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C100 「青農蔬果生產科技管理模式」計畫](https://si.taiwan.gov.tw/Files/Raise/20/d7ac81bc-9a00-4c1e-919e-f1349e96b915.png)
提案緣由
台灣高屏好水好地:誕生金鑽鳳梨的好滋味
台灣南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降雨量約2500公釐,常年氣溫大多28度C,溫暖宜人的氣候適合熱帶水果的生長,鳳梨、芭樂、蓮霧、芒果、荔枝等皆是高屏地區特產,更是放眼全球的台灣好作物。有機值高達4%的土壤,環境上的得天獨厚,由「水、陽光、空氣、土壤」四個缺一不可的元素,形成了金鑽鳳梨生長的寶地。無使用植物性賀爾蒙,不使用化學催熟,平均甜度高達18~19度。
青農回鄉的背後:產地面臨的問題
近年來,種植面積不斷增加,在既有的農民年齡逐漸增長,而回鄉的青農人數有限,面臨有田可種卻無足夠人力可管的情況,70公頃的鳳梨田,從第一塊田巡到最後一塊田,需耗時兩個月。
同時,農業是個看天吃飯的行業,一個好的農民靠大半輩子不斷累積對於天氣、土地、果實熟成時節的掌握:從雲層移動、氣溫氣壓的改變察覺氣象變化,以及憑藉對於作物生長性狀表現的觀察,便知後續要進行的農務方式,水分以及肥份的補給都依賴著大量的生產經驗。
在巡田人力與經驗均不足的情況下,甫進入農業的青農總是跌跌撞撞,中間如遇上異常高溫或寒害,往往來不及即時因應而導致農損,在全球氣候變遷的情況下,更是難以掌握。農業的起步本身就需要資產以及成本,也因如此,在還沒起步便虧損的青農故事在田間耳熟能詳,其背負的壓力更讓青年們再三卻步,對於農業的夢想也付諸東流。
光鮮亮麗卻鮮少人知:鳳梨外銷故事
鳳梨為我國重要外銷農作,依據農委會統計 102 年鳳梨種稙面積 9,797 公頃,產量 41 萬公噸,產值新臺幣 80 億元,產量與產值居果樹之冠。2015年時,台灣外銷鮮果鳳梨已達八億台幣,出口量達21,117噸,鳳梨同時也成為外銷第一的水果。台灣鳳梨在罐頭外銷產業沒落後,歷經內銷市場轉型,品種從罐頭鳳梨改為鮮食,更一舉成為了臺灣果品外銷第一,再度成為臺灣的驕傲。
水分以及日夜溫差的大量幅動,有助於風味以及糖分的積累,是幫助果品更為香甜可口的關鍵。臺灣雨量、氣溫多變的亞熱帶氣候,帶來了特殊風味、口感綿密、鮮甜多汁的冠軍鳳梨,品種技術都放眼全球的台灣鳳梨,卻有個潛在的危機。
在外銷市場中注重的是規格化,每份訂單都有固定的產期以及規格要求。臺灣的亞熱帶氣候在雨量、氣溫多變的情況下,無法精準的掌握產期以及相同規格。
然而鳳梨市場的競爭對手──長年氣溫穩定的東南亞地區國家,雖論品種、技術上,整體品質上並不如台灣鳳梨,但因為全年多雨高溫的氣候,能種植出大小固定且穩定出貨的鳳梨。而在競爭激烈的外銷市場中,若無法達到訂單的一致規格以及產期,便會失去許多機會。
高品質卻不穩定的臺灣鳳梨,在鮮果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上,便處於極大的危機之中。縱使擁有高品質的鳳梨,但在規格化以及產期預測的路上,更需要科技的導入。
需求區域
屏東縣高樹鄉以及高雄市大樹區等鳳梨主要產區,以期建立台灣我國南部地區鳳梨內外銷之氣候影響模式與田間管理重點。
若計畫執行成功,建立出南部地區標準鳳梨生產模式,即可擴大需求範圍至全台鳳梨產地,如南投縣民間鄉、台南市關廟區、嘉義縣民雄鄉等重點鳳梨產區,並修正氣候影響等環境變項,建立全國性的鳳梨氣候影響模式與田間管理重點。
專案規劃
本計畫將建立青農蔬果生產科技管理模式。
透過AI預測技術,建立大範圍產地環境數據,讓回鄉青農能跟著數據科學化的種植,降低回鄉務農的經驗門檻。並透過未來品規產量狀況與採收時程管理,幫助鳳梨外銷更能掌握出貨情況以及品規,期待幫助青農回鄉及臺灣鳳梨之外銷。
-
專案持續更新中
-
2020-12-17案件正式審查通過
-
2020-04-24審查中
-
專案持續更新中
-
2020-12-17案件正式審查通過
-
2020-04-24審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