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電話:0920366026
電子信箱:yuyingchan0410@gmail.com
公司地址:351 苗栗縣 文林路36巷78號
英文名稱:Taiwan orange hakka organizaiton
組織類型:其他
負責人:詹又穎
員工人數:5
成立時間:2023-05-20
統一編號:93453920
資本額:100000
登記年度:2024
財務資訊:非營利事業
收入來源為商業行為:80%

{{(language == 'en' ? 'Social mission' : '社會使命' )}}

客家文化擁有獨特的傳統療癒民俗植物以及傳統的農工藝,但這些傳統元素在現代社會面臨忘卻與消失的風險。我們的計畫就是基於這種挑戰與機會而產生,我們希望透過此計畫喚醒並保存這些獨特的客家文化資產。
台青柑譜將傳統的客家療癒民俗植物轉型為長期保存容易的輕加工商品,這不僅能為地方經濟注入新的活力,更能為未來的客家文化傳承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的轉型有望打開新的市場空間,使客家療癒民俗植物的產品不再受限於地區,而能推廣至全國甚至國際。
同時,我們也認識到客家的農工藝傳承面臨的挑戰,因此本計畫將積極推動傳承與創新並重的策略。我們將結合現代的設計思維,將傳統的客家農工藝進行創新改造,並將其商品化,利用關懷據點的長輩輕人力。這不僅能提供長輩賦能的機會,也能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形成一個共生社區。
協會組織章程:https://pse.is/6l7vx6

{{(language == 'en' ? 'Business' : '營運模式' )}}

營運模式

(一) 青農之夢-盤點客庄風土特色客庄療癒民俗植物的友善復耕
本計畫將深入客庄地區,盤點並瞭解其風土特色,包含本地的植物資源、地理環境、歷史文化等。我們將專注於客庄的療癒民俗植物,並嘗試透過友善農業的方式進行復耕,以恢復並保護這些寶貴的植物資源。我們將協助青年農民瞭解並實踐友善農業,希望能激起他們對土地的熱愛與尊重,並實現他們的農業夢想。
(二) 青創之心-文化復興產業新亮點打造頭份中藥街,以義民廟為核心,在地關懷據點與日照中心,打造客庄民俗植物的文藝復興
我們將以頭份中藥街為基地,透過創新的企劃與行銷策略,打造一個結合傳統與現代元素的走讀旅程。義民廟將作為核心,我們會組織各種活動,讓更多人認識客家的療癒民俗植物和其背後的文化。此外,我們也將與在地的關懷據點與日照中心合作,推廣客庄民俗植物的文藝復興,讓傳統與現代、老與少在這裡產生美好的交融。
(三)青銀之力-橘世代永續品牌充實橘世代社區照顧服務網路與共生社區創生事業
我們將利用客庄的療癒民俗植物和傳統工藝,打造一個專屬於橘世代社群的永續品牌及永續平台(MiaoliGo 客’s play平台)。該品牌將充分運用客家民俗植物的特色,結合當地耆老的珍貴故事,進行行銷和推廣。計劃的主要重點是逐步建立可行的商業模式,以實現品牌的永續發展。這不僅可以提供橘世代人口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同時也為他們創造參與和貢獻的機會。此外,我們也會進一步充實橘世代社區的照顧服務網路,並透過推動共生社區創生事業,讓不同世代的人可以在這裡找到共生共榮的可能。

{{(language == 'en' ? 'Current status' : '現況與年度成果' )}}

1.2024 輔導青年參加國際社會創業家培訓競賽獲得新創潛力獎。
2.盤點客庄風土特色、客庄療癒民俗植物的友善復耕,推動客庄民俗植物友善土地耕作面積2分地,每年的總產量約1000KG,烘乾後的產量為100KG。
3.打造頭份中藥街,今年已有550人透過街區導覽、走讀方式讓更多人認識客家的療癒民俗植物和其背後的文化。
4.橘世代永續品牌充實橘世代社區照顧服務網路與共生社區創生事業,建置農創設計銷售共生平台(MiaoliGo 客’s Play 平台)將傳統農業與現代設計創新結合,協助頭份在地社區打造符合當代消費者需求的農工藝產品。
5.針對高齡者的需求,結合社區友伴作伙Line OA 平台,進行健康監測與數據管理,提升社區健康服務的質量與效率。114年度預計巡迴的場域以頭份33個里為目標,目前共有22個關懷據點。
6.辦理植療培訓工作坊,並串接到社區據點及日照中心,作為種子教師和健康服務提供者,促進新住民、二度就業婦女的經濟自立與社區融入,建立可持續的婦女經濟培力模式,擴大計畫的影響力和受益範圍,目前已有6位婦女加入。

{{(language == 'en' ? 'Social influence' : '社會影響力呈現' )}}

客家民俗植物產業在現階段具有許多重要的資源,其中包括以下幾點:
1. 大量的在地生長友善種植民俗植物(SDG11):這些民俗植物具有許多對健康有益的特性,然而大部分的民俗植物如艾草等,皆由中國進口,近幾年來中藥材因Covid-19 的關係價格一再飛漲,在地種植友善的民俗植物有其利基,除了可維護土地外,並且在傳統客家文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2. 知識豐富的長者及關懷據點長輩(SDG17):許多長者在民俗植物種植和使用方面有深厚的知識和經驗,他們的智慧對於產業的發展來說非常珍貴,茶包及禮品包裝與關懷據點長輩合作,輕收入將作為加餐的經費。
3. 青農返鄉(SDG11, SDG1):計畫和在地青農合作,穩定的收入將持續地讓青年回鄉,地友善永續循環。
4. 低環境衝擊的生產方式(SDG11):在尊重環境並持續使用友善種植方法的基礎上,對環境永續及產品能提供消費者安心的選擇。
5. 在地小農契作(SDG11, SDG1):目前規劃和頭份何背庒農園與百大青農草莓達人農場謝富羽進行民俗植物契作, 種植品項為大風草, 抹草, 尖尾鳳, 薄荷, 紫蘇, 艾草等, 種植面積約為2分地, 採用友善耕種農法, 產量每年約為1000KG 新鮮植物產量。
6. 在地加工廠協助輕加工(SDG8, SDG1):由在地青創團隊摩菲智慧有限公司/ 梁山水泊進行農產烘培/ 茶包加工等,包裝將委請二度就業媽媽及關懷據點高齡實習生協助包裝作業。

福艾好客 創新好客寶藏甜餉禮盒

建議售價:650 元
{{(language == 'en' ? 'Articles Of Incorporation' : '公司章程揭露' )}}

{{(language == 'en' ? 'More' : '更多內容')}}
{{(language == 'en' ? 'Share Cases' : '文章履歷' )}}
{{(language == 'en' ? 'Activity resume' : '活動履歷' )}}
{{(language == 'en' ? 'Browse the proposal' : '提案履歷' )}}
{{(language == 'en' ? 'Results Window' : '成果櫥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