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電話:02-77475234
電子信箱:yuwen@e-info.org.tw
公司地址:116 臺北市 文山區萬隆街38號
英文名稱: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組織類型:社團法人
負責人:黃育文
員工人數:50
成立時間:2001-05-19
統一編號:13527273
資本額:20000000
登記年度:2019
財務資訊:非營利事業
收入來源為商業行為:0%

{{(language == 'en' ? 'Social mission' : '社會使命' )}}

2021年台灣遇上百年大旱,也經歷COVID-19的一次社區疫情爆發,讓大家認真思考什麼樣的生活形態才是值得追求的。而現實中的環境議題,並非單純的是非題,如何在鄰里間、國家社會和全球不同的層級做出決斷,需要持續對話、立即行動。環資於創立之初即期望以「環境信託」做為棲地保育途徑,並於2004年起,以生態工作假期作為先進的棲地管理策略,未來,環資將帶領更多的行動與改變,於過程中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建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並且在接下來的10年、20年或30年,匯集社會的力量,朝以下目標前進:

• 守護台灣3%棲地,維護生物多樣性
促成民間共同經營、管理生物多樣性棲地。我們希望這些棲地大小,可以佔台灣土地面積的3%,相當於4個台北市。這是為了在面臨更嚴苛的氣候挑戰時,還能讓生態系統繼續做人們的後盾,成為「台灣3%綠色奇蹟」。

• 促進台灣1/4人口關心環境、採取行動
我們認為資訊、關懷與參與是為台灣環境帶來改變的契機,在2000年創立「環境資訊網絡電子報」,透過傳遞環境資訊,喚醒關心身邊環境的意識,再進一步採取守護行動。我們將持續發揮專長,在傳遞環境資訊工作方面,要讓每個家庭,都有一位成員關心環境資訊,至少佔1/4的台灣閱聽人口。

{{(language == 'en' ? 'Business' : '營運模式' )}}

【收入來源】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收入來源為會費、捐款、專案收入及補助收入,主要募款對象分為個人及企業機構。個人募款方式有街頭募款、國內外線上捐款公益平台、手機捐款、超商捐款、零錢發票箱雲端發票;企業募款方式有單筆捐款活動及合作捐款,其他收入尚有舉辦行動教育講座、生態工作假期、申請政府補助……等。

【營運項目四大主軸】(執行比例請參考附圖):
一、環境資訊公關與交流:
自2000年起,建置「環境資訊中心」網站,以數位方式發送電子報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目標成為全球華文環保訊息的入口網站。
二、環境信託與棲地守護:
積極將國際上保衛公共資產的「環境公益信託」引進台灣,集結民間力量「有錢出錢、有地出地」,簽訂永久的環境信託契約,即民間保護區。2014年,環資受託承接台灣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的信託案例──新竹自然谷,成立公益信託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守護高達500種動植物,永續經營管理自然棲地,保留島嶼淨土。
三、海洋及海岸守護:
每年定期為台灣各地的珊瑚礁進行生態調查,並於2014開啟海洋廢棄物監測計劃,成功促成政府2030年禁塑政策;同時關切澎湖離島、台東海岸、彰化大城濕地以及桃園藻礁等海岸開發議題,守護台灣海洋及海岸。
四、環境教育及公民參與:
長期關注台灣的山林環境,帶領民眾走入山林,並舉辦各式生態工作假期或環境教育講座,透過多元活動擴大民眾參與,鼓勵大眾在生活中落實環保,具體說到做到愛地球行動。

【三方合作│創造共贏】
一、讓企業展現社會責任、傳遞組織理念,以友善方式守護環境,為台灣土地盡心力。
二、讓在地團隊獲得最直接的人力幫助,同時藉由環境與人文故事,推廣故鄉的生態與文化價值。
三、讓環資協會累積友善環境的能量,串接不同族群參與第一線保育工作,促進人類與自然的和諧關係。

{{(language == 'en' ? 'Current status' : '現況與年度成果' )}}

【TEIA工作團隊】
陳建志 理事長
盧道杰 常務理事
李河清 常務理事
張宏林 理事
董景生 理事
王元才 理事
徐渙之 理事
梁蔭民 理事
耿璐 理事
黃光渠 理事
謝雯凱 理事
蘇家宏 常務監事
高英勛 監事
張育章 監事
●秘書長室 Secretary-General's Office
- 陳瑞賓 秘書長
- 孫秀如 副秘書長
- 林怡岑 執行秘書
●信託中心 Environmental Trust Center
- 任務:宣導環境信託、經營管理棲地、推動工作假期與環境教育、守護台灣海岸線
- 成員:主任1位、專案人員10位
●資訊中心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Center
- 任務:推動環境資訊公開與普及
- 成員:主任1位、、專案人員16位
●議題中心 Research and Policy Affairs
- 任務:分析、研究及聲援環境相關議題,推動相關資訊公開及流通,產生環境行動方案以解決環境問題
- 成員:主任1位、專案人員5位
●公眾合作暨募款部 Public Cooperation and Fundraising Department
- 任務:提升專業度與知名度、建立財務來源穩定度、加強與外界發展策略合作關係
- 成員:主任1位、、專案人員11位
●營運部 Operations Department
- 任務:提高行政及人資管理效率、財務資訊即時且公開化、強化資訊技術運用能力
- 成員:主任1位、、專案人員6位

