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 'en' ? 'OCEANHOLIC COMPANY LIMITED' : '躍入深藍股份有限公司(BlueTrend 藍色脈動)')}}
{{(language == 'en' ? 'Social mission' : '社會使命' )}}
海洋研究單位對於海洋研究經費捉襟見肘,往往仰賴特定研究單位汲汲營營申請經費才得延續。但海洋生物不似陸地生物一般容易觀察,缺乏長期數據佐證的前提下,政府也無法頒布更全面海洋保育政策。結果就是台灣不僅國人對於海洋陌生,研究單位也無法長期的進行生態監測與觀察,對於這個四面環海、擁有極佳地形變化與潮流交會的海洋生物寶庫-台灣島,甚為可惜。
我們希望透過海洋公民科學生物資料庫的建立,一方面累積海洋珍貴與欠缺的水下生物資料,一方面透過科普化教案的規劃, 讓民眾對於海洋資源的永續利用得已有更全面性的理解,進而認同海洋保護政策的推動。
團隊海洋公民科學生物資料庫(https://bluetrend.media/mcs/)結合公民參與UGC概念,透過公民科學定性研究所蒐集到的龐大數據,成為傳統科研定量研究方式的輔助資料來源,進而強化公民參與海洋議題的集體意識。
團隊更擬定導入AI影像辨識技術,協助大量海洋生物資訊的初步判讀,減少專業學者的辨識負擔。除此之外,透過海洋公民科學生物資料庫所衍生的海洋教案與工作坊,更可以成為民眾了解海洋生物的另外一種公民科普教案。
團隊於2024年開始嘗試將資料庫技術移轉至海外其他國家,包含臺灣的友邦帛琉、吐瓦魯等國,希望可以透過技術合作的方式,協助未開發國家與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協助其建立生物多樣性數據並提升全球氣候變遷下所需的環境韌性。
團隊於公司章程明訂,以社會創新方式解決海洋議題,包含海洋環境教育、海洋基礎研究、水域活動安全、公民科學精神倡議等,並每年產製社會影響力報告。
{{(language == 'en' ? 'Business' : '營運模式' )}}
海洋生物資料庫的永續運作建立在方便的傳輸上傳流程,此基礎在於Line對於臺灣民眾間的普及,以及5G網路快速的上傳與AI辨識回傳資訊過程。
創新與便捷的照片上傳系統:
BlueTrend 藍色脈動團隊研究市面上關於海洋生物資料獲取不易的缺點,最大的問題在於無法便利的上傳儲存在同一平台,導致珍貴海洋生物照片資源的分散。BlueTrend 藍色脈動團隊規劃Line作為上傳海洋生物照片的載體,團隊開發海洋生物資料庫對接帳號與下載圖片的API系統,便能使民眾對於上傳照片至海洋生物資料庫快速上手,便可將此系統推廣出去,影響範圍將遍及所有熱愛潛水與海洋的民眾,同時人手一機便能為海洋保育盡一份心力。
5G網路與AI辨識搭配的低延遲回應體驗:
在Phase 3中BlueTrend 藍色脈動團隊開發的AI學習辨識海洋生物照片,有賴於5G網路快速傳輸與低延遲的特性,民眾或研究人員透過Line或APP上傳海洋生物照片影像時,海洋生物資料庫端AI辨識後即時向Line或APP回應海洋生物的物種資訊,這將有助於民眾使用與學習的體驗。研究人員更能即時掌握面前的海洋生物物種資訊,並紀錄下重要的研究資料。
整合防水殼IOT裝置與離線AI辨識技術,水下即時回饋觀測數據:
一般潛水民眾或研究人員進行水下研究或拍攝作業時,使用手機專屬潛水殼將可連結APP進行拍攝作業,研究人員即可於水下拍攝時透過APP中的畫面直接由本機端進行影像辨識功能,即時判讀水下生物種類並記錄數量等研究資訊。
商業模式:
主要以資料庫為核心技術,透過API串接的方式提供需求單位所需資訊並收取資料處理費,現有合作對象為基隆市政府、桃園市政府、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國家海洋研究院、綠色和平組織等單位。
回應社會使命的執行方法:
團隊於2022開始透過海洋公民科學生物資料庫衍生開發相關海洋教案,並與中央、地方縣市政府合作推動海洋公民科學家課程,透過系統化教案的規劃重新培養民眾了解海洋生物多樣性的重要。除此之外,團隊亦透過水下攝影比賽廣召民眾參與,增加水下生物資訊的募集數據,以呈現出公民參與價值。
實際案例為2022年公民科學家於基隆海洋保護區內首次拍攝到日本鳶魟的珍貴生物紀錄影像,而成為台灣海洋保護區推動的重要關鍵指標。
{{(language == 'en' ? 'Current status' : '現況與年度成果' )}}
完整團隊介紹與年度成果,詳閱 https://bluetrend.media/about-bluetrend/
