一些時間來適應。楊豐憶透過網路與工程研究報告了解工科的專業名詞和原理,以和工程團隊更好交流;而面對外籍團隊,適時需要Google翻譯來進行溝通,並且在團隊協作上,內容以越具體越好。

第二是市場導向,南台科大的研究方向較為學術,多為理論的結晶,雖然這些成果有獲得專利,但實際在市場上卻沒有實際作用。因此需要直接與市場需求者進行協商,透過了解需求者的具體訴求,進而調整產品研發方向。學術方面,也須適當結合。楊豐憶直言,臺灣視障教育輔具的人口市場只有大約六萬人口,如何以只是製作視障教育輔具來達成應收目標或是超過,是當前觸覺科技的首要目標。因此公司積極開發國外市場,擴大公司的目標市場人口數。並且公司也持續開發各種觸覺類產品,思考產品的主要受眾是誰,以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開發,是現在公司的主要思路。

第三是缺乏募資經驗與資金,草創時期其實非常缺錢,而楊豐憶也沒有足夠的募資經驗,不知道可以在哪裡尋求到資金。雖然沒有經驗,楊豐憶開始參加創業募資說明會等補足自己不了解的知識和尋求南台科大育成中心的幫助,善用身邊的資源。他們一開始便藉由育成中心輔導寫計畫書、製作募資簡報、執行專案等參加Ustart的創業計畫,經過兩階段後順利獲得第一桶資金新台幣八十萬元的獎金。

第一代產品便是自行開發的「觸覺教材轉換系統TACPIC」搭配3D列印來製作觸摸教材給啟明學校使用。經過改良,由原本的圖像轉為軟體,變為「觸摸圖編輯系統」,與第一代產品不同之處是,新改良的系統可以在不同地方設定不同紋路與高度,也具備多國點字轉譯功能,並且生成的物件可以結合市場上不同的立體印刷設備進行生產,可以符合不同客戶需求,以達到客製化的功能。楊豐憶說:「觸摸圖可以讓視障者更有參與感,也可以摸到平常無法碰到的東西,就算是口述學習也無須依賴他人。」雖然每位視障者的實際使用感想後不同,但無庸置疑的是這個系統對使用的視障者來說很有幫助。

觸覺科技深知想要別人看到自己得積極向外自我推銷,他們在公司品牌的Facebook裡有許多自主拍攝的行銷影片。也會多參加比賽,在比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會累積一些人脈,例如學校端、企業端,在這種無意識累積起來的實力,讓他們多了很多資源、橋樑可以去做接洽、選擇。楊豐憶表示:「我們甚至是主動去找需求者。」他們找了觀光局、觀光工廠協會,甚至是飯店或裝潢業者,對觸覺科技來說,這不是一種單純的利益合作,而是大家在一起推廣這個項目。

觸覺科技的核心意義與使命

楊豐憶表示未來會針對通用科技及弱勢平權進行倡導,並且將公司的現有技術與模組推行到國際,幫助落實全球22憶視障者的學習權益,也提倡觸摸式地圖規範標準化(例如點字圖示統一)。而他也深耕其他應用領域,除了博物館、水族館等等,目前已在接洽中的單位也包含藝術單位、長者失智復健教材、醫學教材、生態教育、建築裝潢業者、兒童書籍等。

↑ 觸覺科技有限公司為台灣味噌釀造文化館製作視障朋友的逃生避難圖。圖片提供/觸覺科技有限公司

王東昇是學校專案方特別聘請的指導老師,他認為觸覺科技是一間對社會貢獻極有意義的一間公司,尤其從教育方面來說,它提供了學生一個很好的平台,讓學生將在學校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面的商業經營上。王東昇說:「我們常常在講設計思考,必須要從同理心開始去瞭解到視障者的需求是什麼。」怎麼把這些需求落地成為可行的商業化產品,最後上架到市場上販賣,都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王東昇最後也說,很想要多花一點心思來解決社會上的小問題。

楊豐憶表示,世界上的聽覺、視覺等感官領域的研究已經非常發達了,就唯獨觸覺還不是。他希望這個科技除了可以幫到有需求的視障朋友們,也可以融入普通的教育、生活當中。楊豐憶很感謝臺灣政府和身邊的指導老師們,因為有他們,楊豐憶才能帶著觸覺科技公司不斷進步。

採訪側記:

這次採訪我們從新北一路來到台南採訪,整個觸覺科技團隊非常熱情且好客,我們雖然只是小小的實習媒體記者,也能感受到觸覺科技公司對待採訪者的尊重與好意。觸覺的確是一般人生活中不太會去觸碰的議題,一是在人類五感中觸覺並不是首要接觸的感官,二來是視障者所屬群體的確屬於小眾團體,而觸覺科技公司敏銳地抓住這一塊市場的發展需求,相信以後觸覺科技公司能夠獨當一面,繼續為社會進步作出貢獻。

Power by:生命力新聞
關於生命力新聞
《生命力》是輔大新聞傳播系大三「媒介實務」課的教學實驗媒體,創刊於1997年;20年來,學生們深入台灣的都市、農村、漁村、山村、偏鄉、離島,以及國際採訪,完成七千多篇報導,成為廣受肯定的公益媒體。MSN和華視網站聯播它的新聞,公視新聞經常轉載它的報導;自由時報、聯合報、中國時報、天下雜誌專文推薦過它;連日本朝日新聞出版的《朝日總研報告》都曾以四頁長文推崇它是台灣極具代表性的公民新聞網站。

{{ language == 'en' ? 'more cases' : '你可能會感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