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權交易,全球趨勢?不丟!才能真正減碳!

碳權交易,全球趨勢?不丟!才能真正減碳!

2024-02-06
{{ (language == 'en' ? 'Social Innovation Organization' : '社會創新組織')}}
貿塑企業(芒菓丹)
貿塑企業(芒菓丹)
613
{{ (language == 'en' ? 'Affordable and Clean Energy' : '永續能源')}} {{ (language == 'en' ? 'Industry, Innov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 '工業創新')}}
碳權交易,全球趨勢?不丟!才能真正減碳!

台灣碳權交易所,已於2023/12/22正式交易。老實說在8月得知交易所掛牌一事,直覺竟是「這是贖罪券嗎?」(遮臉)

近日,靜下心來好好看看,所謂碳權交易是怎麼回事?以下簡要的整理,分享給想了解的人們:

#什麼是碳權

碳權(carbon credit)其實就是碳排放權!

排碳高的企業、組織,為了碳中和可以透過購買此權利來協助中和自身的碳排。而要留意的是:這是【補償】而非【減碳】!

早在1997年各國為減少氣候暖化,簽訂京都議定書時,制定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並附帶彈性減量機制,碳排放許可的交易就在這個時候建立。

#碳權會不會是漂綠的手段

這點相信是關心環境的人所擔心的!畢竟全球數一數二的碳權認證機構Veera曾被英國踢爆質疑其雨林專案造假,當時執行長還因此下台。

而好的碳權應保有五大原則(以林地綠碳為例):

1. 外加性(法規外加入的種植才能計算);

2. 無高估(減碳監測數據無不合理處);

3. 永久性(若減碳的林地燒毀,是否有額外儲備林地);

4. 獨家擁有(同塊林地減碳量不可重複販售);

5. 無當地危害(林地減碳專案不對當地造成負面效應)

台灣KPMG長期協助各大企業財務規劃,與永續議題的推進,其董事總經理黃力家接受訪問有提及:「『碳權』不只是碳交易商品,還是一種為減緩溫室效應而產生的政策工具。真正的碳權,是為了減緩溫室效應而去做的減碳方案,『當方案無助於減緩溫室效應,那就是漂綠,這是很重要的前提。』」。

 

所以,補償性的購買碳權,應是在企業端盡其所能去執行各種自發性的減碳行動,減到不能再減時,才透過購買碳權來達到「碳中和」!否則就會有不努力,只想「漂綠」的疑慮啊!

#所以碳權並不是萬能

為了碳中和,不想多花錢去購買碳權的話,源頭還是得從【減少碳排放】開始!

 

減少碳排可以怎麼做?

最直覺且有效的減碳,其實就是減少原生材料的開採與使用,多多使用再生料來應用!因為開採原生料與製造,通常就是排碳量最巨的一環。

 

那為什麼我們特別在首圖的標題,破題「不丟」才能真正減碳呢?

「不丟」意涵著,每一個被生產的物品都有能被還原再生料循環再利用,或重複使用的做法!

試想,如果我們身邊每一個物品,均透過租賃使用,而不用了之後不用再丟,因為生產者都會主動地收回,整理之後再提供給下一個人使用;而非以買賣的形式,大量地開採原料去生產銷售,讓人們不用了之後只能丟棄或煩惱著捨不得丟,導致可用資源只能擱置的浪費。

假設您的手機為租賃使用,每一代更迭時,手機的品牌商就會通知您某個零件可以更換:可使用的零件可以提供給下一隻手機應用;而無法維修的舊零件可被拆解分類至最小單位,透過回收再利用再製成新一個零件!

 

又或者想像一下每一次網購物品的外箱,以往只能丟回收,但現在完全不需要丟,因為網購配送全部都採用循環箱,只需在超商取貨的時候,取貨不取箱,把循環箱還給超商。

 

這個箱體就能回到出貨端,再一次重複使用,滿足下一次配送。完全不需要再去開採原生材料來製作網購外箱,每一次重複使用,就代表減少一次新料開採,大大降低碳排喔!

#將碳排統整到經濟體制-碳權買賣將可能翻開世界生態新篇章。

在人類意識到地球只有一個,生態與氣候浩劫將影響人類命運的那一刻起,就不斷地針對改善環境、永續環保,做出各種作為。

依台灣的經驗,將環保串接到強制性、罰鍰性(例如賣場禁止提供免費塑膠袋),確實甚有成效,讓擔心花錢的異溫層都帶起了自備袋!

因此,是可以期待看看,碳權是否可以幫助到企業落實各種減碳行動,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上述關於碳權的資料,我們透過閱讀各式報導彙整而成!

