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男兒回鄉務農:行健有機農場 為夏季提供水嫩蔬菜

2022-07-11
{{ (language == 'en' ? 'Social Innovation Organization' : '社會創新組織')}}
有限責任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360
{{ (language == 'en' ? '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 : '永續城鄉')}} {{ (language == 'en' ? 'Responsi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 '產消責任')}}
北漂男兒回鄉務農:行健有機農場 為夏季提供水嫩蔬菜

文/李盈瑩 攝影/汪忠信

年輕時北漂的陳國鐘,曾在川流不息的停車場工作,33 歲回到兒時生長的宜蘭縣三星鄉行健村務農。如同多數農民一樣剛開始投入慣行農法,時隔兩年,村裡的張美阿嬤號召村民轉作有機,他抱持姑且一試的想法小範圍試種,殊不知越種越有心得,從最初的稻米、茭白筍,再擴張將近16甲農地,以溫室栽培當季時蔬,露天農地則栽植芋頭、紫地瓜、大豆及玉米筍。五位正式員工加上外掛的阿嬤生力軍,以及上百隻雞鴨組成的整地大隊,一同建構起「行健有機農場」的日常運作。
 
口感細緻水嫩的宜蘭蔬菜
返鄉初期,陳國鐘的栽培項目為稻米及茭白筍,收成主要透過行健有機村的生產合作社對外銷售。當時,豐園農場向行政院退輔會承租三星鄉萬富村的農地,並找陳國鐘擔任契作農夫,管理六、七甲的外圍田區,合作五年多。2019 年得知豐園農場並不打算續租,陳國鐘夫妻索性將16甲土地承租下來,成立「行健有機農場」,利用既有的45座溫室栽培有機蔬菜,供應縣內國中小的營養午餐。

2020年「行健有機農場」開始與主婦聯盟合作社合作,秋冬提供福山萵苣、小松菜、芋頭;春夏供應小白菜、青江菜、空心菜與莧菜,以及一年四季皆有產出的三星蔥。由於夏季適逢南部雨季,不穩定的天候連帶影響南部供貨,此時位於北部的農場正好可補足缺口。此外由於宜蘭的光照相對少,蔬菜生長速度較南部緩慢,且環境濕度高,使得口感更加細緻水嫩,種種因素形成宜蘭蔬菜在市場上的優勢。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加持下,不僅餐廳指名選購宜蘭生產之葉菜,許多老一輩宜蘭人也因吃不慣南部較為「粗絲」的葉菜口感,非本地菜不食。加上「行健有機農場」位於三星,地處山腳,日夜溫差大,且灌溉水源來自雪山山脈與中央山脈南北側匯流,上游除了流經大同鄉,緊接著就來到三星地區,因無工廠污染之虞,水質相對純淨。
三星鄉的水源來自雪山與中央山脈。
▲三星鄉的水源來自雪山與中央山脈。

   三星蔥蓋稻草棉被 加稻殼解決硝酸鹽
至於聞名全台的三星蔥,也有獨特的種植方式。三星鄉的蔥田放眼望去,一行行的菜畦約有60公分高,畦面還敷蓋層層稻草。高畦的設計讓根部忌濕的青蔥,即使生長在多雨的宜蘭仍能免於澇害;而使用稻草敷蓋,比起一般塑膠的覆蓋資材,不僅能阻絕雜草生長,也能讓雨水自然穿透浸潤土壤,一面替蔥畦保濕,一面維持土壤的通氣度。

蔥畦高達60公分,不怕根部因雨浸濕。
▲蔥畦高達60公分,不怕根部因雨浸濕。

家中三代務農的陳國鐘雖然並非農科系出身,但因自小熟悉農務,對於農田的生態環境總有一套自己的觀察。他發現在一道道蔥畦間,若刻意保留畦溝的雜草,似乎有助於防止甜菜夜蛾的侵擾,若對照鄰近從事慣行農法、習於以除草劑整治雜草的蔥田,陳國鐘的蔥田顯得生機盎然且無蟲害之虞。

宜蘭的光照少,蔬菜生長速度較慢,且環境濕度高,使得口感更加細緻水嫩。

宜蘭豐厚的年雨量、濕度,以及較少的日照,雖然造就農產的細緻度,卻也造成秋冬季節某些葉菜的硝酸鹽含量偏高。陳國鐘感嘆:「同樣採以溫室栽培,大葉茼蒿的硝酸鹽含量檢驗結果為A級;而十字花科的小松菜、青江菜卻時常落至C級。」歸結為菜種的差異,因此農場預計在秋冬季節採取更換菜種的模式,盡可能栽種檢驗含量為A級的茼蒿、福山萵苣,或介於A、B級之間的菠菜。此外,碳化後的稻殼具有吸附氮素以及鬆軟土壤的功能,焚燒稻草及稻桿而成的草木灰,亦有減氮增鉀的作用,農場目前採取小規模實驗,以觀察後續的檢驗數值。
 
土雞與番鴨大軍 彌補農村缺工
行健村的人力,除了陳國鐘夫婦兩人外加五位固定員工,每年三、四月稻田亟需除草的時節,農場員工可達十多人,其中外調的人力清一色皆為村裡長者,青年勞動力在農村相當缺乏。

為解決缺工問題,陳國鐘額外飼養一群動物員工:每批次200 隻的土雞。他打開其中一座溫室說道:「這是土雞大隊待一天的情景,還能見到貼地的菜莖。」接著打開另一座:「這已經吃到第三天,連底下的菜根都吃乾抹盡了!」土雞的行程十分忙碌,三天兩頭就得移師一座溫室,無論是全數收割需整地,或是蟲害嚴重,只要派遣雞群進駐就如同蝗蟲過境,不消幾日便夷為平地。除了土雞,農場也飼養十來隻紅面番鴨,每年八月初芋頭採收後,便聘請鴨群下至芋田,協助清除福壽螺。

協助吃蟲、吃螺的雞鴨員工上百隻。
▲協助吃蟲、吃螺的雞鴨員工上百隻。

明日的農場 多角化經營之路
對務農已邁向第17年的陳國鐘來說,生產方面已趨成熟,下一階段勢必要朝多角化經營。近年來他嘗試將農產加工,製作豆奶、黑豆茶包、請母親釀製醬油,並將外型細小的芋頭與紫心地瓜研磨成粉,將來或許結合霜淇淋於小農市集販售。而太太蕭淑嫻平日除了負責農場行政作業,也擔綱食農教育的大樑,目前羅東高商餐飲科每學期規畫六堂課來此見學,坦言昔日曾夢想成為老師的她,反倒在務農路上小小實踐了理想。務農縱使辛勞,但對於陳國鐘一家而言,每日勞作後的餐桌上有米有菜也有肉,就是天地之間最為踏實飽足的生活。

行健農場多角化經營,也種植紫心地瓜。
▲行健農場多角化經營,也種植紫心地瓜。

陳國鐘、蕭淑嫻夫妻一同經營行健農場。
▲陳國鐘、蕭淑嫻夫妻一同經營行健農場。

文章出處:綠主張

關於有限責任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我們集結有健康概念和環境意識的消費者,尋找或開發有共同理念的生產者,提供安全、健康、友善環境的生活必需品。

從生產、加工、包裝、運輸、使用到廢棄,選擇對環境的衝擊程度低,相對友善環境的產品。並透過對生產環境的親近與了解,重溫人與土地之間的情感,以計畫性消費與合理價格給予在地生產者支持。

{{ language == 'en' ? 'more cases' : '你可能會感興趣' }}