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耕食代—永續綠生活實踐家+社群鏈結發展計畫
由 共耕食代 發起
提案緣由
全球通貨膨漲、生活成本危機、貿易戰,以及氣候變遷威脅的壓力越來越大,全球暖化升溫攝氏 1.5 度等,都可能加速未來 10 年出現並加劇經濟、社會與環境面向的風險,同時疫情加速新貧庸時代來襲,原物料、土地、人力成本變高,企業獲利低,低利率、低薪甚至微薪,讓更多人墜入「M型貧庸」的黑洞,職場結構改變,引發青年勞工集體焦慮的共感。
都市農耕的推動無疑是一劑綠色療癒處方箋,除了享受栽培樂趣外,花草的姿態與生機,可增強愉悅感,紓解緊張壓抑的生活情緒,將收成作物全利用於永續餐桌及自製日常生活用品,將有助形成社區社群良善循環的互助支持網絡。
因此共耕食代策劃『永續綠生活實踐家+社群鏈結發展計畫』若能以食農教育推廣餐桌在地食文化,復育都市常見野菜,同時支持友善耕作的在地小農,好食材全利用剩食加工循環再生,居家廚餘堆肥成沃土,串聯起社群循環經濟,人人都可以成為永續綠生活實踐家,將有助於環境的永續循環。
需求區域
今年度以台北內湖東區社福園區銀髮服務新創活力中心為實驗與實踐場域,透過培育工作坊計畫凝聚核心社群團隊,盤點區域資源人力,逐步形成互助合作的都市農耕推廣組織,以半X半農形成互助支援網絡。計畫推廣區域包含:閒置空地、畸零地、都市綠屋頂與陽台。
食農社群培育中心:105台北市松山區富錦街581巷20號
專案規劃
一。計畫目標:
共耕食代於2022年進一步在都市農耕社群經營基礎上籌劃『餃子聚樂部—小型農食加工培力工作坊』及『零工合作經濟論壇』、協助育兒婦女、中高齡退休者、斜槓外包族群、微型公司發展零工合作經濟,以因應時局增加育兒婦女業外兼職收入,以合作共創影響力。
2023年我們有感於環境時局諸多風險,進而策動『共耕食代—永續綠生活實踐家+社群鏈結發展計畫』,短期因應局勢動盪,防範不可預期的天災人禍,提出相對應的行動解方,模擬非常時期的情境,推動『野地共生非常食』,『策劃都市野菜食農教案及復育行動』,期望能因應台北特殊地貌,防範糧食短期無法供應的可能,同時聯合核心夥伴師資群共同籌劃野菜復育推廣教案,培育推廣員,展開跨齡跨域的民間互助支援網絡,成立永續生活實踐社籌備會,邁向社企合作組織。
中遠程冀望發展都市食農教育社區據點師資教學品牌,以食農教育推廣台灣好物地產地銷,逐步串聯台灣在地產地到餐桌的產銷支持供應鏈,推廣剩食不浪費多元小型農食加工再利用,以社區團購支持在地友善耕作的小農好物,形成跨齡跨域的互助共好生活圈。
遠程冀望發展育成平台,成為中產新貧族的支持力量,以因應人生不可逆之變數在體制外以人為開放性和多元包容,建立都市農耕的互助生活支持網絡,推動半X半農的都市新生活文化,建立城鄉共好的產銷供應鏈,成為都市食農教育推廣品牌,推進社區支持友善小農、異業合作專業分工合作,建立品牌厚度與社會影響力。
二。行動方式:
初期以發展健全都市農耕互助合作組織為目標,分為兩部份進行,一是籌辦合作共識營,組織零工合作的永續生活實踐社,二是持續開發食農應用的手作坊與小型農食加工製品,匯聚眾人零散斜槓時間,形成完整小型加工產業鏈,逐步發展都農培育學苑,以共伴共學互助共好的形式與夥伴一起前行,持續辦理合作教育共識營,以共同願景目標,進而發展強韌的夥伴關係,形成彼此的生活互助支持網絡,冀望社群關係串連成為都市農耕支持系統,強化民間自主動能的協作能力,發揮鄰里相依、互助合作的團結精神,因應環境變革天災人禍時可以成為彼此協力互助共好的社群組織。並擬定四個執行目標:
目標1:辦理合作共識營,成立永續綠生活實踐社,匯聚同好共同前行,專業分工、各司其職,互助協力合作共創,發揮社會影響力。
目標2:協助育兒婦女與雙薪勞工家庭兼顧工作與生活,共伴共學增長彼此技藝,發展多元食農教案與小型手工業,建立互助協力的社會支援網絡,以社群力量營造共善共好共榮的發展。
