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工作 永續城鄉 夥伴關係

TiC100 後壁俗女村-農村街區跨域共享活化計畫

俗女村創意文化有限公司 發起

TiC100 後壁俗女村-農村街區跨域共享活化計畫

提案緣由

        俗女村是一群回到農村聚落發展的年輕人,面對後壁農村長期有人口負成長與高齡化,不利農村聚落發展、老店歇業特色產業消失、農特產品開發無特色、許多老屋損壞造成社區髒亂或者感受不佳等問題,導致城鄉差距拉大,農村無良好工作機會青年貧窮、農村快速凋零等現象

       創辦人號召團隊致力活化聚落閒置空間與推廣後壁老屋歷史文化,導入藝術設計融入以及商業模式串接,並推動農村六級化產業的發展,希望保留更多老屋媒合年輕人共同返鄉創業,推廣良好產品任產品更有責任的生產及獲益,串接農村活動,更利用活化老屋空間打造藝術村及無圍牆博物館,為農村帶來活力,讓每一間老屋的文化底蘊打造無圍牆博物館的概念,吸引年輕人了解聚落的文化脈絡及願意返鄉協助地方發展。「後壁俗女村」目前已經經營及整修5間歷史老屋,俗女村進駐活化相關場域空間象徵菁寮聚落創業精神的傳承以及新時代的開始。聚落內尚存許多閒置歷史老屋,待計畫執行後,吸引更多返鄉年輕人共同創業、藝術家、創業者與投資者投入,以形成永續發展的俗女村聚落。

俗女村創辦人也是這次計畫提案人吳翊榛,長期推動地方創生計畫發展,於100年開始推動地方創生相關計畫,包括辦理田間活動,社區老人共餐,減廢推廣以及共同依照SDGs聯合國發展目標,目前已第8、11及17為主要目標,與在地社區及大學府共同發展,延續發展此次農村街區跨域共享活化計畫。俗女村團隊藉由之前推動地方創生之經驗以及影響力,並善用觀光工廠資源,推廣食材與製程,同步開展共享廚房概念,讓返鄉年輕人可以共同開發台南在地特色農食品,發展協助品牌育成以及共享廚房概念,利用既有的觀光工廠以及廚房設備協助初期需要育成的產業及品牌,並且開始組成俗女村團隊推動地方創生。不只推動SDGs,對於地方創生致力於青年返鄉創業、產品開發設計;文化發展致力於老屋保存、歷史深耕、消逝產業復甦;ESG致力環境改善、社區發展、永續經營,達到全球夥伴之目標。

需求區域

本計畫以臺南後壁區菁寮為主要發展區域

 

目前已臺南後壁區菁寮為主要發展區域,後壁地區自1970年代臺灣工業興起後,青壯人口持續外移,呈現人口負成長與高齡化趨勢。菁寮聚落雖因2005年《無米樂》爆紅,獲得許多政府與民間資源的挹注,為菁寮老街帶來大量觀光人潮,但檢視菁寮聚落近十年的人口統計資料,人口數卻未獲得相應成長,甚至呈現逐年負成長趨勢。2010年底菁寮聚落有1,901人,2020年底卻降至1,525人,降幅達到19.7%。

同時,菁寮聚落的人口年齡結構,65歲以上人口的比例卻有逐年提高的趨。2020年底,65歲以上人口達到32%,接近總人口的1/3,其次為51-64歲人口,佔26.82%,聚落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人口都在50歲以上,呈現高齡人口結構。對於需要大量體力勞動的農村聚落而言,高齡人口結構不利於聚落發展,因此,要如何塑造菁寮聚落的魅力、建構青壯年可以一展長才的場域,吸引青壯年返鄉投入農村生產,將是菁寮聚落能否永續發展的關鍵課題。

 

俗女村團隊針對青年回鄉議題持續活化此區農村聚落老屋打造共享共創共好農村聚落

 

 

專案規劃

本計畫目標將以服務主導邏輯為主軸,價值共創為目標,所有的服務及產品都其為擾動當地文化重新挖掘、定位、創造其商品及服務,將文化、歷史、當地特色以及問題變成可永續經營發展的產品,以及服務解決當地相關問題。本計畫預計從價值的共同發展(co-development)與價值使用(value in use)兩方面來規劃區域目標-後壁藉此達成「共享共創共好」的願景。並且從洞見當地人口外移困境或其相關問題,觀察當地既有特色及文化軌跡脈絡,用相關同理心感同身受的體驗當地居民的需求,外來遊客想要看到體驗到的文化,用創新設計新角度,達到「平衡在地缺口」「活化閒置場域」之目的,同時挖掘當地具有文化歷史價值的產品服務。如何將農村轉型推動觀光產業及六級化產業以及協助小農跨出銷售的第一步是本次計畫重點,若分為三年期每年有其相關目標