【TEIA 2021年度成果】
●台灣第一個環境信託基地一一自然谷
- 1.3公頃受託地,2,070人次守護超過500動植物的家;66場學校活動及講座,1,902人參與。
- 持續六年深耕2,000坪友善果園;2,569筆807種生態資料;60個家庭共同支持讓動物安心成家。
●環境信託:給大地一個永恆的許諾
- 推動信託稅制修改;13場政府、立委與民閒溝通討論會議。
- 推動環境信託遍地開花;6個案例協助、5場講座與見學超過120人次。
●走訪與下潛,守護生靈大海
- 替海洋做健康檢查,珊瑚礁體檢;26個體檢樣點,126個調查數據。
- 調查全台掩埋場揭露垃圾暫置隱憂;2年調查70座場址,產出600組紀錄。
- 藻礁公投專題網站,2萬人次瀏覽。
●華人最大獨立環境媒體──環境資訊中心
- 900萬網站瀏覽數,1.122篇自製新聞報導,2.1萬電子報訂戶。
- 34篇氣候變遷專題;10篇草鴞深度專題與4部紀錄短片;6篇光電板專題,入圍全球華文永續獎。
●從看見到認識,理解而後行動
- 9場生態工作假期,258名志工,付出774小時環境行動。
- 《修復.台灣》環境修復計畫;59場環境教育講座,5,747名學員,累積9,897小時環境教育。

{{(language == 'en' ? 'Social influence' : '社會影響力呈現' )}}

【行動教育計畫】
• TEIA生態工作假期:從2004開始,與志工共同走過16個年頭;2020 年促成 8 個企業實踐 CSR,完成16場志工行動,刊登11篇活動報導;帶領644位志工守護森、川、里、海,達成2,576小時志工任務;協助9個NGO保護在地物種,成功阻止1173.3公斤垃圾入海,移除15公噸外來種威脅本土生物!
•113 場環境教育講堂:超過 101 個組織單位申請,請環教講師於全台各地演講,累計 18,809 小時教育時數,影響 15,458 名參加者對地球做出永續承諾。

【環境信託推動】
•自然谷環境信託基地:保護375種植物、131種脊椎動物,透過每月免費導覽、預約參訪、走入校園進行環境教育課程、擺攤、演講等,帶領超過2700人次認識或接觸自然的美好,並且擴大與社區合辦清除小花蔓澤蘭清除行動,共移除超過1,180公斤小花蔓澤蘭,減少社區內綠癌面積。
•鹿寮坑:友善環境耕作邁入第五年,2甲果園讓動物安心成家。

【海洋及海岸守護】
• 2018年成功參與推動「2030限塑政策」,確立源頭減量的方向後,環資決定於2019年啟動掩埋場調查。
• 珊瑚礁體檢Reef Check:調查、紀錄全台珊瑚礁公民科學家計畫,2020年正式成為Reef Check的台灣辦公室/窗口,專業獲得國際認可。

【媒體與資訊公開】
• 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年瀏覽量近900萬,報導曾獲多位民意代表、專家學者引用。
• 專題《離岸風電時代的生態備忘錄》獲曾虛白先生新聞獎暨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
• 獨家全程追蹤18縣縣市國土計畫。
• 獨家與環境媒體Mongabay合作,增加東南亞環境新聞翻譯。
• 規劃線上展覽「生物多樣性與他的7個小迷思」促成生物多樣性主流化。

【生活與消費──地球日50 全面行動 #地球我罩的】
• 地球日主題影片,2,209,760曝光次數。
• 地球日50週年網站,122,688次瀏覽,46,417使用者。
• 3,500位民眾+166企業+2 30個組織、企業及藝人/網紅,共同為環境發聲
• 5位選書人推薦好書,與各級圖書館書店通路合作,四月主題設定為「地球月」
• 發布3冊淨灘、淨山、淨海手冊,線上「行動指南」。
• 與台北101共同合作露出「地球日50週年」的中文訊息,吸引外媒報導,讓世界看到台灣對環境保護的重視。

TEIA生態工作假期

建議售價:3000-5000/人 元

TEIA環境教育講座

建議售價:2000-4000/小時 元
{{(language == 'en' ? 'More' : '更多內容')}}
{{(language == 'en' ? 'Share Cases' : '文章履歷' )}}
{{(language == 'en' ? 'Activity resume' : '活動履歷' )}}
{{(language == 'en' ? 'Activity events' : '相關活動' )}}
{{(language == 'en' ? 'Browse the proposal' : '提案履歷' )}}
{{(language == 'en' ? 'Results Window' : '成果櫥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