2022年社會影響力報告:https://bit.ly/3Nqd9Sz
[團隊]
負責人:趙健舜
相關著作:
1、海洋博物誌-北台灣篇
2、海洋博物誌-近岸珊瑚礁篇
3、潛進台灣-16段因海洋而改變的人生
[專利]
海洋公民科學生物資料庫建構平台(新型專利案號:111210082)
用於辨識水生物之識別系統(新型專利案號:112202167)
[海洋環境教育相關計畫]
2023【海洋保育署】113年推動在地夥伴珊瑚棲地保育輔導計畫
2023【海洋保育署】112-113年海洋關注物種目擊回報推廣計畫
2023【基隆市政府】112年度望海巷潮境資源保育區基礎生態研究與海洋公民科學家培訓計畫
2023【桃園市政府】許厝港重要濕地(國家級)及觀新藻礁生態系 野生動物保護區保育利用計畫
2022【海洋保育署】111年度海洋保護區及生態調查影片拍攝委辦計畫
2022【基隆市政府】111年度基隆潮境資源保育區基礎生態調查研究與海洋公民科學家培訓計畫
2022【基隆市政府】2022 海洋保育教育推廣計畫
[得獎紀錄]
2023【外交部國合會】影響力先行者計畫(Impact Frontier Lab, IF Lab)
2023【台灣大哥大】Tech The Dreamers 科技.夢想+ 年度計畫團隊
2023【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台灣傑出永續青年獎
2023【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社會創新平台 Social Innovation 認證企業
2022【經濟部商業司】台灣水類活動與裝備預約排程平台
2022【外交部】 全民潮台灣影片競賽(入圍)
2022【僑委會】 僑見世界臺灣影片徵集競賽(入圍)
2022【聯發科技】 智在家鄉 數位社會創新競賽 落地支持團隊
2021【聯發科技】 智在家鄉 數位社會創新競賽 特別獎
2020【國家海洋研究所】 海洋黑客松 佳作
2020【信義房屋】 全民社造 行動計畫 種子獎
2020【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海洋鏡頭 影片競賽 第1名
2019【基隆潮境海灣節】 海底影像紀錄片徵選比賽 首獎
{{(language == 'en' ? 'Social influence' : '社會影響力呈現' )}}
團隊2022年社會影響力報告:https://bit.ly/3Nqd9Sz
BlueTrend 藍色脈動團隊將持續與地方政府合作推行海洋公民科學家的教育培訓計畫,透過海洋公民科學推廣教育,一般潛水民眾將能快速學習到海洋保育知識與水下拍攝的技巧,同時間亦可上傳海洋生物照片至海洋生物資料庫中,使民眾更認同地方政府對於海洋保育措施的推行計劃。
地方政府亦能透過海洋生物資料庫數據的收集與研究單位的海洋生態保育建議,推行適合當地海洋觀光或漁業政策,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以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海洋環境劣化』作為地方政府海洋政策的核心目標與理念。
透過本計畫,除了科研單位可以獲得大量、穩定來源的照片、水下生物資料等,我們也將規劃攝影比賽機制來增加網路社群的參與意願,透過系統設計規劃出不同程度的攝影比賽機制,譬如海選最佳照片等方式便適合與各地觀光旅遊局合作推廣海洋旅遊。亦可規劃特定日期、特定生物照片募集則適合針對單一物種進行資料收集,譬如基隆每到4~5月便會有虎班章魚產卵,但他們的生態始終成謎,透過這樣的方式則可以仿造寶可夢收集生物的概念,增加社群競賽感。
多國語言的海洋生物資料庫有利於國外民眾與研究人員進行操作使用,而臺灣所培養出的海洋生態研究人員,其素質與水準將有機會輸出至國外友邦或東協十國與南亞六國之臨海國家如帛琉、汶萊、菲律賓、泰國,進行海洋生態文化保育的交流與技術合作,提升臺灣海洋研究之國際影響力。
但上述的方式都只是執行手段,我們期望這樣的平台建立後所產生的外溢效益,應該是足以帶動國人對於海洋生態的重視,當民眾重新認識海、才有機會愛上海,連帶去關心海裡面的一切生物,而非僅只於餐桌上的價格與料理方式!
期望三年內量化效益:
1、完成10個以上政府、NGO、科研單位與海洋公民科學生物資料庫合作案例
2、累積生物資料超過50,000筆
3、商業模式與技術輸出至友邦或其他國家至少1個案例推動
海洋公民科學家生物資料庫
海洋公民科學家培訓課程
海洋博物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