第一年:

  1. 老屋重生活化場域,目前盤點重新規劃老舊房舍成為可營運場域或展覽空間,並規劃設計農會閒置倉庫成為背包客旅棧,並搭配相關遊程規劃
  2. 號召藝術家駐村將藝術融入廢棄老屋作為活化並藉此讓在地髒亂空間作為不一樣的藝術場域。
  3. 推動相關議題課程,吸引對相關議題有興趣的人到地域來上課並了解相關議題後,共同提出更多解決方案並願意共同投入
  4. 協助研發相關後壁農特產品,目前已開發中藥茶、精釀啤酒酒類相關為主,以後壁特產(米、蘭花、芭樂等)等開發相關產品
  5. 開辦相關職人課程,解決特色產業消逝的狀態,如藺草編織藍染都是原本在地特色產業
  6. 辦理相關行銷活動或餐酒活動,結合開發產品以及辦理網路行銷活動

第二年

  1. 閒置場域持續修整以及進入試營運模式
  2. 創新農村商場模式,以輔導未有店舖小農作品牌育成為主。
  3. 持續開發農村新產品,開發糴酒為主要目標以及相關米菓類商品。
  4. 規劃相關農村旅遊行程,並結合農村體驗深度旅遊

第三年

  1. 持續推廣行銷活動並將商業模式成熟化
  2. 共享廚房持續共同開發菜色及研發商品。
  3. 持續協助農村返鄉創業者共同開發投入
  4. 持續推動行銷活動持續藝術家駐村活動及策展計畫。
  5. 推動社區青銀共創餐廳,讓農村老年人可以共同開發餐點及製作餐點給消費者,也將農村老齡化問題轉換成不一樣的特色服務

    計畫時程:111年01月01日至113年12月31 日。

    工作項目

    第一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老屋活化

     

    2.推動課程

     

     

     

     

     

     

     

    3.開發農特產品

     

     

     

     

     

     

     

     

    4.開辦職人課程

     

     

     

     

     

     

     

     

     

     

    5.辦理行銷活動

     

     

     

     

     

     

     

     

     

     

    工作

    項目

    第二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場域試營運

     

     

    2.輔導品牌

     

     

     

     

     

     

     

    3.開發新產品

     

     

     

    4.推廣深度旅遊行程及行銷活動

     

     

     

     

     

     

     

     

    工作

    項目

    第三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商業模式運轉

    2.共享廚房推動

     

     

     

     

     

     

    3.持續協助返鄉創業者共同開發投入

    4.持續推動行銷活動

     

     

     

     

     

     

     

     

    5. 推動社區青銀共創餐廳

     

     

     

  6.       

  透過資源盤點更可了解相關解決做法並創新模式

議題觀察描述

操作策略說明

 

利害關係人

盤點

預期影響過程事件鏈

預期成果

具體描述

人口負成長與高齡化,不利農村聚落發展

吸引外來人口進駐或返鄉創業

居民

農民

店家

返鄉青年

透由發展館光工廠以及俗女村創造不同商業效益讓年輕人願意開始嘗試至後壁

如果能透過商業模式讓返鄉青年回到聚落可以平衡人口負成長的問題

老店歇業特色產業消失

重啟特色產業

居民

店家

返鄉青年

許多老店歇業不外乎人口老化問題嚴重,若能吸引想創業年青人重啟特色產業可將沒落老店重新注入新動力

若老店可以善加利用空間讓年輕人重新開發特色產業與現代產品鏈結,又能成為不一樣吸引遊客來訪的特色店家

農特產品開發無特色

重新開發有特色的農特產品將產品六級化

農會

廠商

青農

後壁許多農特產品的加工需要跳多現有思維創造特色商品,相關農民若產品開發成功更能提高農產品經濟效益

每個地方都應該有屬於自己的特色的必買商品或是特色商品,若能有效開發就能帶動整體運銷及生產量能創造最大利益

許多老屋損壞造成社區髒亂或者感受不佳

有效溝通成為青年返鄉可蹲點利用的空間

農會

屋主

返鄉青年

若能找尋屋主協助修繕並且讓年輕人用較低成本進駐也可以吸引年輕人返鄉

可協助社區髒亂地方整建讓附有特色的建築讓遊客喜歡,結合創業青年打造屬於獨一無二的農村風格吸引旅客來訪

 

