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生活 促進平等 永續城鄉

文化部〔社會創新〕友雞美學心生活

串門子社會設計 發起

文化部〔社會創新〕友雞美學心生活
已結束
0 人關注

提案緣由

為解決原鄉部落文化斷裂、照顧量能不足、環境永續、經濟不佳等問題,串門子社會設計自2018年與在地組織合作推動部落長照服務。培育部落族人成為長照工作人員,為發展多元收入及生活型態,我們從部落文化脈絡出發,與耆老、居民及團體組織,設計《友雞美學心生活》。透過族人共同飼養母雞與收購雞蛋,創造多元的斜槓務農生活。族人可以在水果採收旺季時投入農務工作,閒暇時期則可以投入日常的養雞生活。因為養雞,讓部落的養雞文化有了新的形象,也有了新的年輕人回到部落,透過創新的服務設計,讓沉寂許久的部落有了新的生機與美意。

    部落的養雞文化歷史悠久,過往因為缺乏友善飼養經驗,母雞容易因為疾病折損,雞舍也給人衛生不佳的印象。本計畫採用放牧式友善飼養,採用在地非基改飼料及富含蛋白質的黑水虻作為飼料來源。雞舍的臭味不見了!也因為培養黑水虻需要廚餘,部落的廚餘也大幅減少。環境改善了,養雞所生產的雞蛋也增加了族人的收入。

    體力好的人就多養一點,從50隻到上百隻母雞皆有之,年紀較大的族人雖飼養數量不多,但也因為有了母雞的陪伴,身心健康都提升不少。我們發現,因為部落多了許多人養雞,創造了新的生活目標。紛紛討論可以摘什麼野菜為母雞加菜?母雞生病了可以怎麼照顧?甚至我們還舉辦了第一屆的母雞賽跑比賽。這是第一次,大家親眼見證,原來母雞不僅會認人!還會賽跑!因為人與動物的互動改變了,也為部落帶來新的生機。

    部落無臭友善的養雞方式傳開,開始有人想來參觀、想買雞蛋。我們結合部落原有的天然觀光資源,辦理文化尋根小旅行。也改造了大家原始樸拙的雞舍,嘗試著用天然植物作為雞蛋的包材,用雞蛋入菜,開發創新的五感美學方案,讓民眾的體驗更加豐富。

    因為養雞,不僅族人增加收入、動物友善、環境永續,為產業與人文賦予新生,共創永續行動,捲動部落,加深族人對部落的認同感,更期待透過行實踐部落人文關懷與在地特色,為部落創造永續自主營運的模式。

需求區域

台中市和平區大安溪沿岸部落優先

專案規劃

建立在過去一年多的推動下,我們與大安溪沿岸部落的伯拉罕長照基地合作,建立了1處社區雞舍,共同與7位長者飼養230隻雞,許多族人因為養雞,創造了晚年生活的重心與收入來源,還有不少人慕名而來,到雞舍走走看看,也採購雞蛋,部落對外有了新的文化交流。因著這些從養雞開始的改變,我們開始與族人討論,這些生活的改變,如何永續運作?如何使我們周遭的生活更好?效益如何擴及其他族人?

回顧過去兩年的發展,第一階段是從部落長照發展了友雞生活的亮點議題,用意是讓部落不僅擁有照顧能量,也有生機,第二階段我們我也想透過此次計畫,凝聚部落更多社區意識,促進互助及經濟價值。於是我們提出了實驗部落的概念—《部落美術館》。

帶領族人討論我們的部落環境:「如果部落變成這樣,我想永遠住在這裡」,邀請3處部落、超過70位族人響應,部落有哪些你喜歡的地方?可以改變的地方?怎麼改變?

於是族人開始提出對於部落的美好想像,有人提出學區內的棒球隊成績卓越,同感光榮,也有人說:「路燈不亮,晚上危險。」這是對於夜歸族人的貼心;還有人說:「公車候車亭沒有椅子,等公車的時候腳很痠。」如果說人就是最美的風景,那大家共同投入部落公共事務的信念改變,就像是號召了一群人的參與式研究。從公車亭、路燈到族人共同養雞的友雞伴農場,我們挽起袖子,讓整個部落煥然一新,就像一座部落美術館。與其說是一間部落美術館,倒不如想成這是一座館藏豐富的生態博物館,只不過館藏是紀錄了人們珍惜土地的善意、享受生活的雅致情趣、為了部落事務付出互助的過程。

 

這座美術館—以伯拉罕PLAHAN的社區照顧為出發點,發展出地方創生的元素與文化創造。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美景,願意投入的族人成了素人藝術家,融合自然地景與人文風貌的改造,就像在創作美術館的一件件作品。我們從養雞這件顛覆刻板印象的事開始,有人是部落美術館的藝術家,將來也有人將成為部落美術館的導覽引路人,回憶會一直更新,部落的美好也會持續累積,部落美術館永遠展出最珍貴的館藏,共生共榮。

  • 專案持續更新中

發起單位:串門子社會設計

單位身份:社會創新組織

專案負責人:黃珮婷

專案期間:2020-09-22 - 2021-06-30

聯絡方式:邵筱潔 0934062056

  • 專案持續更新中

發起單位:串門子社會設計

單位身份:社會創新組織

專案負責人:黃珮婷

專案期間:2020-09-22 - 2021-06-30

聯絡方式:邵筱潔 093406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