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110〔社會創新〕以科技打造共融場域:身障文創平台開發計畫
由 森思眼動 發起
提案緣由
1. 障礙社會與被排除的參與機會
由於重度肢體身障者/多重障礙者受限於身體功能障礙,加上缺乏合適的文化素材、友善環境與科技媒介,影響學習與工作的權利,而在生活中,傳統的溝通輔具無法明確且有效率協助身障者和外界溝通,影響的層面擴及每一個人生階段,層層的關卡讓身障者無法像一般人一樣參與社會、擁有基本文化近用權。
2. 難以翻轉的刻板印象
重度肢體障礙者因為身體損傷所帶來的的個人角色功能限制,讓社會對障礙者的刻板印象多為「需被照顧」的對象,進而影響參與社會的機會,另一方面,即使「多元」是社會中的常態,然而社會如何定義「正常」與「不正常」的身體經驗為健全主義(able-bodyism) 鞏固霸權地位,加深身障者「沒有能力參與社會」的刻板印象,看待身心障礙者就業的眼光仍以立基於同情或做善事的概念,或是抱持「僅維提供持生理機能」救濟的對象,障礙限制與刻板印象使得身障者缺乏公平的競爭機會,影響身障者的自我效能感與平等的生活權利。
3. 身體損傷族群與困境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110年資訊,台灣有300,000名重度肢體障礙者與多重障礙者,因為先天疾病(腦性麻痺、小腦萎縮、罕見疾病)、退化型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運動神經元疾病)及後天失能(中風、人生意外、腦部損傷),造成肌肉群的肌肉功能喪失,喪失運動及口語能力,使得身障族群在損傷情況下需較多的輔助資源協助參與社會,進而影響平等教育、自立生活,與融合社區的權利。
4. 被忽略的文化近用與社會共融權利
人生不會因為疾病而停止,重度身障者應享有和其他同齡公民一樣的基本權利,也就是擁有一個正常而充足的生活的權利,然而,重度身障者因肢體損傷與身上管路影響,踏出家門是一件相當不便的事情,加上缺乏自主閱讀的管道,雖然身處台灣,卻對於腳下的土地相當陌生。缺乏友善的讀物也影響學習的品質,進而影響就業機會,經108年身心障礙者勞動狀況調查,身障青年就職率僅有20.7%,在107年的問卷調查中顯示,全台有94位重度肢體障礙者想擁有一技之長,並參與社會,然而缺乏學習管道與合適的教學素材,在無法融入社會的情況下,身心障礙者便成了長期的失語與依賴者。
需求區域
藉與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合作,結合各自專業展現身障者的才能,與跨越障礙合作的可能,「身障文創平台」結合各界人士專業共同執行此計劃:
1. 職能治療/藝術治療師
2. 科技研發團隊
3. 身障病友協會
4. 設計師
5. 廣告公司
專案規劃
計畫的第一步
將招募10位身障創作者設計30套作品,包含「台灣文化眼控繪本」與「台灣特色電子雜誌」之單元篇章,將創作過程製作成教學影片並上傳至文創平台,國內及海外身障族群可透過平台自主學習及創作作品。
消除身障者刻板印象
透過線上(平台、社群與報導分享)及展覽方式展示作品。
永續經營
1. 持續編制眼動教學素材以及研發優化眼動軟體,豐富此平台的服務內容,增加使用者的黏著度,平台內容建置由治療師、身障設計師提供設計素材授權於平台中,或與相關異業(業界設計/出版⋯⋯等)洽談課程教材圖像授權,由眼動老師編輯至教學課程中,或由森思團隊製作成眼動遊戲,增加教學內容多元性。
2. 除文化創新相關教材外,也會提供不同年齡族群身障者適合的認知學習、視知覺復健、醫病溝通內容,讓身障者不僅是在此平台增加文化交流機會,還能滿足其他日常學習、溝通與復健所需。
作品上傳至文創平台為示範作品,鼓勵國內及海外身障族群進行創作,並將製作過程側錄程影片,作為軟體使用教材。