目標3:以都市農耕推動永續循環綠生活,協助育兒婦女、中高齡、提供兼職斜槓外包的臨時工作,逐步發展個人品牌,形成零工中繼的培育站,促進社群共榮與生活幸福感的提升。以合作共創整合資源,發展多元創新價值永續循環商業模式,推動綠色療癒、植物全利用的多元加工,共創新世代互助共好的減法美學生活。
目標4:發展半X半農都市農耕社群支持系統,強化民間自主動能的協作能力。
共耕食代以都市農耕為核心議題社群並建立核心團隊成員組織合作社籌備會,發展食農教案,透過『推廣員培訓,推廣台北野菜與復育及加工應用課程,進而串連跨齡跨域的互助社群,同時協助育兒婦女發展工作與家庭平衡的兼職就業機會成為綠手作種子教師,推動都市農耕的多元應用,倡議『減法生活美學』發展『綠色永續生活圈』,跨域合作共創屬於新世代幸福平衡的生活,在社會實驗與實踐中找尋社會問題的解方,整合零工族群,以合作取代競爭,以分工合作取代單打獨鬥,串連起食農講師的零工產業鏈成為彼此的互助支持網絡,以共好為目標,與夥伴們共伴前行。
合作組織團隊完善後,推動都市集合式大樓綠生活社群營造服務,透過食農教育活動策畫,帶動小農產地到共享餐桌,推廣社區團購支持台灣在地農業,與食文化旅遊,帶動中南區食農消費與觀光,逐步串聯與擴散,由議題社群加乘互助廣納跨齡跨域的北區住民,以共同理念目標,推動『永續綠生活實踐家+』人人都可以是綠生活實踐者。
三。可行性分析:
我們期望推動半X半農的新生活思維,將有助解決都市勞工族的生活壓力,專業分工成為彼此互助支持網絡,同時以群眾力量建構綠色野地糧倉與食物地圖,將有助於動盪時代抵禦天災人禍的威脅,建立民間自主動員的生活支持系統,以永續循環實踐社群體共好的生活,以合作取代競爭共享成果。
『共耕食代—永續綠生活實踐家+計畫』將成立永續生活實踐社籌備會,今年度以銀髮服務新創活力中心(東區社福園區/舊潭美國小)台北市內湖區新明路22號3樓,為計劃執行主場域,推動台北野菜復育與非常食計畫,2024常駐地點於105台北市松山區富錦街581巷20號,籌備食農教室,預定年底或明年初正式啟用,作為以松山民生社區為核心,推動社區支持在地農業的推廣場域。
我們期望落地實踐共耕食代永續生活實踐家+計畫,邁向群體共好的合作,以零工合作經濟打造新世代勞工族群與微型企業互助共榮的新生活型態,匯聚支持友善農耕共同理念的夥伴們一起為社會問題找尋永續解方。一步一步擘畫與實際地實踐屬於我們高齡少子化世代一起互助共好的新生活想像。
四。社會效益:量化與質化效益
創新價值主張:
1. 倡議『減法生活美學』、『零剩食、零廢棄』、『地產地銷』的永續生活實踐家+。整合零工族群,以合作取代競爭以分工合作取代單打獨鬥,串連起零工產業鏈成為彼此的生活互助支持網絡,跨界共創屬於新世代幸福均衡的新生活。
2. 共耕共享,植物全利用,集結社群力量發展小型多元的家庭加工(食農加工與日用品加工),透過手作坊進行市場反饋測試,逐步發展特色天然商品,培育社群發展個人品牌,促進社群共榮的發展。食品加工即期品連結社福中心合作公益送餐或共享餐桌行動,實踐剩食不浪費,跨齡跨域共創互助共好的都市農耕社群聚落。
3. 培育農藝手作教師,於各社區據點推動糧倉計畫、小學小田園、里辦社區園圃等地合作,於共伴共學中提升技藝,由手作坊中發展逐步發展個人品牌,共同前行。異業合作,專業合作分工,開發零工合作系統與品牌銷售網。實踐半農半X的理想生活,成為零工微型企業的合作支持系統。
4. 運用都市農耕香草作物與剩食果皮再利用,發展小型食農加工品與多元日用品,維持社群基本生活需求,防禦高物價的生活壓力威脅,建立社群糧倉,於天災人禍時期可自主動員,形成互助支持的力量。
-
專案持續更新中
-
2023-05-24永續綠生活實踐家Let's GO暨合作共識營
-
2023-05-15案件正式審查通過
-
2023-05-15審查中
-
專案持續更新中
-
2023-05-24永續綠生活實踐家Let's GO暨合作共識營
-
2023-05-15案件正式審查通過
-
2023-05-15審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