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TiC100 農業格外品——美好重生
由 慢享團隊 發起

提案緣由
🌱 慢享計畫|用被遺忘的果實,撐起台灣農業的未來
在台灣的天間,經常可以看到許多完好卻被遺棄的蔬果。它們不過是長得歪了一點、大小不均,卻因此被稱作「格外品」,市場不要、消費者不熟悉、農民只能無奈丟棄。根據農業部與我們團隊在雲嘉南地區的實地調查,友善耕作農民的格外品產出佔總收成的四成,卻有九成農民無法有效處理這些作物,只能視為廢棄物。
這些被遺棄的果實,其實是台灣農業困境的縮影。在勞力短缺、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農民不僅承擔格外品的額外處理成本,還面臨市場排擠與環境負擔。而這一切,正是我們啟動「慢享計畫」的初衷。
我們希望透過創新的商業模式,把這些格外品「變廢為寶」。從選品、加工到行銷銷售,我們攜手小農、在地代工廠與餐飲品牌,共同研發一系列產品,讓這些不完美的作物,重新走進人們的餐桌。計畫初期,我們將以格外水果為核心,設計飲品原料、輕食點心、調理餐品等,並於市集、咖啡廳及飲料品牌展開通路合作。不只是減少浪費,而是讓每一份農產發揮最大價值,重建農民的尊嚴與收入。
🌱 慢享計畫|翻轉格外品命運,讓永續從餐桌發芽
在日本,格外品已透過產銷合作社與消費者教育,成為推廣「真食物」文化的重要力量;而在台灣,這樣的轉變才剛起步。因應外食人口成長與健康飲食的興起,我們相信:與其等待體制改變,不如從市場創新開始。
慢享團隊走進田野,聆聽農民的需求,也理解消費者對食材來源的在意。我們將格外品再創造為有故事、價值的產品,讓每一位支持者都能真正參與這場改變的行動。這是一場農業與社會的雙向修復,是從餐桌開始的永續革命。
邀請你一起,支持這個源自土地的行動。讓被遺忘的果實,不再只是過剩的負擔,而是台灣農業翻轉的希望種子。
我們的行動,不只是農業創新,更是永續社會的實踐。這樣的轉化,讓農業成為具韌性且有經濟潛力的產業,並對應聯合國三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
-
實現糧食安全與永續農業,改善農民生活(SDG 2)
-
強化城鄉聯繫,促進地方產業共好(SDG 11)
-
減少食物浪費與資源耗損,建立循環經濟(SDG 12)
🌱 計畫核心|讓不完美的果實,成為完美的改變
在台灣,每年有近四成的農產品因外觀不符市場標準被視為格外品,其中九成農民不知如何有效利用,只能任其浪費。「慢享團隊」致力成為格外品到餐桌的橋樑,透過友善農法與在地合作,將這些被忽略的作物重新轉化為有價值的加工產品,讓農民的產能被最大化利用,提升收入與尊嚴。我們整合農業端與市場需求,開發兼具美味與永續理念的輕食與飲品原料,進入市集、咖啡廳與品牌通路,從源頭減少浪費,為市場創造新選擇。這不只是農業的轉型,更是環境永續與社會影響力的實踐。我們期待透過這項行動,號召更多支持者一同參與,讓每一顆不完美的果實都能擁有被珍惜的價值。邀請你加入我們,共同推動農業再生,讓永續從田裡真正發芽。
需求區域
🌱 落地區域與擴展策略|打造在地示範,推動全台農業循環網絡
慢享團隊的初步落地與發展區域以雲林、嘉義與台南(簡稱雲嘉南地區)為主要需求區域。此區為台灣重要的農業產區之一,友善種植風氣興盛,且具備高度的農業生產能量與在地農民合作意願。根據團隊田野調查與農業部資料,該區格外品產生量平均佔總收成的約40%,且農民普遍反映缺乏合適的加工與銷售管道,導致格外品處理成為負擔與成本壓力來源。
此外,雲嘉南地區已有逐漸形成的在地品牌與農產加工技術基礎,加上物流條件與通路鏈結相對完整,具備建立初期產銷模型的可行性。當地市場對於農產創新商品、健康飲食、及支持在地的接受度也不斷提升,使其成為團隊優先實踐格外品再生利用與通路布局的理想場域。
團隊未來將以此區作為示範據點,逐步擴展至其他農產重鎮,如彰化、屏東與花東地區,形成具規模與影響力的永續農業再利用網絡,進而推動全台農業循環經濟發展。
專案規劃
🌱 計畫目標|農業再生力
慢享團隊致力於解決台灣友善農業中格外品(外觀不佳但品質優良農作物)滯銷問題,以推動食物不浪費與農業永續為核心。透過三大策略:「產品再設計」、「社群倡議」、「永續通路」,串聯小農、消費者與企業,打造兼具社會影響力與商業價值的循環經濟模式。本計畫將在三年內建構穩健的格外品轉製系統,導入創新行銷與營收模式,擴展合作餐飲與零售通路,並逐步提升消費者對格外品價值的認知與接受度。
🌱 計畫行動方式|遺珠上桌,讓日常不平凡
慢享團隊的三年目標與行動策略,將從「解決格外品浪費問題」出發,逐步建構一套兼具社會影響力與經濟可行性的永續商業模式。我們將透過下列階段性目標與具體行動,實現品牌願景:
在第一年,我們將專注於建立與小農之間穩定且互信的合作機制,並開發出首款以格外品為基礎的加工商品,正式推出慢享品牌,開啟「不完美也值得被看見」的倡議。接下來的第二年,我們將擴展合作農戶與銷售通路,深化品牌辨識度,並導入訂閱制服務與教育性包裝設計,讓消費者更容易理解格外品背後的價值與故事。第三年則是放大影響力的關鍵期,我們計畫進入企業市場,串聯CSR資源,並攜手學校、餐廳與生活品牌共同推動食農教育與減碳倡議,逐步構築一個兼具社會責任與經濟效益的循環體系。
