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電話:02-77475234
電子信箱:kuoyi51@e-info.org.tw
公司地址:116 臺北市 文山區萬隆街38號
英文名稱: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組織類型:社團法人
負責人:陳建志
員工人數:50
成立時間:2001-05-19
統一編號:13527273
資本額:20000000
登記年度:2019
財務資訊:非營利事業
收入來源為商業行為:0%

{{(language == 'en' ? 'Social mission' : '社會使命' )}}

2022年全球各地頻傳極端氣候暴雨、森林野火、熱浪、洪災;2021年台灣遇上百年大旱,也經歷COVID-19的一次社區疫情爆發,讓大家認真思考什麼樣的生活形態才是值得追求的。而現實中的環境議題,並非單純的是非題,如何在鄰里間、國家社會和全球不同的層級做出決斷,需要持續對話、立即行動。環資於創立之初即期望以「環境信託」做為棲地保育途徑,並於2004年起,以生態工作假期作為先進的棲地管理策略,未來,環資將帶領更多的行動與改變,於過程中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建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並且在接下來的10年、20年或30年,匯集社會的力量,朝以下目標前進:

• 守護台灣3%棲地,維護生物多樣性
促成民間共同經營、管理生物多樣性棲地。我們希望這些棲地大小,可以佔台灣土地面積的3%,相當於4個台北市。這是為了在面臨更嚴苛的氣候挑戰時,還能讓生態系統繼續做人們的後盾,成為「台灣3%綠色奇蹟」。

• 促進台灣1/4人口關心環境、採取行動
我們認為資訊、關懷與參與是為台灣環境帶來改變的契機,在2000年創立「環境資訊網絡電子報」,透過傳遞環境資訊,喚醒關心身邊環境的意識,再進一步採取守護行動。我們將持續發揮專長,在傳遞環境資訊工作方面,要讓每個家庭,都有一位成員關心環境資訊,至少佔1/4的台灣閱聽人口。

{{(language == 'en' ? 'Business' : '營運模式' )}}

【收入來源】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收入來源為會費、捐款、專案收入及補助收入,主要募款對象分為個人及企業機構。個人募款方式有街頭募款、國內外線上捐款公益平台、手機捐款、超商捐款、零錢發票箱雲端發票;企業募款方式有單筆捐款活動及合作捐款,其他收入尚有舉辦行動教育講座、生態工作假期、申請政府補助……等。

【營運項目四大主軸】(執行比例請參考附圖):
一、環境資訊公關與交流:
自2000年起,建置「環境資訊中心」網站,以數位方式發送電子報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目標成為全球華文環保訊息的入口網站。
二、環境信託與棲地守護:
積極將國際上保衛公共資產的「環境公益信託」引進台灣,集結民間力量「有錢出錢、有地出地」,簽訂永久的環境信託契約,即民間保護區。2014年,環資受託承接台灣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的信託案例──新竹自然谷,成立公益信託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守護高達500種動植物,永續經營管理自然棲地,保留島嶼淨土。
三、海洋及海岸守護:
每年定期為台灣各地的珊瑚礁進行生態調查,並於2014開啟海洋廢棄物監測計劃,成功促成政府2030年禁塑政策;同時關切澎湖離島、台東海岸、彰化大城濕地以及桃園藻礁等海岸開發議題,守護台灣海洋及海岸。
四、環境教育及公民參與:
長期關注台灣的山林環境,帶領民眾走入山林,並舉辦各式生態工作假期或環境教育講座,透過多元活動擴大民眾參與,鼓勵大眾在生活中落實環保,具體說到做到愛地球行動。

【三方合作│創造共贏】
一、讓企業展現社會責任、傳遞組織理念,以友善方式守護環境,為台灣土地盡心力。
二、讓在地團隊獲得最直接的人力幫助,同時藉由環境與人文故事,推廣故鄉的生態與文化價值。
三、讓環資協會累積友善環境的能量,串接不同族群參與第一線保育工作,促進人類與自然的和諧關係。

{{(language == 'en' ? 'Current status' : '現況與年度成果' )}}

【TEIA 2022年度成果】

●環境資訊中心成就
.環境資訊中心成為華人地區最大獨立環境媒體,累積破億次網站瀏覽數。
.自製新聞報導高達1,004篇,並推送至460萬使用者。
.發布深度系列報導共計63篇。
.環境資訊電子報訂戶數達2.7萬。

●減塑里程碑:限制使用一次用飲料杯
.與環保團體夥伴聯手,成功促成環保署正式公告「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在減塑議題上取得重大里程碑。

●珊瑚礁保育與調查
.積極參與珊瑚礁保育,全國累積超過26個調查樣點。
.收集129筆珊瑚礁體檢調查數據,並新增43條穿越線資料,總計調查面積達17,000平方米。
.發布「台灣珊瑚礁體檢12年(2009-2020)成果報告」。

