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電話:0282272293
電子信箱:info@hysontech.tw
公司地址:23553 新北市 中和區建一路176號5樓-3
英文名稱:Hyson Technology Inc.
組織類型:公司
負責人:邱禹韶
員工人數:12
成立時間:2018-03-06
統一編號:69327804
資本額:2500000
登記年度:2020
財務資訊:營利事業
盈餘預計投入社會使命:5%
接受政府補助占全年總營收:0%

{{(language == 'en' ? 'Social mission' : '社會使命' )}}

海盛科技致力於運用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技術解決社會議題、幫助人類社會與環境達到永續發展,團隊平均業界年資超過10年,擁有豐富的軟硬體研發、量產與市場布局經驗,所開發的養好魚智能水產養殖育成監控系統,以「看得到、量得到、控得到」為目標,讓漁民朋友們能夠隨時透過手機了解所養殖魚蝦在水下的成長狀況,並結合自動化設備,降低風險與勞力,翻轉養殖產業,為更多青年返鄉提供良好的工作機會,減緩漁村老化,在地生產、在地深耕、供給在地市場,達到養殖永續生產。

走趟魚市場,逛個漁港,甚至來一次浮潛,或許你多少都能感受到海洋資源銳減,幾乎各縣市都有漁村、水產養殖歷史悠久的台灣,隨著海洋資源受到氣候變遷、過度捕撈和海域污染等因素,過去十年間,台灣沿海漁穫量減少了23%,所捕獲的魚種類從120種減少至30種,75%的魚種從台灣魚貨中消失,魚類的數量與多樣性同時銳減,急需水產養殖來彌補捕撈量之不足,然而目前台灣養殖年產量佔總產量不到3成,長年停滯在30萬公噸,多年來難以突破,甚至台灣人自己吃的魚,7成都來自於進口,曾經的水產王國,在地的產量已無法滿足在地市場。

海盛科技相信數位化與智慧化是水產養殖產業升級的關鍵,藉由新科技的導入來節省勞力、降低風險、提高產量,有一天養魚會像養雞一樣的容易。

{{(language == 'en' ? 'Business' : '營運模式' )}}

環顧養殖產業,不難發現水產養殖屬於高勞力、高風險與高技術密集的產業,不同於其他容易觀察到生產物並能夠立即根據狀況反應處理的產業,養殖的魚蝦位於水下,天然環境條件上有著難以看到的難處,造成風險大幅增加,為了控制養殖風險,需大量人工定期觀察並量測魚蝦的成長資訊、是否生病、投藥是否有效果、計算所投放飼料之換肉率等相關工作,這些經常性的工作都需要耗費人工逐池進行取樣,一有閃失就可能會血本無歸,因此養殖產業的高勞力與高風險與也使得青年人望之卻步,不願意從事這樣高勞力沒有生活品質可言的產業,於是紛紛離開家鄉到都市找尋其他出入,最終形成台灣漁村普遍高齡化、人力成本逐年提高等問題,目前台灣從事漁業人口的平均年齡超過50歲,在不久的將來,養殖產業斷層將會越趨明顯,直接限制了養殖的年產量。

海盛科技所研發的養好魚育成監控管理系統,運用AI人工智慧與IoT物聯網技術以解決難以看到、難以量到、難以控到的養殖難題,讓漁民朋友們可以隨時隨地使用自己的手機或平板等行動裝置,迅速了解每一池所養殖的魚蝦在水下的生長狀況,並透過物聯網裝置與人工智慧的運算,自動取樣、記錄並統計魚蝦在水下成長的狀況,以報表和影像方式呈現,透過人工智慧客觀精準的分析統計,能夠避免因人為判斷取樣不足與經驗落差所造成的誤判,也可觀察魚蝦是否生病,或結合現場其他的設備自動化養殖人工日常作業,進一步控制養殖風險與勞力。

此系統可運用於淡海水養殖漁業、觀賞魚蝦養殖、目標生物復育與生態研究等與水下相關之產業,其功能包含:

(1) 自動辨識養殖魚蝦、錄影並監控魚蝦健康狀態
(2) 自動量測、記錄與統計魚蝦成長曲線與報表輸出
(3) 偵測魚蝦異常行為與自動警報系統
(4) 與其他養殖設備整合,如水質檢測設備、水車、地面微氣象站、工作船等
(5) 提供農漁業生產用ERP掌握您進出貨成本控制與出貨排程,最佳化您的產銷資源規劃
(6) 產銷整合、市場魚價預測,賣到最好的價格

相關產品服務包含模組販售、系統建置與維護、雲端智能分析、前後端整合服務等項目,更多產品細節與規格請至海盛科技官網查閱。

{{(language == 'en' ? 'Current status' : '現況與年度成果' )}}

海盛團隊包含AI物聯網工程師、行銷業務等平均超過10年業界年資,擁有豐富的軟硬體研發量產與市場布局經驗。2019年獲得聯發科技對我們與養殖戶合作的數位社會創新提案支持,推出全台第一個實測過的智能養殖影像監控雛形,藉此系統雛型整合漁民朋友的使用經驗,持續改善軟硬體並與雲嘉南高屏養殖企業合作在陸地與海上等不同場域進行做驗證,累積了許多智慧養殖案例,2022年進行模組化量產並在兩岸針對8種市場上價格較高但很難養殖的魚種,透過AI大數據分析來解析高價魚育成參數,提高育成率與換肉率,讓漁民也能養殖高價卻高風險魚種,提升養殖競爭力。2023年輸出中國市場並與東南亞歐美市場接洽以解決養殖共同面臨的難題,提高在地產量供給在地市場,達到養殖永續生產,取代捕撈減輕海洋資源負擔,以低碳、低耗水、低土地耗能的優質水產蛋白質,為緩解氣候變遷盡一份心力。

