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講堂(二):全球永續發展需要創新的社會體制

2022-11-15
{{ (language == 'en' ? 'Social Innovation Organization' : '社會創新組織')}}
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
300
{{ (language == 'en' ? 'Decent Work and Economic Growth' : '良好工作')}} {{ (language == 'en' ? '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 : '永續城鄉')}}
永續發展講堂(二):全球永續發展需要創新的社會體制

 作者|胡哲生/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駐會常務理事

「對既有社會體制的檢視」
  在那裏跌倒,就要從那裏站起。全球永續發展的呼籲何嘗不是如此,過去以資本經濟為核心所打造的經濟體制,鼓勵資金投入工商業投資、創新,甚至風險性金融操作;企業為了為股東創造最大利潤,創造各種生產效率、行銷服務、產品研發、財務操作與人力選訓獎懲,就為了降低成本,創造營收,如果沒有法律規範或社會重大事件,不會主動思考資源耗竭、空污與溫室、消費浪潮後的垃圾對地面與海洋的衝擊;強大的工商發展之後,如果沒有適度的自制與彌補,就會是地球強大的損傷。
  各個國家的政府施政亦是如此,均以經濟發展為重,有了經濟稅收才去作破敗環境的補償修整,才會處理失業、弱勢扶助、城鄉建設均衡;是一種收爛攤、已破壞後的處理態度;不是經濟與社會同步規劃均衡發展的政策。大學教育偏重專業知識技能的教學研究,忽略生活環境、社區(群)祥和與學生的健全生涯,這些更基礎的種要知識。

「既有社會體制改變需要棍子與胡蘿蔔」
  我曾經詢問過一位企管學界的深思學者,為何企業對永續發展的態度,相對其他的社會部門是消極的,他的回復很是務實與中肯,他說企業的思考始終是本業經營為主,對非經營相關的議題,是被動的接受,如果有法規的獎勵與罰則,企業會做而且視獎懲的大小,有不同程度的投入。所以,國際組織(GRI,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針對企業的企業社會責任(CSR)制定了ESG目標項目與適用的格式。
​  在ESG架構下,企業過去的優異管理技能仍然可用,只是績效指標要加入永續所需要的原素,例如流程再造除了降低成本,提升供應服務,也要加入碳排放,回收材比例,供應商工廠人權管理;產品研發是否考慮低碳、低污、再生材、 廢棄回收等目標。換言之,企業的整套管理系統,在精神面都必須要加入急需的永續價值。

「可見的社會體制創新」
  為了有效務實的促進企業經營的改變,聯合國及一些國際組織,如歐盟等,制定了「碳邊境計算」,「碳權交易」 ,ISO26000,綠色金融貸款等日漸繁多的制度。
同樣的,對各個國家政府,也藉由不同的國際組織,集體施壓個別國家從內部,適地的制定可以貫澈SDGs的政策、施政系統、基礎建設、教育與文化改造。

「體制改變牽動組織的經營調整」
  這些有關社會價值觀與社會規範的改變,正大章其鼓的進行著。永續發展成為了世界中的顯學,現代社會公民當然要透澈的認識它,更重要的是如何將其融入到企業、大學教育、NPO、各級政府部門、社區、 基金會等組織的運作中。相信,在各個組織正確認知與經營實踐下,「永續」真正的到來。

本文同步刊登於【永續發展國際觀察專欄】https://www.seietw.org/2148828771/3335269

{{ language == 'en' ? 'more cases' : '你可能會感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