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的科學家 元沛農坊廚餘堆出未來
元沛農坊團隊由創辦人許又仁(右一)及共同創辦人王仕祺(左一)、林儀嘉(左二)組成,是發源於清大,並由清大一手孵化的社會企業。 圖片提供/元沛農坊
【記者鄭郁平、李青縈/新竹市報導】廚餘堆肥人人都會,但打造不會臭的有機堆肥卻不如想像中簡單。脫下清大博士生的光環,元沛農坊創辦人許又仁選擇踏入田間,面對的不再是生冷的無塵室,而是台灣農業長久以來過肥、過藥的問題。而這些,全都透過生物科技的應用,尋得適當的解方。
清大博士走入田間 生物科技實際運用
「我們這種是山上放養長大的小孩,念書還勉勉強強,算吊車尾上來博士畢業。」談及自己的學歷,元沛農坊創辦人許又仁略顯謙虛的說。出身於南投中寮鄉,他笑說自己沒辦法適應辦公室裡的生活。或許是受到小時候在鄉下成長的記憶牽引,有著清大奈米工程與微系統博士學術背景的許又仁,並未選擇投入科技大廠當個工程師,而是帶著自己擅長的生物科技創立元沛農坊,走入農地,從應用端下手改善台灣農業問題。
成長過程的經驗,建構起許又仁對自然環境的喜好,而把眼界往國際推,他看見的是現代科技產業的轉型。「所有的科技應用都要朝著應用端去做設計,提供服務解決人的問題的時候,顯然就不是製造端需要人才,而是需要有更大量的人去投入應用跟設計層面。」而成立元沛農坊,正是將這些技術層面的資訊,帶入所需要的場域。
茶葉與烏克麗麗 元沛農坊日益茁壯
元沛農坊團隊的成立,最初僅僅是一個嘗試性的計劃。「其實一開始就是我揪人。欸!這個看起來好騙就找進來。」許又仁笑說,而這些被他「騙」進來的合作夥伴,更是各種奇特緣分的串聯。
創立元沛農坊前,許又仁賣過茶葉,也在清大竹蜻蜓綠市集擺攤。共同創辦人林儀嘉,大二時參與幫助嘉義茶農的計劃,「學校一個老師介紹,他說學校裡面有一個博士生,他正在賣茶葉,很懂這方面的知識。」林儀嘉說。透過學校老師的牽線,找上對茶葉有研究的許又仁,也開啟合作的緣分,負責行銷、公關、設計等。
另一位共同創辦人王仕祺談及許又仁,冒出一個難以與科學聯想的名詞──烏克麗麗。「有一段時間我在烏克麗麗社當指導老師,那時候,又仁算是新來的社員。」王仕祺大學讀的是交大資訊工程系,畢業後進入清大資訊系統與應用研究所攻讀碩士,愛玩烏克麗麗的他,正巧碰上了當時在讀博士的許又仁,兩人興趣相投,也時常一起擺攤、討論農業的未來性,逐漸成為工作上的搭檔,負責財務管理的數位化。
元,是初始;沛,則意味著生生不息,元沛農坊團隊經過不斷的想法激盪,選定以廚餘堆肥來打造永續農業。二〇一六年,成為Keep Walking Fund 夢想資助計畫得主,在努力得來的經費滋養下,台灣第一個以永續農業為志業的社會企業──元沛農坊(沃畝股份有限公司)於同年七月破土而出。
不再吃「血蔬菜」 改善農業過肥過藥
台灣二、三十年以來的慣行農法,早已習慣以農藥和肥料栽培農作物,這樣的做法在許又仁看來,透過科學,或許有更好的解方。「種稻、種樹其實是跟養小孩一樣,你不要讓他吃得過肥,那一定會得病;你也不要都沒餵他,過瘦也會生病。所以基本上給植物合理化施肥,就是這個概念,給它對的營養比例。」給肥、給藥並非壞事,但植物不會說話,如何對症下藥,就仰賴科學方法的介入,而這正是元沛農坊的專業所在。
「你吃到的農藥殘留,絕對遠低於農夫噴藥吸進去的,所以其實對農夫來講,他是用生命跟血淚在種食物。」但沒有農藥,真的可行嗎?許又仁帶著團隊走入田間,找上了已經不使用農藥長達十年以上的竹東雜糧第一產銷班,進行一場田地裡的實驗。在無農藥耕作的基礎上,透過微生物資材的幫助,提高無農藥耕作農民的產能。他提著一桶桶培養好的光合菌倒入農地,「光合菌的二次代謝物對植物的成長是有幫助的,也可以降低水中氨氮量,並在數種作物證實可以幫助植物健康成長,並達成減少肥料,且產量增產目的。」光合菌目前已被我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認可為安全之微生物肥料菌種,能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種出漂亮的蔬果。這樣一來在原先就不使用農藥的前提下,更能提升產量,創造經濟收益與環境永續的雙贏。
從實驗室到實際走訪農田,紅褐色的光合菌倒入田間,農民以為在倒廢水,急忙衝過來阻止,許又仁帶著生物物理的背景,耐心向農民溝通專業知識。「需要有一個人願意帶著實驗室的知識,去爬出文獻,在分享知識的一個架構底下跟農夫共同成長。」許又仁說。
搖籃到搖籃 實現永續農業