 

 

 

 

 

 

 

 

 

 

 

 

 

可行性分析關鍵核心技術、挑戰評估、簡易財務分析。

商業模式導入

1.無圍牆商業聚落導入:所有的場域空間皆設有基本的權利金,已利於俗女村硬體設備的維護,形成永續發展的商業模式。為使場域逐步復甦,以及協助進駐店家建立整體性商業營運模式,所有銷售品項皆以分潤形式將資金回流於此計畫。並透過分潤之經費辦理相關行銷活動並運營更多聚落。未來場域之商業模式分為自營及招募團隊進駐兩部分。

 

 

2.農村體驗遊程串聯:搭配場域跟農村相關體驗,以深度導覽及旅遊串接,形成農村體驗的商業模式。

 

3.產品開發及銷售:協助青年創造具有特色產品,並將農特產品六級化,協助包裝設計,品牌定位等。

 

 

4.廢棄農倉庫的旅館建構為讓此地區更加活化以及讓對農村文化願意深度旅遊的民眾,協助對廢棄倉庫的改建成為可住宿旅棧,成為居住農村體驗的一環,讓大家對農村文化有更深體驗,更希望吸引到未來返鄉的年輕人,建構來米鄉住米倉吃米食、體驗農村文化的串接活動

關鍵核心技術:

      活化聚落閒置空間與推廣菁寮歷史文化,導入設計融入以及商業模式串接,「後壁俗女村」目前已經經營5落歷史老屋1.義昌碾米廠、2.阮氏古厝-金德興中藥行、3.見成傢俱店、4.菁寮123、5.莊家老宅(整修中)、6.俗女電力站(建構中),並即將與後壁農會簽訂合約整修農會閒置倉庫作為實體進駐場域,再次投入資源進行部分整理、佈置裝潢,改造空間以及文化設計,重新創建商業場域創新營運,俗女村進駐活化相關場域空間象徵菁寮聚落創業精神的傳承以及菁寮又一黃金時代的開始。此外,聚落內尚存許多閒置歷史老屋,有待計畫執行後,帶動聚落發展,吸引更多創業者與投資者投入,以形成更大規模的俗女村聚落。目前俗女村更與華視簽訂相關影視合約,希望未來可以打造成為台灣50年代的拍片場景帶動更多發展機會

非量化效益

1.串聯地方產業共好,建構街區商業模式推動,帶動跨域聚落活化

2.導入品牌美學設計,提昇在地居民與執業人員之土地文化認同感

3.提昇外來觀光客、以體驗經濟讓遊客了解相關產業及文化

4.吸引青年返鄉與吸引青壯年人口投入相關產業工作,回鄉創業並發展觀光產業

5.高齡人口硬體與軟體友善度讓當地高齡居民以及遊客提高對當地的認同感及方便度 

俗女村以後壁區菁寮為中心,將建構共享共創聚落及農產環境價值共創平台,達成以下質化效益:

  1. 結合後壁地區及周邊多元化的農產品:本計畫可結合後壁、東山、白河等地區,以價值共創活動引入特色農產,為後壁地區帶來經濟、遊憩、教育等多功能的優勢。
  2. 創造老屋永續共創:本計畫所謂之共享共創聚落,可分為實體平台建置,包括老屋修繕提供青年人進駐共享平台,提供大台南地區農產相關製造與生產廠商進駐,以合作互助方式共同營銷、管理、與經營,達成創業者及廠商互補之綜合效益。另外,本計畫也將建置行銷平台,透過網路特性擴大經營範疇,以互動、串連、O2O模式,提供更廣大的參與者共同執行價值共創活動,預估可創造良好的經濟績效。
  3. 促進區域人力資源發展:由於計畫執行區域屬於農業鄉鎮,人口多為中老年人居多,尤以退休、65歲以上人口佔多數,這些人口雖然年紀稍大,但大多仍健康、活力,因此本計畫提出「以青年女力陪伴老年共創」概念,冀求帶動地方的閒置(老年)人力,促進新一波的老年人力發展。
  4. 引導青年回流農村,建構具競爭力的未來優勢:如前述,通過本計畫推動老年就業人口奠定基礎發展人力後,下一步便是藉此引導青年進駐後壁菁寮地方社區,從事文化產業特色與休閒遊憩,運用生物性資源如稻田體驗設計吸引群眾的活動,而讓遊客獲得感性及知性的體驗,並結合大專院校相關休閒遊憩系所之資源與人才,訓練培育迎合健康休閒遊憩產業新契機之實務專業人才,進而加強大專院校與社區間互動,推動產學合作與社區文化交流。
  5. 大眾良食教育活動:本計畫對教育面的輔導,除了利用農業、自然、生態、文化資源來設計活動,提供遊客體驗農事耕作,以及體驗農家生活與農村文化的機會。
  6. 老屋共享共創聚落,不管是網路或是實體老屋,如同Facebook、Uber等知名平台業者,可打破過去傳統上中下游的垂直鏈所主導的商業模式,讓上、中游廠商如稻農、聯發、豐裕碾米廠、春泉畜牧場、米果製造商可直接接觸到顧客、消費者,透過參訪、體驗活動,增進彼此的理解與互動,廠商可藉此知道顧客實際的需求,生產或開發消費者所需的產品或服務並獲得經濟利益。顧客可了解良食、稻米如何得來以及生產製作過程的安全與健康。
  7. 結合地方政府、地區農會如後壁、白河、新營等、以及社區發展協會,配合進駐廠商共同規劃農事體驗與農產品採收樂活動如稻田體驗、泡菜DIY、現採高麗菜、割稻飯饗宴、自行車步道導覽、特色午餐便當、黃昏市場採買樂等活動,讓更多顧客認識後壁、白河、新營等地區的農產特色,也使當地農產就業機會增加。

