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灘環保小革命 Re-think重塑海洋新面貌

2024-03-06
{{ (language == 'en' ? 'Citizen' : '公民')}}
生命力新聞
35
{{ (language == 'en' ? '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 : '永續城鄉')}} {{ (language == 'en' ? 'Responsi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 '產消責任')}} {{ (language == 'en' ? 'Life Below Water' : '海洋生態')}}
淨灘環保小革命 Re-think重塑海洋新面貌

【記者張玳寧、邱宓祺/台北市報導】台灣四面環海,擁有獨特的海岸風情,但在吸引遊客的同時,海灘也因為人群聚集,而製造了大量垃圾。在台灣土生土長的黃之揚,與來自美國夏威夷的Daniel Gruber,因為熱愛台灣海洋,從二〇一三年六月開始發起了環保革命,透過網路媒體的推動,至今已經在全台完成超過六十場淨灘,累積一萬三千多人次參與,清潔出約三十二公噸的海灘垃圾量。他們希望用行動教育,讓民眾更能體會海洋保護的重要。

身體力行 將環保帶入生活中

大學就讀高雄師範大學英語系的黃之揚,畢業後在高雄的一間小學服外語替代役,因而認識了擔任外籍老師的Daniel Gruber。Daniel本身是個非常熱愛台灣的美國人,二〇一三年,Daniel到小琉球旅遊,體驗美麗海景之餘,卻發現海灘上有非常多垃圾,因此決定開始淨灘淨海,黃之揚深受Daniel感動,將他的行動化為文字,分享在Facebook上,並獲得廣大迴響,兩人決定將這股力量化為實際的行動,於是,Re-think就誕生了。

黃之揚提到,其實做環保的方式有很多種,之所以選擇淨灘,一方面是因為Daniel從小在湖邊長大,跟水特別有感情,因而受他影響。另一方面是因為淨灘比起淨山、淨社區,相對簡單、單純,且容易掌控整個活動,因此最後黃之揚、Daniel與另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Jeffery三人,決定用「Re-think重新思考」的名義創辦粉絲專頁,從網路發起,籌畫一場場淨灘活動,號召民眾到台灣各地海灘一起撿起垃圾。

民眾在新北市萬里一起淨灘,撿起一袋袋垃圾。 黃之揚提供

用小人力 重新包裝傳達環保理念

黃之揚從二〇一三年到台北工作後,一直從事行銷相關工作,這項優勢,讓Re-think與其他淨灘團體最不同的地方,就是「行銷」。他認為一般人對環保行動其實興致缺缺,因此黃之揚自己做視覺設計,分享到Re-think的粉絲專頁上,希望用前衛、可愛的漫畫來包裝淨灘活動以及宣傳環保知識,使得環保行動可以更符合大眾口味。

提到整個淨灘活動最大的困難,黃之揚說,其實Re-think的核心人物只有三個人,在人力缺乏的狀況下,辦出每年五千人次的大規模淨灘,其實非常辛苦,因此一路上他們一直在思考如何優化整個流程,像是利用粉絲專頁分享活動節省宣傳人力、與在地淨灘志工合作等等,希望能讓每年的活動人力更節約,也更有效率。

Re-think至今舉辦過超過六十場淨灘活動,撿到的垃圾從一次性使用的日用品到大型傢俱都有,其中基隆大武崙的海灘讓黃之揚印象特別深刻。他說,一般大型垃圾經過風吹雨淋會裂解成小細塊散布在沙灘上,這是淨灘中最難清理的部分,而基隆大武崙的沙灘上,滿地都是這種裂解的垃圾。經過這次淨灘,黃之揚更清楚的驗證了現在環境所遇到的生態危機。

Re-think在基隆大武崙的淨灘活動。 黃之揚提供

環保不稍縱即逝 人人都能是Re-think

每次來參加Re-think淨灘活動的民眾,有七、八成都是第一次,但相對也有很多的熟面孔。對黃之揚來說,這些熟面孔都是讓自己繼續走下去的動力,雖然淨灘吃力不討好,但仍有許多人不畏風雨前來參加。曾經參加淨灘的蔡勝友說:「在撿拾的過程中也是一種學習,認知到海岸原來不是想像中的乾淨。我看見許多彼此不熟的民眾辛苦彎著腰,一片片的撿起垃圾,更有爸爸媽媽帶著年幼的孩子一起參加,身體力行環境教育,令人還想參加下一次的淨灘活動。」

黃之揚認為目前Re-think的活動屬於煙火型,從基隆、宜蘭,到高雄、花東,甚至是外島,都曾經看到Re-think的蹤跡。他希望透過三年多來的全台巡迴教育與遊說,未來能號召更多人,在每個海灘建立分支,讓淨灘更在地化。同時,他期望推動友善海洋民宿地圖,從民宿開始改變民眾對環保的看法,讓大家知道友善環境的旅遊,其實是要先了解當地的環境狀況,再配合相對應的旅遊方式。黃之揚說,只要民宿不使用一次性產品、不使用無法分解的化學塑膠柔珠、不逆著當地環境去經營,就可以加入Re-think的行列,得到相對應的推廣,讓消費模式成為影響力。

黃之揚談論未來Re-think的計畫。 攝影/邱宓祺

前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環境教育部主任陳人平說,Re-think在做淨灘活動時,會同時藉機對民眾教育宣導,讓民眾了解哪種垃圾會對環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對海洋保育是一種很好的開始。

經過三年多的淨灘,黃之揚認為,不論是為了台灣,還是全球環境,都應該透過每一天的生活與消費方式,做減塑與垃圾減量,從源頭改善問題。其實自己需要的沒有那麼多,往往都只是一個選擇而已。

延伸閱讀

自己用的電自己發 喚起能源意識

有機水筍田 復育生物多樣性

老樹媽媽謝粉玉 為後代留綠蔭

Power by:生命力新聞

關於生命力新聞

《生命力》是輔大新聞傳播系大三「媒介實務」課的教學實驗媒體,創刊於1997年;20年來,學生們深入台灣的都市、農村、漁村、山村、偏鄉、離島,以及國際採訪,完成七千多篇報導,成為廣受肯定的公益媒體。MSN和華視網站聯播它的新聞,公視新聞經常轉載它的報導;自由時報、聯合報、中國時報、天下雜誌專文推薦過它;連日本朝日新聞出版的《朝日總研報告》都曾以四頁長文推崇它是台灣極具代表性的公民新聞網站。

{{ language == 'en' ? 'more cases' : '你可能會感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