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教育 工業創新 永續城鄉

文化部110〔社會創新〕澎湖白沙赤崁-美感循環創域計畫

由 C-Hub 成大創意基地 發起

文化部110〔社會創新〕澎湖白沙赤崁-美感循環創域計畫

提案緣由

本計畫的成型,來自於強烈的澎湖在地需求。

團隊經過與澎湖在地的互動,了解目前澎湖廢棄堆置的牡蠣,以及海岸線死亡的珊瑚碎屑所形成的沙砱淤積 (改變海岸線,致使潮間帶成為劣化棲地,影響旅遊安全,堆積量超過廢棄牡蠣殼的十倍)情形。這兩個漸漸地影響著在地社區的樣貌,期望找到解決之道。

由於 C-Hub 成大創意基地-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劉舜仁教授實驗室擁有循環設計育成經驗,以及材料開發的合作網絡,因此,為了更真實了解澎湖所面臨的問題,C-Hub 成大創意基地團隊前往澎湖進行田野考察,前往白沙鄉等四個社區拜訪,了解廢棄牡蠣殼堆置,海岸線沙砱淤積等問題。同時,在澎湖白沙赤崁社區勘察社區入口的公園,以及北海遊客中心附近的沙灘,了解其整體海岸狀況與動線的規劃。

 

大量棄置的蚵殼造成環境蚊蠅老鼠孳生,臭味也讓人避而遠之,蚵殻堆置情形儼然變成澎湖首要解決的課題。

 

白沙鄉因島上盛產白色沙砱和細砂,故稱為「白沙」。其材質、歷史、產業發展等是澎湖在地重要的文化符碼。現今,整個海岸線在氣候變遷與生態旅遊體驗衝擊之下,沙砱淤積日益嚴重,潮間帶遭受破壞,地景地貌變遷且生態棲地劣化,漁業資源也深受影響。

需求區域

本計畫主要場域為澎湖白沙鄉赤崁社區的美感循環推動,社區所面臨之主要問題如下:

1. 環境生態:廢棄堆置的牡蠣殼,海岸線淤積的沙砱。
2. 公共建設:缺少入口意象、社區與轉運站無連結。
3. 社區發展:過往農業菜宅沒落荒廢、漁業榮景不在逐漸蕭條。
4. 文化傳承:年輕人口流失,技藝無法傳承。

專案規劃

ㄧ、計畫執行

本計畫之獨特性在於由「社區真實問題發題」,尋找外部技術與跨域資源的導入,因此構成此計畫的執行架構。最大特色在於透過設計思考來進行赤崁社區共生共榮的社會創新,從「生態回復與環境教育」,以及「循環經濟綠色產業發展」的這兩個面向創造赤崁社區活化與其特色文化展現的可能提案。

本計畫的執行重點有二,硬體面在於「在地循環材料具體應用與組構實體的展示」,軟體面在於「社區入口公園設計規劃提案」的概念提出與模型展示。

 

二、 計畫目標

本計畫預計透過「設計思考工作坊」,導入新技術運用在地材料,滾動社區在地與跨域專業夥伴,共同投入社區改造之發想,在集體共創主動參與歷程中,規劃社區發展願景,產生具體行動方案。本計畫之具體目標包含有:

1. 滾動社區,發展活化社區之具體行動方案。
2. 挖掘文化符碼,協助社區規劃設計入口意象。
3. 促成新網絡,協助社區串連旅宿建立走踏路線。
4. 吸引年輕族群,設置共創基地推廣在地綠色文創。

 

三、 計畫架構

本計畫在推動方式上,其發展有四個階段,緣起於「社區利害關係人地號召」,在計畫團隊與在地夥伴連結後開始進入「外部資源與技術導入」階段;透過此計畫之資源投入,進行「社區發展藍圖與行動方案」階段;最後由在地企業、社區、組織等持續承接與協力合作進入「永續發展與推廣」階段。

在具體的執行策略上,本計畫透過規劃「設計思考工作坊」輔以「文史田調走踏」兩個具體行動來進行。

 

發起單位:C-Hub 成大創意基地

單位身份:公民

專案負責人:劉舜仁

專案期間:2021-07-28 - 2022-03-31

聯絡方式:葉碧玲/黃源森 06-2757575 #50238

發起單位:C-Hub 成大創意基地

單位身份:公民

專案負責人:劉舜仁

專案期間:2021-07-28 - 2022-03-31

聯絡方式:葉碧玲/黃源森 06-2757575 #50238

Close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