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城鄉 夥伴關係

2025 Tic100 永續食農綠色餐桌

加家食堂 發起

2025 Tic100 永續食農綠色餐桌

提案緣由

根據統計資料,臺灣每年約有 384萬噸的食物被浪費,平均每位國民每年浪費 170公斤的食物。這些浪費的食物主要發生在消費端,包括家庭、餐廳和市場。食物浪費的原因包括購買過量、儲存不當以及對食物外觀的苛求。食物浪費不僅浪費資源,還對環境造成負擔,例如未被消費的食物進入垃圾掩埋場後會產生溫室氣體。此外,臺灣食物浪費量在亞洲地區排名靠前,顯示出需要更多的行動來改善這一問題。

 

在全球環境危機日益加劇的情況下,一次性垃圾以及農業生態問題成為了亟需解決的挑戰。在食品生產與消費的環節中,對於永續發展的理念愈加受到重視。透過推動永續食農綠色餐桌行動,我們希望能將「食農教育」與「永續環保飲食」及「行動廚房」結合,推動健康友善環境的飲食教育及減少垃圾廚餘惜食生活方式,有助改善臺灣食物浪費,並促進地方農漁牧產業與社區間良性循環。

需求區域

花蓮縣

專案規劃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定義,食物浪費(Food Waste)通常發生在消費端,包括未被使用或被丟棄的可食用食物。在臺灣,這些浪費的食物往往源於過度消費、錯誤儲存或是對烹飪料理的知識不足。隨著食農法通過及永續發展議題興起,食農教育逐漸成為提升公民環保意識的重要途徑。本計畫旨在透過「綠色餐桌行動」,結合在地農業資源,推動健康飲食與環保理念,並打造具永續性且可複製商業模式。

我們規劃具體三年目標為:
1.推廣惜食零剩飲食生活,以「私廚料理活動、飲食保健教育、食物知能理解」,倡導零剩食(全食材應用)烹飪與循環餐具延伸使用,提升永續意識,有效降低
一次性塑膠垃圾量產生及減低家庭廚餘量20%。

2.創新低碳飲食健康思維,提倡臺灣當季食材創意應用,縮短食材供應鏈,支持地方農漁牧產業,產地到餐桌,挖掘花蓮地區低加工高營養價值食物使用(例如油芒、肉桂、刺蔥等),提升消費者低碳足跡採購意識,滿足餐飲需求促進健康飲食,幫助花蓮農業實質地產地消。

3.建構區域綠色廚房永續體驗,以行動餐車結合產地場域建立綠色行動廚房,讓永續食農理念可以以花蓮為基礎走出花蓮,串聯其它縣市私廚社群,將飲食教育作為烹飪料理基礎,創作配搭輔助教案教具,食農教育轉化為可經營的商業模式及食育觀光,促進知識共享及資源交流,創建共榮共好經濟。

行動方式:

(一)2025-2027計畫時程


(二)解決方法
1.無框架食農:於本店內不定期開設食農料理教學,打破單一主題與戶外限制合作,食農教育不再侷限只能到一塊田或果園一種食物知識。實體店面提供品味無菜單料理,從餐桌即席解說食物營養組成、料理烹調精神概念,在味蕾滿足之中潛移默化推廣永續食農惜食文化。

2.食物創新設計:以廚德良知為基石,本計畫主要產品服務為無菜單料理、私廚外燴及特色餐盒,與地方小農建立合作,80%使用花蓮在地食材,減少化學品生態破壞,綠色餐桌全新視覺與體驗,創意重新設計食材應用與永續餐桌形式。發展「循環餐盒包裝」,重複使用容器減少飲食垃圾。零剩食全食材應用,例如有機蔬菜沙拉、紅蘿蔔從皮到果三吃、黑潮海魚骨肉多用途料理。亦或即期格外品轉換綠色菜單,最大化食材利用率至少使用90%。

3.行動食農餐車:串聯花蓮環境場域與當地農漁業合作,建構具食農教育與全循環餐具私廚外燴及周邊體驗活動成為永續旅遊方式,目前已有豐濱鄉磯崎部落、瑞穗、壽豐等,移動餐車走入部落社區,與消費者形成食農交流,理解食物來源與生產過程。融合動靜態五感體驗參與形式,針對不同客群需求,提供多樣化參與方式,提升計畫的可接受度與影響力。

 

(三)行銷模式
1.B2C社群媒體:正向積極維運社群媒體帳號,定期分享在地食材故事及食農理念,吸引目標客群,目前FB粉絲專已有3036追蹤數,GOOGLE商家評價為4.7星。顯示我們的餐飲服務與口味水準已受消費者肯定。每個月搜尋瀏覽數約為10萬人,我們將善用GOOGLE商家與地圖工具、FB粉絲專頁、IG等不同工具,提高黏著度和廣宣效果,使用加家食堂品牌力來作為本計畫行銷底蘊實力。

 