曾獲獎項:
- 2019 聯發科技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首獎
- 2019 文化部食農合作松冠軍
- 2020 法國YEI Start in France青創代表
- 2020 研華TiC100 社會創業競賽-社會創新獎
- 2020 經濟部創業歸故里創新創業競賽亞軍與數位應用獎
- 2020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AI in Taiwan黑客松競賽冠軍
- 2021 AI智慧應用服務最高榮譽所有門檻達成獎
- 2021 精誠資訊 AI for Society Good永續經濟發展獎
- 2021 農委會資料創新應用金獎
- 2021 數位時代未來創新商務 最佳產品創新獎
- 2021 經濟部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
- 2021 全球電子電機權威媒體 EE-Times精選台灣最值得投資的團隊
- 2021 亞太資通訊科技聯盟APICTA Award: 一般工業應用與AI技術項目雙銀牌
- 2022 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唯一獲獎的新創公司
- 2022 InnoVEX -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特別獎
- 2022 InnoVEX - 美國高通創新獎
- 2022 數位部AI產業實戰AIGO計畫特優
- 2022 數位部GO NEXT數位科技解決方案 金獎
- 2022 首屆新北企業精典獎
- 2022 全球電子電機權威媒體 EE-Times精選亞洲最值得投資的團隊
- 2023 台灣人工智慧協會AI Speaker Award特優

{{(language == 'en' ? 'Social influence' : '社會影響力呈現' )}}

我們希望達到的社會影響:

(1) 經濟層面
- 對成本: 藉自動化漁民日常工作,降低養殖成本
- 對風險: 可追溯可複製且保密的養殖經驗,降低養殖風險
- 對加值: 成長過程做產銷履歷加值,從生產走向銷售,活絡漁村經濟

(2) 生態層面
- 對魚兒: 非侵入非接觸式的魚群成長量測,不影響魚隻健康的生態科技
- 對環境: 藉由鏡頭觀察避免過度餵食減少飼料成本的同時做到環境保護、減低土地與海洋酸化

(3) 文化層面
- 對漁民: 完整保留台灣漁村養殖經驗,以利日後傳承
- 對漁村: 藉由科技以新方式在漁村生活,延續並再造魚村文化
- 對消費者: 記錄從魚苗到成魚的生長歷程,讓海島居民不止吃魚,更知道魚是怎麼被養大的

■ 量化效益:
在導入智能養好魚的自動化系統後,不但可降低養殖產業人力與飼料成本、更完整全面的經驗累積與養殖階段轉換之判斷、達到經驗傳承。此套系統在高價且高風險魚種養殖驗證下可自動化75%日常養殖工作、降低40%的風險並增加30%的產量,為漁民朋友們帶來穩定的工作成果。

■ 質化效益:
應用智能養好魚系統後,可以提高養殖產量(SDG #2)、降低從業門檻(SDG #8)並保護海洋環境(SDG #14),讓在地養殖永續供應在地市場,解決台灣人吃魚還需要大量進口問題,藉由新科技的導入,減輕養殖風險與勞力,讓更多青年得以入行返鄉,以養殖取代捕撈,並做智能養殖管理,降低飼料浪費與水質環境汙染,保育海洋資源。在台灣有超過4萬個從事養殖業的家庭能夠受惠,影響的養殖地橫跨19個縣市,為更多青年返鄉提供良好的工作機會,減緩漁村老化,在地生產與深耕、達到永續發展。此外在解決全球日漸嚴重的氣候變遷,如減少甲烷、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等議題上,水產養殖更提供了更為環保低耗能且低碳排放的蛋白質來源。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智庫HLPE (FAO High Level Panel of Experts on Food Security and Nutrition)分析比較全球經濟動物的平均飼料轉換率後結果顯示,水產養殖的水生動物比起豬牛雞禽的飼料換肉效率都更高,舉例來說、使牛隻增加1公斤體重平均需飼養8公斤飼料,因此飼料轉換率為8.0,而水產養殖的魚隻則平均為1.6,魚肉生產效率是牛肉的5倍、是豬肉的2.5倍且較雞肉少掉20%,水產動物養殖較陸地動物養殖需投入的資源較少卻可獲得較多的蛋白質,對環境相對友善,有助於達成聯合國在2050年有足夠的食物養活超過90億人口的目標,消除飢餓人口。此系統亦可應用至全球各地42個台灣大小的養殖地區,改變全球上千萬漁民的日常,同時為世界創造更友善氣候、減少碳排、保育海洋且永續的蛋白質供應。

養好魚水產養殖育成管理系統

建議售價:視案場狀況專案議價 元

淡海水養殖用水下監控攝影模組

建議售價:視案場大小計價 元

可攜式的物聯網養殖場控分析儀

建議售價:視養殖案場需求計價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