農業循環從作物栽種、生長、銷售到市場販賣被食用,過程中會產生許多農業廢棄物,「不是只有果實跟葉子叫做最終拿到農的東西,所謂的產品,它事實上是從一株作物裡面,只萃取了一部分出來而已,其他東西全都停留在農地裡面。」許又仁說,農產品的產出,會產出農業廢棄物,消費者食用過後,又遺留下廚餘。
有別於工業革命以來「搖籃到墳墓」的單一生命週期,「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是由德國化學家及美國建築師提出的環保哲學,也是元沛農坊奉行的準則。臉書粉絲頁的主頁圖片,兩個循環分別代表著農業循環的栽種、施肥、收成,最終交到消費者手中;另一側則是食物循環經過加工、購買、烹煮,而後產生剩食。
「堆肥的概念變成一座橋梁,可以把這些食物跟農業廢棄物經過了適當的處理之後,變成肥料回歸土地。」許又仁說。將農業廢棄物和廚餘製成堆肥,串起兩個循環的物質流,「土裡來,土裡去,而可以避免去焚燒或棄置。」
挑戰傳統作法 蚯蚓打造不會臭堆肥
「堆肥基本上是把食物的廢棄物,消化成像有機土壤這種形式,是一個負碳排的過程。」林儀嘉說。堆肥人人都會,但若想打造不會臭的堆肥,需要跳脫既往「有什麼堆什麼」的模式。元沛農坊所製作的堆肥,都需要按照一定的碳氮比來堆放,就如同吃東西的時候要均衡飲食,根據科學性的精密計算,為發酵期程設計最適當的配比。一旦比例正確,不僅可以防止堆肥發臭,還可以加速腐化,縮短期程。
其中在堆肥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還有在土中攢動的蚯蚓。位於新竹縣湖口鄉的香園紀念教養院,是元沛農坊第一個蚯蚓棚示範案例,當初由於新竹縣環保局的牽線,元沛農坊接手解決香園廢棄物處理問題,元沛農坊利用院生用餐產生的廚餘來做堆肥,並將堆肥過後的有機土壤,在香園新豐庇護農場種植蔬果。
踏入香園的蚯蚓棚,棚底下一個個以白色布覆蓋的籃子,裝得全是堆肥中的有機土。伸手捏起正在堆肥期程中的有機土,許又仁指出每一種不同蚯蚓的特徵。歐洲紅蚯蚓環帶靠近中間,尾巴較圓扁、印度藍蚯蚓環帶顏色較淺、體型瘦長,非洲夜蚯蚓則環帶膨大、體型偏中大。
蚯蚓主食多為腐熟性食物,特別適合參與堆肥過程,又因為蚯蚓本身會分泌維生素B12,可刺激土壤內微生物的繁衍,加速廚餘腐爛並轉化成堆肥的速度,「東西爛得快,蚯蚓又有得吃。 」許又仁將蚯蚓比喻成一個「活生生的機器」,蚯蚓的加入,讓動物、微生物與廢棄物之間形成了一個三角的關係,彼此之間環環相扣,原先要歷時六個月的堆肥期程,有了蚯蚓們的幫助,時間足足縮短了一半。
解決問題很有趣 三十歲後的人生抉擇
「我有一個老師,他在三、四十年前就是一個台大法律系畢業,台大法學碩士的,然後這個人在他三十幾歲後的人生,選擇到南投鄉下去當一個國中的公民老師。」這個在許又仁口中的老師,在他的心中種下小小的種子,「並不是他不適合做法律這行,他太在行了!」就如同老師一樣,博士班畢業之後,許又仁選擇投入農業領域,成立社會企業為循環經濟奉獻心力。
許又仁形容他科學家的性格,「其實個性跟小孩子一樣,一定要讓他有玩具、有事情幹,我覺得解決問題是很有趣的事情。」社會永遠都需要有一個人在某一個你或許看不到的環境,去解決問題,在過程當中獲得了成就感也好,自我價值也罷,重要的是持續性的努力去做,希望能對社會產生一些貢獻。
「因為你總是希望你的生命裡面,對別人是能產生價值的,其實是一個人類互助社會的溫暖,我們追求那種正向價值的時候,第一件事情還是要從自己是對社會有意義的開始做起,所以我想這是一個人生觀的選擇。」創業之路,許又仁坦承辛苦難免,但他三十歲以後的選擇,如同新生的綠芽,正在隨著時間日漸茁壯。
採訪側記
「環保是台灣最重要,但是又是最冷門、最弱勢的一個議題。」採訪中許又仁這樣說。博士班畢業後投入農業,這個選擇雖然大膽,但就如同他說的,現在科技逐漸往應用端邁進,若不能親身走入田間,就無法搭建科學與農友之間的橋樑。這次採訪元沛農坊的經驗,讓我們深刻感覺到除了「環保愛地球」這樣的口號以外,還能透過科學的方式,讓永續農業有更多不同選擇。
Power by:生命力新聞
關於生命力新聞
《生命力》是輔大新聞傳播系大三「媒介 實務」課的教學實驗媒體,創刊於1997年; 20年來,學生們深入台灣的都市、農村、 漁村、山村、偏鄉、離島,以及國際採訪, 完成七千多篇報導,成為廣受肯定的公益 媒體。MSN和華視網站聯播它的新聞,公 視新聞經常轉載它的報導;自由時報、聯 合報、中國時報、天下雜誌專文推薦過它; 連日本朝日新聞出版的《朝日總研報告》 都曾以四頁長文推崇它是台灣極具代表性 的公民新聞網站。