2.B2B工商團體鏈結:加家團隊已是經濟部社會創新平台SDGS夥伴(11永續城鄉、17夥伴關係)、環境部淨零綠生活環保餐廳認證的一員,除了善用平台進行刊登與曝光吸引客群外,我們預計也將針對坊間商務平台單位、工商協會等進行B2B提案,甚至能夠根據公司行號福委會的需求主題來客製化服務內容,推廣促動團體導客獲利轉換。

3.品牌認證與合作:積極讓團隊於永續食安方面取得認證(GHP優等),於公部門中爭取曝光,並與花蓮各地方農業相關公部門合作食農教學(光豐農會、玉溪農會、吉安農會等),並與社會企業合作公益性質創新食農教育或販售勸募活動。

 

(四)商業與獲利模式

本團隊積極建構環保、符合個別需求不增加額外浪費之永續商業模式,主打客製化、團體量預約制,試圖在後疫情時代與地震後的花蓮尋找新機會,讓永續議題也必須結合商業契機,營運商業模式如下:


 

可行性分析:
花蓮得天獨厚好山水,農漁牧物產豐饒,「以人為本、以味為趣」,目前現有綠色永續餐飲服務(無菜單料理、私廚外燴、循環餐盒、食農教育)以投入市場驗證中,餐飲類別之營收累積持續成長且累積GOOGLE評價4.7星,活潑五感體驗食農教學
已與縣府農業處、家庭教育中心、各鄉鎮農會、學校團體…等累積許多合作經驗,具體推廣人數已超過1500人次,近三年合作如下:

2025 花蓮縣光豐農會『慢遊箭筍趣』食農推廣策畫展演

2024 臺北國際食品產、茶咖啡食品展『花蓮館』在地食材展演

2024 花蓮縣家庭教育中心『原民野菜』課程教學

2024 台東縣關山農會『洛神食農教育』親子課程

2024 花蓮縣光豐農會『家政班食農料理研習』

2024 花蓮縣農業處食農影片創作料理(吉安南華芋海鮮羹)

2024 花蓮縣政府產業見學『有趣環保行旅』、『生活ESG味覺行旅』策畫執行

2024 花蓮縣光豐農會『漫遊箭筍趣』系列活動展演教學

2024 台灣兒童食育協會『食魚見學-飛魚、鬼頭刀魚生態行旅』策畫教學

2024 農糧署『國產苦茶油多元行銷推廣計畫』創意料理展演

2023 花蓮縣玉里鎮春日國小健康飲食推廣教學

 

2024年本團隊則以吉安四寶農特產(韭菜、米、龍鬚菜、芋頭)結合山海元素創新設計「吉安飽寶盒」循環餐盒,從全國293個作品中脫穎而出,勇奪2024經濟部商業發展屬特色盒餐節十大精選。足證綠色餐飲專業食農料理廚藝超群,以小博大在震災期間尊榮鼓勵農友們殷勤耕作,帶來產業正能量並且達到尊榮農友敦厚之情,吉安鄉長、吉安農會主管亦在獲獎後紛紛前來拜訪分享喜悅。我們更進一步以循環餐盒提案「友好環食-創建預約制循環餐盒回收機制」,獲得2023年經濟部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地方型SBIR)通過補助,三年來已為花蓮省下約6000個一次性餐具垃圾。預約後而備貨客製,有效降低食物浪費耗損及廚餘量至少50%,同時直接倡導執行環保雙向機制,訂購循環餐盒不提供筷子,消費者務必自備餐具,逐漸引導民眾養成自帶環保餐具習慣,並且持續進行中,本計畫亦將會是符合綠色永續飲食趨勢。

 

 

關鍵核心技術:本團隊具有專業餐飲溫控烹飪技術、食育講師認證、環保餐飲相關認證,食農教育規劃設計與永續經營管理能力共同發揮創新營運量能。

 

挑戰評估:

本團隊位處後山花蓮,走過疫情後接著0403地震,天然災害與不可抗力因素,導致花蓮聯外交通因素人口商業市場蕭條,可謂本計畫遇見稍大挑戰,外地客源持續短少。花蓮縣政府以「全民淨零生活轉型行動」和「新淨零旅遊城市」兩大核心,推動2025年為花蓮零碳元年,積極引導縣內相關產業朝向與環境永續共好方向邁進;原本就以深耕縣內在地客群的我們深信危機也會是轉機,公部門縣府觀光策略定位為「有機農業」、「有機生活」、「有機觀光」,與本團隊「綠色餐飲」、「食農永續」、「環保惜食」運作方向性符合,團隊品牌永續實力,將堅毅朝向既定進程持續深化永續食農綠色餐桌行動。

簡易財務分析:

 

 

 

 

 

 

 

 

 

 

 

 

 

 

 

 

 

 

 

 

 

 

 

  • 專案持續更新中

發起單位:加家食堂

單位身份:社會創新組織

專案負責人:李喬毓

專案期間:2025-05-03 - 2026-05-03

聯絡方式:李喬毓 03-833-3531

  • 專案持續更新中

發起單位:加家食堂

單位身份:社會創新組織

專案負責人:李喬毓

專案期間:2025-05-03 - 2026-05-03

聯絡方式:李喬毓 03-833-3531

Close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