-
第一年:建立基礎與推出首波產品
-
建立與小農的信任合作機制,針對格外品進行盤點與分類。
-
在地夥伴進行共創試作,開發至少1款具有市場潛力的加工商品(如果乾、果醬、調味料等)。
-
建立「慢享」品牌初步識別與理念,展開社群倡議行動,發表品牌主張「不完美,也值得被珍惜」。
-
市集與網路平台試營運,初步建立忠實顧客群與回饋機制。
-
-
第二年:擴展產與強化品牌
-
擴大格外品合作農戶數與穩定原料來源,導入訂閱制模式,提升回購與產品多樣性。
-
第二款以上的常態性商品與季節限定款,結合農產品產期推動「四季食材生活提案」。
-
發展多元銷售通路,包括電商、文創通路、永續選品平台與友善餐飲空間。
-
將食材故事與農業教育納入產品設計中,進行更深度的消費者溝通,增強品牌辨識度與社會連結。
-
-
第三年:深化影響力與擴大合作網絡
-
企業CSR部門合作,開發永續禮盒與定制商品,將品牌推廣至企業客戶。
-
結合學校單位、地方創生團隊與永續餐廳,推動食農教育課程與社會參與計畫。
-
建立農業剩食再製SOP,作為未來複製擴展的基礎,準備進行跨縣市合作或授權模式。
-
建立慢享共好平台,邀請更多品牌與設計師加入,打造一個關於剩食美學與永續生活的交流社群。
-
🌱 行動到永續|策略規劃與商業模式
我們將以一年四季為節奏,結合台灣在地農作特色,開展產品研發、品牌打造與市場推進三軌並行的策略。初期透過小規模試作與在地共創,找出最適合再製的格外品品項,並將其轉化為具有視覺與情感訴求的生活商品。品牌行銷將聚焦於「土地故事與人情溫度」,透過社群媒體、倡議活動與影響力合作擴散理念;而營收模式則兼顧個人消費者與企業客戶,包括產品銷售、訂閱制與永續禮盒服務,讓善意不只是選擇,更是一種日常。
-
第1季:產品開發與試作、初期小農訪談與合作建立。
-
第2–3季:品牌定位與視覺設計、第一款產品上市
-
第4季:初步銷售測試與通路接洽、策劃倡議活動。
🌱 行動到永續|解決方式及行銷模式
-
價值再定義:將格外品透過加工創造新價值與消費者認同。
-
產地直連:建立農友合作機制,透過合理價格收購格外品,穩定農民收入。
-
教育倡議:以線上內容與實體活動推動「食物不浪費」觀念。
行銷模式
-
影響力合作:與KOL、永續品牌或環保團體合作推廣。
-
故事行銷:強調小農與土地的連結,創造消費者情感認同。
-
社群經營:經營Instagram/Facebook/LINE社群,培養忠實支持者
商業與獲利模式
-
B2C:販售格外品加工商品(果乾、醬料、飲品)。
-
B2B:企業客製合作(CSR禮盒、綠色會議包)。
-
平台訂閱:季節性農產品組合包或體驗盒,每月出貨,建立穩定現金流。
🌱 可行性分析|關鍵核心技術、挑戰評估、簡易財務分析
我們的核心技術在於將農業剩餘資源進行創意加工,並透過透明溯源與設計語言重新詮釋產品價值。農作物再製過程中,我們結合乾燥、醃漬與低溫熟成等保存技術,保留風味與營養,也讓每一批食材皆能展現不同季節的個性。挑戰雖然存在,包含消費者對於「醜蔬果」的認知偏誤,以及原料穩定性的控管壓力,但我們將透過教育倡議、品牌信任與生產流程規範化逐步化解。第一年度的預估投入為80萬元,目標銷售超過3,000組產品,營收達百萬元規模,並在第三年達到自給自足的營運轉折點。
關鍵核心技術
-
食材再製技術:透過低溫乾燥、發酵或調味技術保留風味與營養。
-
供應鏈管理:導入預約式收購、預購制度,降低存貨與浪費風險。
-
數據追蹤與故事設計:將產品包裝與QR code結合,建立透明信任。
挑戰評估
-
消費者偏見:部分消費者對「醜蔬果」有誤解,須透過設計與教育翻轉觀感。
-
原料穩定度:需與農友建立穩定供應機制,避免供貨不均。
-
通路競爭:需強化品牌差異化與價值主張,建立忠誠支持社群。
簡易財務分析(第一年預估)
-
初期投入資本:約 NT$ 500,000(含設備、包裝設計、生產試作)。
-
營收目標:第一年銷售 3,000 組產品,每組平均售價 NT$ 350,預估營收 NT$ 1,050,000。
-
損益預估:以保守估計毛利率30%計算,第一年可達基本損益平衡。
-
專案持續更新中
-
2025-05-07案件正式審查通過
-
2025-05-07審查中
發起單位:慢享團隊
單位身份:公民
專案負責人:KUAN
專案期間:2025-05-03 - 2026-05-03
聯絡方式:KUAN 0975977958
相關連結:
-
專案持續更新中
-
2025-05-07案件正式審查通過
-
2025-05-07審查中
發起單位:慢享團隊
單位身份:公民
專案負責人:KUAN
專案期間:2025-05-03 - 2026-05-03
聯絡方式:KUAN 0975977958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