核心團隊

挑戰評估目前疫情的狀況不明導致許多進度無法如期舉行,也因國際旅遊尚未恢復,也會影響相關旅程推動進行。另外,老屋修繕經費的募資也是一大挑戰,但經過商業利潤評估,後壁俗女村為發展潛力及商業模式可順利推行場域,募資部分會有1.政府支持2.股東募資3.平台募資4.企業支持等相關方式進行,讓俗女村整體建構計畫持續進行,而隱憂的租金調漲部分也會多利用以修代租或是不同的商業合作模式,避免相關問題

通路市場目前農村旅行或者歷史特色街區吸引遊客的亮點逐漸取代遊樂場等場域經營,近年來可以看到中興新村、審計新村或者台東部落等都更吸引遊客以消費者前往,而菁寮聚落現有產業,主要可分為農業、食品加工業、餐飲業、婚嫁業,及因應觀光農村而興起的旅宿業、文創業,但因聚落青壯年人口外流、人口高齡化與老店無繼承者等原因,產業正逐漸崩解、消失。因此,「後壁俗女村」招募女性青年進駐創業,以菁寮聚落現有產業為基礎,豐富與密集各產業鏈,使產業各環節皆有業者提供服務,產業之間也各自發揮互補作用,進行跨域共享結合,促進產業共好,強化菁寮聚落產業鏈,提升菁寮聚落整體經濟,以吸引更多業者進駐,活絡俗女村發展。

 

永續發展目標:俗女村以影視熱度做為開端,以女性創業以及文化老屋作為主題,並且創造多元產品及商業模式,故藉由影視創造話題熱度時,持續修繕老屋以及挖掘地方特色,並以女性進駐者創造話題,推動SDGs,未來當影視節目熱度減退之後,此區域已能成為具有自我特色的價值共創聚落,影視話題由主調整為輔,創造不一樣的空間使用及話題,永續發展俗女村。

 

簡易財務分析:

  1. 以目前店家營收分潤為10%-20%左右,若每店家輔導成為每月營收可達100,000-200,000萬,同等每月約可分潤15,000-30,000左右(每店家),若場域內可以輔導更多場域店家成立便可以有更多的分潤,並打造共享機制讓無圍牆商場聚落共同發展。
  2. 農會場庫活化預計投入15,000,000,以15年為主約經營,預計規劃40個床位作為旅客休憩空間,預計每床收費800,若當日滿房可達營收32,000,每月佔6成住房率每月可達500,000左右營收
  3. 深度旅遊搭配體驗住宿等收益也是永續發展項目。  

影片簡介:

團隊介紹:https://www.peopo.org/news/556430

故事商圈報導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HgZJnF_i2Y

  • 專案持續更新中

發起單位:俗女村創意文化有限公司

單位身份:社會創新組織

專案負責人:吳翊榛

專案期間:2022-01-01 - 2024-12-31

聯絡方式:黃朝威 0911186819

  • 專案持續更新中

發起單位:俗女村創意文化有限公司

單位身份:社會創新組織

專案負責人:吳翊榛

專案期間:2022-01-01 - 2024-12-31

聯絡方式:黃朝威 0911186819

Close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