如果有理解謬誤的地方,也請大家不吝告知囉~

商業週刊 https://reurl.cc/K3Vn9p

CSR天下 https://reurl.cc/v69j71

今周刊 https://reurl.cc/1GrE2D

東森ESG https://reurl.cc/q0MjLR

數位時代 https://myppt.cc/aCpgmL

#碳權可能不會是贖罪券

#不用再丟會是減碳一大利器

台灣碳權交易所,已於2023/12/22正式交易。老實說在8月得知交易所掛牌一事,直覺竟是「這是贖罪券嗎?」(遮臉)

近日,靜下心來好好看看,所謂碳權交易是怎麼回事?以下簡要的整理,分享給想了解的人們:

圖片

#什麼是碳權

碳權(carbon credit)其實就是碳排放權!

排碳高的企業、組織,為了碳中和可以透過購買此權利來協助中和自身的碳排。而要留意的是:這是【補償】而非【減碳】!

早在1997年各國為減少氣候暖化,簽訂京都議定書時,制定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並附帶彈性減量機制,碳排放許可的交易就在這個時候建立。

#碳權會不會是漂綠的手段

這點相信是關心環境的人所擔心的!畢竟全球數一數二的碳權認證機構Veera曾被英國踢爆質疑其雨林專案造假,當時執行長還因此下台。

而好的碳權應保有五大原則(以林地綠碳為例):

1. 外加性(法規外加入的種植才能計算);

2. 無高估(減碳監測數據無不合理處);

3. 永久性(若減碳的林地燒毀,是否有額外儲備林地);

4. 獨家擁有(同塊林地減碳量不可重複販售);

5. 無當地危害(林地減碳專案不對當地造成負面效應)

台灣KPMG長期協助各大企業財務規劃,與永續議題的推進,其董事總經理黃力家接受訪問有提及:「『碳權』不只是碳交易商品,還是一種為減緩溫室效應而產生的政策工具。真正的碳權,是為了減緩溫室效應而去做的減碳方案,『當方案無助於減緩溫室效應,那就是漂綠,這是很重要的前提。』」。

所以,補償性的購買碳權,應是在企業端盡其所能去執行各種自發性的減碳行動,減到不能再減時,才透過購買碳權來達到「碳中和」!否則就會有不努力,只想「漂綠」的疑慮啊!

圖片

#所以碳權並不是萬能

為了碳中和,不想多花錢去購買碳權的話,源頭還是得從【減少碳排放】開始!

減少碳排可以怎麼做?

最直覺且有效的減碳,其實就是減少原生材料的開採與使用,多多使用再生料來應用!因為開採原生料與製造,通常就是排碳量最巨的一環。

那為什麼我們特別在首圖的標題,破題「不丟」才能真正減碳呢?

「不丟」意涵著,每一個被生產的物品都有能被還原再生料循環再利用,或重複使用的做法!

試想,如果我們身邊每一個物品,均透過租賃使用,而不用了之後不用再丟,因為生產者都會主動地收回,整理之後再提供給下一個人使用;而非以買賣的形式,大量地開採原料去生產銷售,讓人們不用了之後只能丟棄或煩惱著捨不得丟,導致可用資源只能擱置的浪費。

假設您的手機為租賃使用,每一代更迭時,手機的品牌商就會通知您某個零件可以更換:可使用的零件可以提供給下一隻手機應用;而無法維修的舊零件可被拆解分類至最小單位,透過回收再利用再製成新一個零件!

又或者想像一下每一次網購物品的外箱,以往只能丟回收,但現在完全不需要丟,因為網購配送全部都採用循環箱,只需在超商取貨的時候,取貨不取箱,把循環箱還給超商。

這個箱體就能回到出貨端,再一次重複使用,滿足下一次配送。完全不需要再去開採原生材料來製作網購外箱,每一次重複使用,就代表減少一次新料開採,大大降低碳排喔!

#將碳排統整到經濟體制-碳權買賣將可能翻開世界生態新篇章。

在人類意識到地球只有一個,生態與氣候浩劫將影響人類命運的那一刻起,就不斷地針對改善環境、永續環保,做出各種作為。

依台灣的經驗,將環保串接到強制性、罰鍰性(例如賣場禁止提供免費塑膠袋),確實甚有成效,讓擔心花錢的異溫層都帶起了自備袋!

因此,是可以期待看看,碳權是否可以幫助到企業落實各種減碳行動,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上述關於碳權的資料,我們透過閱讀各式報導彙整而成!

如果有理解謬誤的地方,也請大家不吝告知囉~

商業週刊 https://reurl.cc/K3Vn9p

CSR天下 https://reurl.cc/v69j71

今周刊 https://reurl.cc/1GrE2D

東森ESG https://reurl.cc/q0MjLR

數位時代 https://myppt.cc/aCpgmL

#碳權可能不會是贖罪券

#不用再丟會是減碳一大利器

{{ language == 'en' ? 'more cases' : '你可能會感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