3. 將身障者的文創設計製作為周邊商品,讓身障文創設計觸及一般大眾,提升共融參與的廣泛度,獲利將回饋給身障者繼續進行創作。
4. 創作平台將以訂閱方式運作,透過線上平台提供內容服務於治療師與使用者,讓使用情境不受地域或交通限制,依照不同功能取向分為個人版/教學版/機構版。
5. 平台上線初期將免費提供30天的個人版與教學版的試用版本,機構端可於試營運期間申請試用,透過平台試用版推廣觸及更多潛在目標族群,並提升眼動學習與創作的普及率。
-
專案持續更新中
-
2022-04-12案件正式審查通過
-
2022-03-16不是不會設計展|店家合作推廣
-
2022-03-10媒體報導(中央社)|用眨眼說故事 不是不會設計展看見身障者靈魂
-
2022-03-10媒體報導(聯合報)|用眨眼說故事 「不是不會設計展」看見身障者靈魂
-
2022-03-05媒體報導(鏡週刊)|「不是不會設計展」線上登場 最新眼控科技讓身障朋友繪出無限可能
-
2022-03-04媒體報導(自由時報)|「不是不會設計展」3月登場 身障朋友藉眼控科技繪出創意新視界
-
2022-03-03不是不會設計展|線上展覽
-
2022-03-01實體出版|《療癒的四季》&《跳上火車,看見台灣的時光流轉》
-
2022-02-28身障文創平台建置
-
2022-02-18《療癒的四季》眼控創作繪本 × 職能治療師 施尚汶
-
2022-02-10《跳上火車,看見台灣的時光流轉》眼控創作雜誌 × 百軒廣告團隊
-
2021-12-23專訪文章|不是不會設計展-雜誌組學員心得分享
-
2021-12-16專訪文章|不是不會設計展-繪本組學員心得分享
-
2021-12-14專訪文章|不是不會設計展-眼控設計如何教?
-
2021-12-10眼動工作坊|成果影片【不是不會設計展】
-
2021-11-19眼動設計工作坊 16 場
-
2021-09-30身障眼動設計師招募說明會
-
2021-09-17審查中
-
2021-09-15眼動工作坊招生影片【重新設計人生劇本,眼控設計工作坊學員招募中!】
-
2021-07-31完成田野調查
-
專案持續更新中
-
2022-04-12案件正式審查通過
-
2022-03-16不是不會設計展|店家合作推廣
-
2022-03-10媒體報導(中央社)|用眨眼說故事 不是不會設計展看見身障者靈魂
-
2022-03-10媒體報導(聯合報)|用眨眼說故事 「不是不會設計展」看見身障者靈魂
-
2022-03-05媒體報導(鏡週刊)|「不是不會設計展」線上登場 最新眼控科技讓身障朋友繪出無限可能
-
2022-03-04媒體報導(自由時報)|「不是不會設計展」3月登場 身障朋友藉眼控科技繪出創意新視界
-
2022-03-03不是不會設計展|線上展覽
-
2022-03-01實體出版|《療癒的四季》&《跳上火車,看見台灣的時光流轉》
-
2022-02-28身障文創平台建置
-
2022-02-18《療癒的四季》眼控創作繪本 × 職能治療師 施尚汶
-
2022-02-10《跳上火車,看見台灣的時光流轉》眼控創作雜誌 × 百軒廣告團隊
-
2021-12-23專訪文章|不是不會設計展-雜誌組學員心得分享
-
2021-12-16專訪文章|不是不會設計展-繪本組學員心得分享
-
2021-12-14專訪文章|不是不會設計展-眼控設計如何教?
-
2021-12-10眼動工作坊|成果影片【不是不會設計展】
-
2021-11-19眼動設計工作坊 16 場
-
2021-09-30身障眼動設計師招募說明會
-
2021-09-17審查中
-
2021-09-15眼動工作坊招生影片【重新設計人生劇本,眼控設計工作坊學員招募中!】
-
2021-07-31完成田野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