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電話:06-6623322
電子信箱:twpureceda@gmail.com
公司地址:731 臺南市 後壁區長短樹里下長18之2號
英文名稱:TWpureCEDA
組織類型:社團法人
負責人:黃雅聖
員工人數:17
成立時間:2017-11-26
統一編號:81295139
資本額:90000
登記年度:2018
財務資訊:非營利事業
收入來源為商業行為:80%

{{(language == 'en' ? 'Social mission' : '社會使命' )}}

臺灣璞育,取的是在臺灣地方上的璞玉們,期許透過教育的方式雕琢而發亮。
我們從一群年輕人一起關注地方教育問題,一起幫助差點因為家境問題而輟學的孩子。
透過我們的所學而引入自然農法的概念投入農產作業當中,和成功大學共同合作和認證,把農產業逐漸轉型成可以幫助地方學子或返鄉青年的收入來源,穩定生活的依靠。
我們的目標有以下:
(1)提供課業陪伴的小基地給有需要的孩子們。
(2)成為孩子們成長中可以信任的好朋友。
(3)協助有物質或心理問題的孩子們媒合所需資源。
(4)開設多元課程給孩子們增長視野,並與學校單位合作辦理。
(5)推廣自然生產的方式,但又結合科學化的方法提高穩定度與產量。
(6)協助有經濟問題的家庭或學子與青年可以得到收入的機會。
(7)將農產品建製成品牌行銷,開發多元化產品或禮品。
(8)結合公眾資源共同成長,並辦理推廣活動與課程。
107年-建構在地青年與農民的串聯行動
108年-培植再地職能與課程開發
109年-拓展據點與婦女創業可能
110年-修繕廢棄日式校舍成為地方課輔班
111年-輔導全台20個課輔據點永續運作
112年-增設台南新營及柳營課輔據點

{{(language == 'en' ? 'Business' : '營運模式' )}}

我們透過協助媒合土地承租和技術輔導(自然農法)下,讓有意從農的青年和有需要幫助的學生或農民可以來合作生產,目前協會已經有自己的銷售實體據點(璞育塾文創園區:台南市後壁區後壁里198-1號 後壁國小旁),提供農民上架並以支持愛護土地的農產為優先,所得則作為園區營運及課輔班的運作,免費提供課程和餐點給有需要的孩子們。

現今的璞育除了每年和數十所學校合作課程開發外,也協助推動地方創生工作,鼓勵青年回鄉和在地婦女就業,並關懷地方長輩的狀況,希望逐漸走向全人照顧的路上。
並協助其他團體組織永續發展,媒合資源共同發展。

{{(language == 'en' ? 'Current status' : '現況與年度成果' )}}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成立於106年11月26日)
本協會辦理計畫經驗簡介:
106年與成功大學生科中心共同辦理USR計畫(微生物菌的農業試驗)
107年辦理農委會水土保持局青年回留農村計畫-合創組 工作執行計畫
108年~112年統一慈善基金會-偏鄉小學數理加強適性班-合作辦理(108年度)
108年承辦公益彩券回饋金公益回饋-辦理新火教育培訓計畫(108年度)
108年9月與台南後壁國小共同提案通過文化部『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將翻修日治宿舍園區作為地方產業與教育之使用
108年11月代表台南市新營區公所提案-國發會地方創生 計畫架構與簡報
109年協助台南市新營區公所獲得-國發會地方創生 補助案(空間整建活化)
110年後壁園區整建完成(璞育塾文創園區)成為地方教育與產品銷售空間
111年台南市新營區完工(辻間創生聚落)正式啟用進駐
111年與鴻海教育基金會共同推動星光課輔計畫(協助輔導全台20個課輔據點)
112年於新營(辻間創生聚落)設立課輔班給弱勢學童

本會受訪及獲獎紀錄:
107年7月受大愛電視台-蔬果生活誌節目拍攝成節目-我們種下的是未來
107年7月聯合報倡議家專訪-教育不能只有課業,要陪他找到生存方式
獲選107年臺灣農村好物得獎-璞育米(協會食農教育產物)
108年9月民視-土地的微笑-系列節目-種下希望的種子
獲選108年臺灣農村好物得獎-鴻運爆米香(協會與小農合作商品)
108年11月獲選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未來教育 臺灣100】得獎單位
109年11月TVBS一步一腳印節目專訪(拍攝後壁園區整修與協會運作)
110年4月入選第三十九期臺南市刊(悠活臺南)-介紹後壁園區創生經驗
110年入選關鍵評論網2021年-未來大人物(黃雅聖)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

我們10年來的成果:
1.陪伴數百個孩子學習成長
2.累計超過7000堂課輔班
3.教導數千個孩子多元學習
4.累計超過5000堂多元與社團課
5.提供十多個青年回/留鄉工作
6.培養十多名青年師資走入校園
7.辦理數十場在地教育體驗活動
8.導入外部企業資源進入台南
9.導入近十所大學與後壁合作
10.將廢棄宿舍整建重生營運
11.合作數十項青農產品銷售

所有資訊皆可於網路新聞搜尋或至本單位臉書粉專查看
不另外彙整附件(避免網路連結異動)

{{(language == 'en' ? 'Social influence' : '社會影響力呈現' )}}

在我們的生產過程中,不只是栽種後收成,而是在這個過程中做紀錄並開發成課程,現階段也開始進行教材的編撰,期望能夠帶給更多人了解農產品的生產是可以有其他方式的,而不是只有傳統的栽種模式,比如我們的稻田會有一個晚上上百上千隻蜻蜓的羽化,並吸引大量各種青蛙聚集,甚至有生態指標的橙瓢蟲、長腳蜘蛛、水鳥於田間築巢產卵等等,這都是很好的教材,來讓孩子們了解與自然共生的重要性,當我們可以和自然共存,那樣
的收入才會是我們應得的,而這也是我們希望帶給孩子們的觀念,農業不卑微,也不是只
有傳統的模式,農業可以是好的職業,也可以是保護生態環境的職業,而這些目標的達成
,也要搭配許多職業的合作,為此培養美工、網路銷售、品牌企劃、活動辦理等等都會變
成日後留在地方上的新職業,但這些都需要靠教育的方式去培養出孩子們的興趣,日後才
有機會成為農村的永續人才,也才有可能變成創新的模式。
(1)生產方式與自然共生,田間有生態指標的橙瓢蟲、長腳蜘蛛、水鳥於田間築巢產卵等等。
(2)透過農產、行銷的過程,會逐漸衍生出多元化的就業機會,結合返鄉青年的特長一起發展。
(3)將農業這件事變成很酷的事,可以不再排斥務農這件事。
(4)將農業這件事變成課程教材,原來務農的學問也很多。

然後把這些過程轉換成讓地方可以用續發展的可能~

而我們也把這些共生關係套用到我們後來地方發展的脈絡上,我們選擇公有空間活化和公眾使用為前提,尋找民間或公部門資源來完成我們的目標,並分享給更多青年或地方民眾使用,不論未來如何,都是把這些資源永續利用在公眾運作上。

璞育米(1.5公斤裝)

建議售價:240 元

璞育米(1.5公斤裝)

建議售價:240 元

璞育米(1.5公斤裝)

建議售價:240 元
{{(language == 'en' ? 'More' : '更多內容')}}
{{(language == 'en' ? 'Share Cases' : '文章履歷' )}}
{{(language == 'en' ? 'Activity resume' : '活動履歷' )}}
{{(language == 'en' ? 'Browse the proposal' : '提案履歷' )}}
{{(language == 'en' ? 'Results Window' : '成果櫥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