-
[公益創新 徵案100]保護上百戶家庭免於大火 守護者聯盟投入火災社團法人臺灣守護者聯盟社會公益協會守護者聯盟所開發「AIoT火災防護自動通報方案」,營運業務包含設備安裝、通報及維...{{ language == 'en' ? 'No Poverty' : '終結貧窮' }}{{ language == 'en' ? 'Good Health and Well-being' : '健全生活' }}{{ language == 'en' ? 'Industry, Innov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 '工業創新' }}
-
[公益創新 徵案100]水冷式空調系統減碳數位方案水力凈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團隊專注於將水分子解鏈技術設備應用於空調冷卻水塔場域,讓冷卻水塔及循環管路的水垢...{{ language == 'en' ? 'Industry, Innov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 '工業創新' }}{{ language == 'en' ? '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 : '永續城鄉' }}{{ language == 'en' ? 'Climate Action' : '氣候對策' }}
-
舊背包 新希望-HUGGER舊包回收捐公益威斯邁國際有限公司(HUGGER)活動期間:即日起~2024/12/31止活動規則:📌1. 本舊包回收活動僅限H...{{ language == 'en' ? 'Good Health and Well-being' : '健全生活' }}{{ language == 'en' ? 'Responsi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 '產消責任' }}
-
[公益創新徵案100]走進離島的 1 萬個小時 日光文旅成功推動日光文旅國際有限公司日光文旅專注 4 件事:青年創業陪跑、數位文化走讀、海廢永續行動、馬祖 ESG ...{{ language == 'en' ? '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 : '永續城鄉' }}{{ language == 'en' ? 'Responsi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 '產消責任' }}{{ language == 'en' ? 'Life Below Water' : '海洋生態' }}
-
【Better 2 Gether】格外品銷售平台格外農品股份有限公司1. 主動邀約農漁民加入上架:• 參考產銷履歷平台,邀請優質農漁民加速...{{ language == 'en' ? '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 : '永續城鄉' }}{{ language == 'en' ? 'Responsi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 '產消責任' }}{{ language == 'en' ? 'Climate Action' : '氣候對策' }}
-
【Better 2 Gether】民生消費支持消碳有心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有心肉舖子)一、跟有心肉舖子買肉:有心肉舖子由郭旭英獸醫師創辦,起心動念是希望動物在變成食物...{{ language == 'en' ? 'Zero Hunger' : '終結飢餓' }}{{ language == 'en' ? 'Responsi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 '產消責任' }}{{ language == 'en' ? 'Climate Action' : '氣候對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