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電話:
單位對外聯絡人:
電子信箱:da785562255@gmail.com
公司地址:72045 臺南市 官田區大崎里33號
英文名稱:Taiwan Urban and Rural Arts and Agriculture Practice Association(TURPA)
組織總類:
組織類型:其他
行業別:
中類行業別:
負責人:陳延海
員工人數:6
成立時間:2019-07-05
統一編號:85562255
資本額:1000000
登記年度:2019
財務資訊:非營利事業
收入來源為商業行為:45%

{{(language == 'en' ? 'Social mission' : '社會使命' )}}

台灣當代的城鄉發展失衡,都市的高房價、物價擠壓青年的生存空間,卻有著將近60萬戶的閒置空間,約莫有30-50%的空屋位處於城鄉地帶。回看團隊駐村之臺南官田大崎聚落現況,全村目前戶籍人口數約431人,實則常住人口為200人左右。每年平均2-3位長輩仙逝,回流人口趕不上消逝人口。
簡言之,地方空間閒置,必然是城鄉極端發展下的結果。然而,如何以衛星城鄉之策略觀點,串連起地創團隊、公私部門資源,使其成為創意運營、宜居生活等賦能效益的重要資產,是團隊核心關注之使命課題。

我們認為,住居地方並不是逃遁與偏安一隅,反之地方的「鬆動」與「留白」,恰恰是積極的,對於社會生活創造的實踐場。

1.在地現況[人口外流、環境頹敗]
台灣城鄉發展不均導致傳統農鄉凋零,是台灣當前嚴峻且迫切的社會問題。臺南府城郊外的大崎聚落,位於官田,至今常住人口僅剩約200人,面臨著人口急速外流、老化的現況,如不加以作為,不久的將來,村落將難逃廢村的命運。

2.推動理念[設計翻轉、創意經營]
本會長期蹲點臺南大崎村,透由「場域活化」、「服務設計」與「社會設計」活化在地,推動社區永續遊程、培力青年駐村、活化頹敗環境、加值地方產業價值為宗旨, 希冀推展聚落翻轉運營的多元途徑。

3.發展願景[模式建構、方法推展]
透由大崎村之創生實踐及行動研究,確立在地翻轉運營的經驗途徑,將其方法策略推展,為台灣地方創生進程盡一份心力。

{{(language == 'en' ? 'Business' : '營運模式' )}}

營運模式

團隊以「空間服務創造」與「資源設計整合」之策略,透由「村落遊戲島」概念逐步實踐,致使臺南官田大崎聚落之閒置空間得以整合為具備農村趣味、空間美學、生活療癒及探索學習之「大崎村落創藝基地」品牌,自勉成為以「創意生活產業」型態推動地方創生的重要案例之一。
*團隊服務項目:
1.城鄉創意生活體驗接待服務:
提供B2C、B2B營隊規劃、遊程體驗、戶外教學及親子旅遊等服務。
2.城鄉空間活化暨策展整合服務:
提供老屋改造、活動策劃、社區設計等服務。

{{(language == 'en' ? 'Current status' : '現況與年度成果' )}}

一.2017年至2023年 推動在地創生之相關成果:

SDGS 4 【優質教育】
• 培力在地孩童15位。
• 培養都市孩童參與農村體驗學習人次約4500位。
• 協助社區募款百萬設計打造「在地兒童圖書館」(2015年/10月落成)。

SDGS 8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 培力青年駐村協助社區人數約60位。
• 創造青年投入地創工作專兼職人次20位。

SDGS 11 【永續城鄉】
• 改造活化15處廢墟場域,使生活品質及住居幸福感提升。
• 吸引遊客(親子客為最)至聚落體驗消費人數累積約17000人次。
• 連結臺南藝術大學師生及藝術資源投入社區,累積5個系所及3個社團合作。

SDGS 12 【責任消費及生產】
• 協助安全用藥小農銷售芒果約8300斤。
• 建立在地實體展售平台媒合小農、工藝家上架,共27位,達117樣產品。

二.獲獎紀錄
• 榮獲2023年 [建築園冶獎]公共建築景觀類
• 入圍2023年 [英國IPA遊戲權大獎]英國IPA協會主辦
• 獲選 2022年 文化部 【社區營造獎】青年行動獎
• 獲選 2021年 【建築園冶獎】社區文化景觀營造類
• 獲選 2021年 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 【社會永續獎】
• 獲選 2021年 TNL MEDIA GROUP 【未來大人物】
• 獲選 2021年 農委會水保局【優質農村體驗品質評鑑】

{{(language == 'en' ? 'Social influence' : '社會影響力呈現' )}}

大崎創生經驗的價值影響力特點,茲分述如下:

SDGS 4 【優質教育】
1.透由社區藝術參與陪伴在地孩童
本會透由藝術參與,遊程接待等機會,創造多種角色讓孩子參與,如協助研發體驗教具的小老師、活動接待的小助教、小導覽員等,透由深度的參與賦權,提升孩子的自我認同感。

2.挖掘聚落人文、環境打造青兒少體驗學習基地
農村生活從建築、產業、習俗、風土等,都隱含著獨特且珍貴的文化底蘊,透由藝術與設計力導入,改造廢墟、創作活動與課程,打造農鄉聚落為學習體驗場域,使傳統的生活場景亦可承載豐富的體驗學習效益。

SDGS 8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1.鏈結關係人口,創造青年工作機會。
本會駐點大崎社區,引介「關係人口」,推展文創觀光模式,善用聚落旁的臺南藝術大學資源,透由人力培訓機制,招募學生就近參與在地創生事務,達到工讀需求及在地活化運營之雙贏結果。

2.透由體驗服務設計,創造集客力帶動在地收益。
為地方創造可接待性服務,對接散客客群及觀光產業,使得食、住、遊、購、行等服務內容,得帶動在地物產、攤家、業者等之銷售提升與曝光。

SDGS 11 【永續城鄉】
1.透由頹敗環境活化,營造宜居生活環境。
透由服務設計,翻轉廢墟現況,創造接待主題空間,透由常態運營,同步提升在地住居環境品質。

2.活化空間採減法設計,保留並善用在地材料。
廢墟改造方案,皆以現況改建保留,減少廢棄物產生,並再利用閒置建築材料。

SDGS 12 【責任消費及生產】
1.與在地果農共同推廣安全用藥芒果生產模式。
大崎聚落以芒果為主要經濟作物,透由與安全用藥理念之農友產銷合作,推廣食安議題。

2.媒合議題關懷、永續生產理念者合作上架。
透由遊程接待,創造聚落集客力,媒合地方創生、社會關懷及永續生產之理念商家、農家,聯合線下行銷,互相加值帶動在地物產知名度,提升在地創生永續力。

營隊規劃、遊程體驗、戶外教學

建議售價:依內容差異 元

老屋改造、活動策劃、社區設計

建議售價:依內容差異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