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花蓮玩-來體驗、來學習

2020-09-29
{{ (language == 'en' ? 'Goverment' : '政府部會')}}
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X豐山社區
5913
{{ (language == 'en' ? 'Decent Work and Economic Growth' : '良好工作')}} {{ (language == 'en' ? '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 : '永續城鄉')}} {{ (language == 'en' ? 'Partnerships to achieve the Goal' : '夥伴關係')}}
來花蓮玩-來體驗、來學習

豐山社區,一座純樸寧靜的村落,50年代,因玉石開採與加工產業興起,所產之「臺灣玉」名聞遐邇,而有「東部小九份」的美譽。玉石,把寧靜小村變成了全臺最繁華之處,一時之間,戲院、商店、茶室櫛比鱗次,礦業公司、玉石加工廠、藝品店拔地而起,每天,街道上川流不息的計程車,乘載著全臺各地懷抱玉石夢的人,來到這座東部農村一圓發財夢想。

然而,在外國玉低價競爭下,臺灣玉榮景不再,曾經披金戴玉的豐山村,也與其他農村一般,面臨了傳統產業沒落、青壯人口外流、人口結構兩極化的議題。

4年前,社區內65歲人口已超過了20%,在地就業機會不足、人口明顯減少,社區逐漸失去活力,雖然臺灣觀光學院的設立,曾一年帶動4,000多人進入社區,使沒落小村再度有了活水;然而,受少子化衝擊,學校近年招生失利,又把豐山社區從一位蓄勢待發的少年郎,變成了垂垂老矣的銀髮村。

如何讓豐山社區再次活起來?是豐山社區發展協會的首要任務。「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花蓮很美卻很遠,又缺少能夠吸引年輕人參與的活動,因此來花蓮旅遊的年輕人不多,知道豐山社區,願意走進、深入了解豐山的年輕人更少之又少。」協會祕書林秀紋表示,如何吸引青壯年人口回流,甚至引都市年輕族群的創意與活力入村,藉以改變這座日漸黃昏的社區呢?

豐山社區居民知道,改變並非一蹴而就。從民國90年開始,社區配合花蓮縣政府推廣有機無毒產業,102年推動為期四年的農村再生計畫,社區居民在一次又一次的培根計畫訓練課程中,不斷凝聚共識、型塑願景、改造社區景觀,不但成為水保局花蓮分局農村再生計畫輔導的示範社區,106年更獲得「青年回留農村創新研究示範計畫」補助,並參與106年及108年兩屆「大專生洄游STAY」,就是希望藉由觀光帶動社區發展,引導外出子弟回鄉,打造一座讓都市人也流連忘返的新農村。

林秀紋便是農村再生計畫中留下來服務的返鄉青年之一,過去在新竹科學

園區工作,嫁入花蓮後,選擇在此繼續工作兼顧家庭,最重要的是,和善、人情味濃郁的豐山社區,把她的心留了下來,因此她相信,來豐山,必然念念不忘。

她說,豐山除了有獨特的玉石產業、有機無毒農業,更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以及優質的居住環境,因此,在「青年回留農村創新研究示範計畫」中,協會整合社區工作者資源,串起豐山特色,設計出各種休閒農業旅遊行程,讓人來此一遊,便認識豐山。

「以體驗的方式達到食農教育的目的,是計畫的主軸,」林秀紋說,特別是結合了花蓮率先推廣無毒有機農業的「壽豐休閒農業區」,區內有許多無毒農業示範戶,主要從事蔬果生產,也提供民眾體驗蔬果收成採摘的樂趣,例如,江玉寶生態農園、佳豐有機農場、立川漁場、心宿體驗農區等,都是當地名聲響亮的農村與生態體驗場域。

更重要的是,採摘過程中,融入了關懷在地友善小農、生態教育、社區產業、地產地消等概念;而採摘後的成果,就成了午餐主角,讓遊客親身體驗,從產地到餐桌的鮮甜美味,以及綠色烹調對健康的重要。

除了鮮蔬料理,也可來個「葷的」行程,帶領遊客認識魚菜共生的淡水小龍蝦,實地體驗下水捕捉龍蝦的樂趣;或來立川漁場摸蜆,享受蜆風味餐後,以廢棄蜆殼DIY製成吊飾。

還可穿上青蛙裝,體驗水中採蓮的樂趣,將採摘後的新鮮蓮花,DIY做成蓮花脆餅,而在等待出爐的過程中,豐山社區的長輩們就上場囉,經完整訓練並考取導覽證照的社區長輩,會帶著年輕訪客,一起來認識社區。夜晚則入住於匯集生產、生態、生活「三生一體」的小雨蛙農場,在此起彼落的小雨蛙鳴叫聲中沉沉入睡。

「目前已有10位農家加入陣容,他們大多是創新能力較強的農家,希望將自己創新開發的產品,透過活動讓遊客體驗,使產品可以在不斷的回饋下,做得更為出色。」林秀紋說,例如,將早上鮮採的有機蔬菜,讓遊客親手料理,做成三色麵疙瘩,就是農家的創新產品,推出後大受歡迎。

不過,執行過程中,也有少數農家因務農時間被分割,而降低參與意願;也有部分農家質疑,遊客獨鍾某些農家,接案分配不均,「其實遊客會指名哪些農家,都是有道理的,」林秀紋說,體驗活動的精緻度、農家表達能力、產品行銷訴求都是吸引遊客的關鍵,參與計畫讓農家不只埋頭於農事,直接面對消費者,在競爭中看到自己的優缺點、掌握市場脈動,才有機會再次成長。

說到消費者需求,「農家想的和都市人不一樣,」例如,農家大多不重視擺盤,認為料理澎湃大方最重要,經水保局輔導團隊提醒,才知道都市來的遊客,比較重視精緻化的內容與包裝,農家必須學習以遊客的思維,來審視自己的產品。

同樣的,一開始,協會也把所有特色,都澎湃的放進了一個行程裡,「結果簡直把遊客操壞掉,」她笑著說,還好輔導團隊提出建議,依豐山社區的特色,應將行程定位為「慢遊」,以不同的體驗主題做串聯,如,蓮花脆餅體驗行程或龍蝦堡體驗行程,特色展現更為清晰精緻,也不致嚇跑都市來的嬌客們。

計畫執行至今2年來,回鄉青農已高達10多位,更有不少外地人士在此購屋移居,也有參與農STAY後,選擇繼續留村實習的大專青年,這些美好成果,鼓舞著豐山居民,日治時期即為官辦移民村的豐山社區,或許能夠再掀起島內移民風潮,讓小村活力再現。

小檔案

● 106年青年回留農村創新研究計畫
「花蓮縣壽豐鄉豐山攝區青年回留農村創新研究示範計畫」
● 107-108年青年回留農村創新研究計畫
「農趣、童趣、野趣、蛙(挖)寶趣」
● 106 、108年大專生洄游農 STAY 接待團隊

關於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

水保局從民國100年辦理大專生洄游農村計畫至今,陸續加入農STAY計畫、洄游二次方,到現今展開的青年回鄉行動獎勵計畫,全面鼓勵青年走入農村。結合農業、創意、美感、文化與科學,跨界融合、多元創新,為農村帶來源源不絕的動能與能力。年輕世代用其所長,體驗農村生活、認識農村事務,發揮創意,從在地的需求和社區居民的互動中,找出幫助農村與農產業向上提升的創舉,進而轉變為在地創業的機會,並且集合眾人之力幫助農村與社區擁抱改變、迎向未來。

{{ language == 'en' ? 'more cases' : '你可能會感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