●參與「海洋廢棄物治理平台」
.自2018年起積極參與,從未缺席。
.持續追蹤踏查21座濱海臨河垃圾掩埋場。

●環境信託
.推動信託稅制修改;7場政府、立委與民閒溝通討論會議。
.推動環境信託遍地開花;7個案例協助、14位研究訪談農產業公益信託關係人。
.推動法規朝向賦稅公平:立院一讀通過「所得稅法」與「遺產及贈與稅法」部份條文修正草案:放寬行政法人及符合條件的公益法人擔任受託人時,享有租稅優惠。
.與農委會合作「農產業發展下推動信託法公益信託之可行性研析及法規調適研究」計畫。

●自然谷生態保育成就
.自然谷生態保育計劃包括自動相機影像記錄,觀察到山羌、食蟹獴、翠翼鳩等動物,並將紀錄公開於全球生物多樣性平台iNaturalist。
.創建全民環境學習中心,舉辦多場免費生態導覽、里山體驗、周邊國小綠色學堂,以及各縣市學校環境講堂。

●阿里磅生態農場保育成就
.2022年由農場創辦人王德昌老師接管經營,致力於環境公益信託。
.保留台灣北海岸淺山淡水池塘濕地樣貌,面積達10.3公頃。
.優化7座濕地池塘環境,保育包括台北赤蛙、唐水蛇、食蛇龜與台灣萍蓬草等珍貴物種。
.舉辦19場棲地維護志工活動,總計有331名志工參與。

●生態工作假期與環境教育
.透過生態工作假期,成功發揮志工力量守護台灣環境。
.無懼新冠疫情影響成功舉辦16場企業志工活動,來自全國企業夥伴及民眾,共計373人參與,總服務時數達932小時。
.推動全台環境教育講座,總計38場,吸引2,706位學員參與,環境教育時數達4,791小時。

{{(language == 'en' ? 'Social influence' : '社會影響力呈現' )}}

【行動教育計畫】
• TEIA生態工作假期:從2004開始,與志工共同走過18個年頭;2020 年促成 8 個企業實踐 CSR,完成16場志工行動,刊登11篇活動報導;帶領644位志工守護森、川、里、海,達成2,576小時志工任務;協助9個NGO保護在地物種,成功阻止1173.3公斤垃圾入海,移除15公噸外來種威脅本土生物!
•113 場環境教育講堂:超過 101 個組織單位申請,請環教講師於全台各地演講,累計 18,809 小時教育時數,影響 15,458 名參加者對地球做出永續承諾。

【環境信託推動】
•自然谷環境信託基地:保護375種植物、131種脊椎動物,透過每月免費導覽、預約參訪、走入校園進行環境教育課程、擺攤、演講等,帶領超過2700人次認識或接觸自然的美好,並且擴大與社區合辦清除小花蔓澤蘭清除行動,共移除超過1,180公斤小花蔓澤蘭,減少社區內綠癌面積。
•鹿寮坑:友善環境耕作邁入第六年,2甲果園讓動物安心成家。

【海洋及海岸守護】
• 2018年成功參與推動「2030限塑政策」,確立源頭減量的方向後,環資決定於2019年啟動掩埋場調查。
• 珊瑚礁體檢Reef Check:調查、紀錄全台珊瑚礁公民科學家計畫,2020年正式成為Reef Check的台灣辦公室/窗口,專業獲得國際認可。

【媒體與資訊公開】
• 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年瀏覽量突破一億,報導曾獲多位民意代表、專家學者引用。
• 專題《離岸風電時代的生態備忘錄》獲曾虛白先生新聞獎暨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
• 獨家全程追蹤18縣縣市國土計畫。
• 獨家與環境媒體Mongabay合作,增加東南亞環境新聞翻譯。
• 規劃線上展覽「生物多樣性與他的7個小迷思」促成生物多樣性主流化。

【生活與消費──地球日50 全面行動 #地球我罩的】
• 地球日主題影片,2,209,760曝光次數。
• 地球日50週年網站,122,688次瀏覽,46,417使用者。
• 3,500位民眾+166企業+2 30個組織、企業及藝人/網紅,共同為環境發聲
• 5位選書人推薦好書,與各級圖書館書店通路合作,四月主題設定為「地球月」
• 發布3冊淨灘、淨山、淨海手冊,線上「行動指南」。
• 與台北101共同合作露出「地球日50週年」的中文訊息,吸引外媒報導,讓世界看到台灣對環境保護的重視。

TEIA生態工作假期

建議售價:2500-3500/人 元

TEIA環境教育推廣

建議售價:300-600/人 元
{{(language == 'en' ? 'More' : '更多內容')}}
{{(language == 'en' ? 'Share Cases' : '文章履歷' )}}
{{(language == 'en' ? 'Activity resume' : '活動履歷' )}}
{{(language == 'en' ? 'Browse the proposal' : '提案履歷' )}}
{{(language == 'en' ? 'Results Window' : '成果櫥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