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 'en' ? 'Society for Nature and Humanity for Taitung' : '臺東縣自然與人文學會')}}
{{(language == 'en' ? 'Social mission' : '社會使命' )}}
綠島具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絢麗的黑潮海洋,以及鬼斧神工的海蝕地形,每年吸引數以萬計的遊客。為使綠島觀光永續發展,同時兼顧維護生態環境及保存在地文化價值,以經營利基市場為策略,發展獨特之體驗經濟型態,同時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以綠色、無痕旅遊的商業旅遊模式,降低環境衝擊,以達到兼顧環境、經濟、人文之永續觀光。體驗活動以低碳概念進行操作,並設計深度的主題體驗教育型產品,遊客透過觀察、學習、旅行,以學習者的角色,完成一趟體驗之旅。未來將以社會企業的商業模式,減緩綠島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以創造經濟和社會有效性。
{{(language == 'en' ? 'Business' : '營運模式' )}}

為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本會致力以環境永續發展及文化傳承為目標,合理運用綠島自然生態資源,發展兼具生態環境保護及在地文化特色產業;在文化方面, 有系統的規劃保留、傳承與發展,並有效轉化為產業化發展,同時結合綠色、無痕旅遊,規劃具獨特性,以及文化傳承意義的體驗式旅程,吸引訴求深度旅遊高品質、長期固定且顧客重遊率高的高端文化消費客群,形成旅遊市場的區隔,活絡在地文化特色產業,提高在地就業機會及產業升級,達到島嶼永續發展的目標。
綠島隨著觀光產業發展,產業型態 由三級的觀光服務業取代原有的農漁業,農漁業的沒落,也影響綠島文化景觀的改變。 因在地文化大部分來自於農漁業文化,傳統產業式微,在地文化也隨之消失。 因此,將以在地食材鰹魚及花生,結合飲食文化及傳統慶典, 製作食物特產 ,以增加文化價值,同時創造綠島在地就業機會及經濟效益。
{{(language == 'en' ? 'Current status' : '現況與年度成果' )}}

【組織成員】
(共4位具備環境教育人員認證、14位具備環境教育相關學經歷背景)
<理監事>
理事長: 1位
總幹事: 1位
執行秘書: 1位
理監事 :1 位
<正職人員>
專案管理人:5位
行銷推廣員:1位
文化傳承暨生態旅遊導覽推廣員:1位
商品開發生產員:1位
<兼職人員>
專業顧問 : 5位
兼職解說老師: 14位
【績優事蹟】
<低碳永續>
108 全球首例「旅行碳標籤認證」
(德國萊因技術監護股份有限公司 (TÜV Rheinland)第三方認證 (ISO14067)。)
109 交通部觀光局優良觀光產業及從事人員表揚-優良旅行業。
111 公舘村低碳永續家園銅牌獎
111 111年Let's Go Green淨零綠生活競賽
111 Action Taitung Award 永續關懷力獎項
112 Green Travel Seal (GTS) 國際永續旅遊標章認證
<環境教育>
11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第八屆國家環境教育優等
112 環境教育活動執行 : 464 場,5212人
112 永續旅遊-團體旅遊服務人次 : 282人
<風土食材伴手禮開發>
綠島海藻醬、綠島南魷醬、花生囍事(花生糖)、花生曲奇餅、魚露花生、綠島魚粽、辣到鰹叫(鰹魚辣醬)、鳳梨豆腐乳等8項產品。
【行銷推廣】
新加坡旅展
臺北食品展
高雄旅遊展
臺北商圈交流會
臺灣美食展
臺東慢食節
無印良品台東店- 海龜·歸海 | 永續旅遊策展
【媒體露出】
八大電視台 - 詹姆士出走料理 | 40萬人都吃不到的綠島特色料理
公視 - 青春咱a夢 | 島嶼見學 行踏大自然教室
熱青年- 永續旅遊專題 | 綠島限定!有錢也買不到的換工點心
公視 - 南部開獎 | 學者推永續環境慢步島旅 探訪綠島生態及歷史遺跡
三立都會台 -上山下海過一夜 | 綠島限定家常味
第8屆國家環境教育獎獲獎者績優事蹟影片-團體篇章
{{(language == 'en' ? 'Social influence' : '社會影響力呈現' )}}
本會在綠島深耕多年,一切的初心,都是以「人」作為出發點。期望透過永續的思維,打造安居樂業的台東。
綠島,是一座小島,許多生態人文議題容易被凸顯出來。然而,拉到世界的尺度,臺灣也是一座小島,因此綠島面臨的議題,也會是臺灣面臨全球化浪潮下的議題,唯有深化韌性的基礎、建構彈性即時的機制,方能落實永續發展的願景。因此,本計畫將綠島過往的成功經驗,跨域整合「成功」漁村資源,作為「島嶼見學」的場域,以「永續發展」為核心精神,依「經濟永續」、「環境永續」、「社會永續」三個面向,推動綠島成功等區域永續旅遊及環境友善,將過往深耕的經驗系統化,建構島嶼永續發展的圖像。
一、經濟永續
(一) 合理運用綠島、成功自然生態資源,保存及傳承傳統文化,培訓相關人才,並轉化為在地發展的能量,創造多元永續發展之模式。
(二) 以綠色旅遊、無痕旅遊的方式,發展對環境友善、降低環境衝擊的觀光模式,建議遊客環境保護的觀念和使命感。
(三) 合理運用海洋資源,發展兼具生態環境保護與遊憩活動的觀光模式,結合永續漁業的觀念,達到保育與高經濟價值觀光互利共生。
(四) 將綠島、成功納入一個系統,共同規劃、經營。在旅遊上達到淡季互補、旺季分流的效益。並增加遊程的彈性,減少因天氣取消的風險。生產上,更可以穩定一級原料的數量、成本。提升品管成效。
二、環境永續
(一) 長期監測生態棲地、並透過田野訪談,記錄在地知識。以維護生態多樣性,避免遭受人為破壞或受到觀光發展影響,同時推廣環境教育觀念。
(二) 推動「淨零綠生活」,從食、衣、住、行各面向著手,透過凝聚共識,教育推廣,經由行為改變,建構低碳商業模式,打造生活零廢棄島嶼氣息,邁向2050淨零排放。
(三) 推動自主減廢、環境教育及綠色低碳生活之觀念,以實際體驗、身體力行之方式,達到環境永續之目的。
三、社會永續
(一) 營造具備在地特色之海洋景觀意象,提升聚落環境景觀及生活環境之品質。
(二) 透過教育、推廣保存並傳承在地文化,藉由文化數位資料庫的建置,有效地推廣並使文化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